APP下载

家蚕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2023-03-10王琳璐青学刚陈宝瑞李文学陈义安陈小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蚕具蚕座收蚁

王琳璐,青学刚,陈宝瑞,李文学,尹 红,陈义安,陈小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蚕桑产业是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质量效益全国领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 “10+3”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但随着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迅猛发展,养蚕病虫害成为蚕桑生产中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茧丝的质量。据调查,四川省蚕病的总发生率约10%左右,给蚕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各地蚕病发生呈现出量大集中、连续频繁等状况,严重制约了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2]。

家蚕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重点针对养蚕过程中消毒不彻底、小蚕不集中共育、大蚕粗放饲养等普遍情况,采用“一扫二消三冲四浸”消毒法,小蚕工厂化共育、大蚕标准化饲养、蔟中规范化管理技术等综合防控技术,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化学农药减施增效,全面提高我省蚕桑的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从而打造“川桑”产业“优质、高效、绿色”特色,全面提升川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蚕农增收,企业增效,政府满意,推动川桑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提质增效情况

在宜宾、凉山、南充、内江、自贡等蚕桑主产区的示范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家蚕的健康性、控制养蚕病虫危害,并能减少投入和产量损失。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蚕病发生危害,对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 70%以上,减少小蚕共育时间 1~2d,并能促进小蚕健康生长,减少蚕头损失10.0%以上。

2 技术要点

2.1 做好消毒防病,减少环境污染

上年养蚕结束后往往有很多烂茧、病死蚕的尸体和粪便遗留下来,这是病原最集中的地方,若再次及时彻底消毒,就会减少病原扩散的机会[3]。

2.1.1 打扫蚕室、蚕具 将蚕室内所有用具打扫干净,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大扫除的蚕沙全部集中沤肥。

2.1.2 蚕室、蚕具消毒 将含有效氯 1%的漂白粉澄清液用喷雾器喷蚕具正反两面,喷蚕室地面、门窗、墙壁、天花板,及养蚕周围环境,纸板方格蔟用药物熏蒸,消毒后密闭门窗30min以上。

2.1.3 冲洗 将室内所有蚕具物品用流水清洗,不能用死水塘水洗刷,蚕具正反两面,蚕室地面、门窗、墙壁均用清水冲洗干净。冲刷的污水引流到户外土坑中,防止四处流淌污染环境。

2.1.4 浸泡 用 2%甲醛药液浸渍蚕具消毒后,选有阳光的地方,用塑料薄膜下铺上盖,把蚕具封好,然后在阳光下晒 4~6h,塑料薄膜内的温度迅速升高,消毒效果好,蔟具晒干后要分别保管。

2.1.5 再消毒 把所有蚕具搬回蚕室内,用含有效氯 1%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蚕具正反两面、蚕室地面、门窗、墙壁、天花板及养蚕周围环境,方格蔟用甲醛熏蒸消毒,用药量0.25kg/m2,温度保持 22℃以上,消毒后密闭门窗0.5h以上。

2.1.6 环境净化 蚕室外周围的杂草、垃圾、蚕沙、蚕蔟,应当全部清除,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蚕沙全部集中沤肥,用有效氯 1%漂白粉澄清液,对自家环境及户外 15m范围内大环境统一喷洒消毒,尤其对圈舍、蚕沙坑周围、室外上蔟地、肥堆进行重点消毒。

2.2 坚持小蚕共育,增强小蚕体质

“养好小蚕七成收”,小蚕共育便于贯彻科学养蚕技术,严格按照省蚕业管理总站推荐的《四川省标准化规模养蚕设施建设及配套技术方案》建设专用标准小蚕智能共育室,按蚕品种要求精选小蚕用桑和智能控温控湿,严格分批处理,精心养好小蚕,增强小蚕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养好大蚕打下基础。

2.2.1 补催青 领种要注意途中保护,防挤压、防中毒、防日晒雨淋。蚕种领回前共育室升温24.5℃,蚕种领回后,多已见点转青,进行补催青,温度在25~25.5℃,干湿差1(干湿差1~1、5℃)、转青后进行黑暗处理(用透气纸将蚕种包好,放在蚕箔内摊平,再用黑色布盖住蚕箔避光),相对湿度85%~90%。见苗蚁后第三天上午收蚁,孵化整齐。

2.2.2 收蚁 收蚁当天6:00,将蚕种取出平摊在蚕箔内,进行感光,蚁蚕迅速孵出,2h就可收蚁。收蚁方法有散卵收蚁袋收蚁法和纸包收蚁法。

2.2.3 小蚕饲养 创造适宜的温湿环境,见表1。定时按质按量给桑,用叶标准见表2。

表1

表2

小蚕共育期饲用桑叶,要用0.3%有效氯消毒液喷洒或淘洗。或于前一天下午,用专用喷雾器对第二天将采叶的桑园顶端小蚕用叶进行喷雾,要求均匀、周到、喷湿为度。切叶标准:1~3龄切叶以蚕体长的1.5倍见方的方块叶为标准。要求每天给桑保证4次,以上次给桑后,蚕箔内剩有20%的余叶为度。给桑前应做好匀蚕、扩座、整座工作,使蚕儿分布均匀;掌握看蚕、看叶、看天给桑;做到“一撒、二匀、三补”。给予适宜的蚕座面积,详见表3。

表3

桑叶贮藏:提倡随采随用,尽量缩短贮藏时间。但随着用叶量的增加或遇雨天天气,桑叶必须贮藏备用时,一定贮藏在专用贮桑室内,要避免产生蒸热。

严格蚕座、蚕体、蚕室消毒:蚕室、蚕具要保持清洁,防污染。进出共育室必须脚踏石灰消毒。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消毒。收蚁时,先用纱布包装新鲜石灰粉均匀撒似薄霜一层,进行蚁体消毒;每天早晚用1%有效氯消毒水喷洒地面,每天早、晚给桑前用2%小蚕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雨天或湿度大时撒一次“三七糠(石灰精粉与焦糠3:7)”除湿消毒。各龄饷食前半小时,用新鲜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注意眠期止桑可用石灰粉或“三七糠”消毒止桑。

2.3 做好大蚕管理,预防蚕病发生

大蚕生理特点是丝腺成长快,对高温、多湿、闷热的环境抵抗力差,对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易爆发蚕病,食桑量大、蚕室宽、蚕具多。

2.3.1 大蚕用桑的采摘、运输和贮藏

2.3.1.1 桑叶的采摘。采叶时间安排在早晨和傍晚,大蚕期不能采过老叶、过嫩叶、虫口叶、泥沙叶、病害叶、污染叶。采叶时要保护顶芽,每次养蚕结束,每根枝条顶端应留5~6片叶为宜。

正确估计采叶量。一般4龄蚕每簸蚕种(5g蚁)最多用叶量为15kg/d。5龄蚕最多用叶量为45~50kg/d(第1天:40~50kg,第2天:50~60kg,第3天:70~75kg,第4天:100~110kg,第5天:90~100kg,第6天:80~90kg,第7天:60~80kg,根据蚕儿发育情况,正确安排每天采叶量。

2.3.1.2 桑叶叶面消毒。一是在采摘桑叶的前一天下午或当天上午,用0.3%有效氯消毒液对当天要摘的桑叶进行全面周到喷雾,以叶面有滴水为度。或将采摘回来的桑叶用消毒液喷洒。

2.3.1.3 桑叶运输与贮藏。坚持松装快运、随采随运的原则,尽可能防止桑叶凋萎、发热、变质,桑叶运到后立即倒出抖松散热,确保新鲜。桑叶的贮藏大蚕期桑叶的贮藏要有专用贮桑室,贮桑室内要保持低温多湿、卫生干净,以半地下室或有门的苕窑贮桑为好,贮桑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d。贮桑方法是将采回的桑叶倒出抖松散开,待散热后,堆在铺有竹片的垫层上。每天翻抄2次以上。同时坚持消毒液喷洒贮桑室。

2.3.2 给桑技术 大蚕期是蚕食桑最多的时期,也是丝腺生长最快的时期,尤其是5龄期,要特别注意稀座、饱食。坚持快、匀、量恰到原则,给桑中注意剔除其中的不良叶。

2.3.2.1 给桑次数。大蚕期最好每天给3~4次桑,气温高、叶质不好的情况下,可适当补给桑或增加给桑次数。给桑时期主要以蚕的食欲为依据,再综合蚕座内残桑程度、当时温湿度综合而定。

2.3.2.2 给桑量。一般说来(以标准10g蚁量),每生产1kg蚕茧,春蚕需桑叶14~15kg,夏秋期需桑叶13~14kg。一张种产茧量要达到40kg以上,春季需桑叶600~650kg,夏秋需桑叶500~550kg。给桑量应根据蚕儿发育、残桑情况、品种情况、给桑次数、蚕头稀密等综合而定,一般5龄蚕盛食期每次给桑量以平均每头蚕1克桑叶量来确定。特别是5龄第4~7d应充分饱食,每次给桑0.6kg/m2以上。

2.3.3 大蚕眠起处理

2.3.3.1 眠前处理。做到饱食就眠,适时止桑。掌握98%以上蚕眠定,用“三七灰”或石灰粉将蚕座上的桑叶盖住止桑。

2.3.3.2 眠中保护。温度比饲养期低1℃,前期稍干,干湿差2~3℃,后期稍加补湿,干湿差1、5~2℃,以利蚕儿蜕皮;眠中光线宜暗而均匀,防直射和强风直吹,保持安静防振动。

2.3.3.3 饷食处理。坚持迟饷食,用含氯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后,给新鲜适熟偏嫩桑叶,给桑量为前龄盛食量的80%。

2.3.4 大蚕适宜的气象环境 温湿度标准见表4。蚕室内保持光线均匀,以散射光为宜,避免直射光;气流以蚕室内感觉有微风吹为宜。如遇高温闷热、低温多湿天气应采取人为措施降温、换气、排湿。

表4

2.3.5 扩座、除沙 标准蚕座面积。以1张蚕为例,3龄盛期蚕座面积为2层蚕台,4龄盛食期蚕座面积为4层蚕台,5龄盛食期蚕座面积为8层蚕台,按此标准,在每次给桑前做好匀座、扩座工作。除沙大蚕食量大,排泄物多,易造成蚕座潮湿,因此,应勤除蚕沙,保持蚕座清洁干燥,防止病原菌传染。一般采取蚕台饲育,4龄起除。5龄期第1天起除、以后不除,但必须坚持每天早晚对蚕体、蚕座用石灰粉和防僵粉各消毒一次。如遇多湿天气或发生蚕病时,可适当增加除沙次数或撒隔湿材料。

2.3.6 消毒防病 养蚕人员要做到洗手给桑,踏灰入室。采桑用具和装蚕沙的用具严格分开,严禁混用。除沙时要动作轻快,做到不抓伤蚕体,除沙后及时清扫地面,并用鲜石灰粉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地面消毒。蚕儿上蚕台前,要先在蚕台上撒上含有效氯3%的大蚕用防僵粉消毒。大蚕30~50g/m2。各龄蚕食桑期早晚坚持用含有效氯3%防僵粉和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2.3.7 做好“三防”、淘汰“三蚕” 做好三防:防中毒、蝇蛆、鼠害。

防农药中毒:桑园误用农药或农作物、森林防虫用药污染桑园造成蚕儿中毒。一是做到桑园治虫宜早,到正规门市购买放心农药,残效期与蚕期不发生冲突。二是计划用叶、坚持试喂。三是若发生中毒应立即止桑,换箔给新鲜无毒桑叶,并添食解毒药物,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防蝇蛆:蝇蛆病是由多化性蛆蝇幼虫寄生家蚕幼虫而引起发病致死,五龄后期寄生的,蚕茧呈蛆孔茧不能缫丝,对养蚕的生产的危害极大。一是蚕室(大棚)要安装纱门、纱窗,及时清除上蔟室的落地蛆、蛹,茧站是蛆、蛹聚合最多的场所,应及时杀灭。二是灭蚕蝇喷体、添食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300倍喷体。

500倍添食防鼠害:老鼠是蚕茧生产的大敌。许多养蚕户,常因蚕、茧被老鼠偷吃而严重地影响蚕茧生产和蚕农的经济效益。一是物理灭鼠:常用的有鼠夹、鼠笼、电猫等。使用时要注意器械的灵敏度和诱饵的选择。每次用后,应用火烤或水烫,消除死鼠余味;粘鼠剂灭鼠,把粘鼠剂涂在柱脚、架竹头等处或涂在木板上,放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老鼠经过立即被粘住。二是化学灭鼠:常用的化学灭鼠药种类很多,按使用说明进行配制毒饵,然后将毒饵放在靠墙的蚕箔四角、老鼠洞周围及老鼠道上。采用此法灭鼠应注意安全,晚上放,早上收。除沙时应将放在箔内四角拌有邱氏鼠药的蚕沙倒在粪坑,严防家畜、家禽中毒。同时,死鼠不能乱丢,要深埋地下或焚烧掉,防止传播疾病。

淘汰三蚕:病态蚕、弱小蚕、迟眠蚕。凡蚕被传染性病原感染寄生后,多表现迟眠、不眠、病弱体小,要防这些带病蚕感染好蚕,是防蚕病的有效实用方法,具体方法是要加强各龄眠起处理,严格提青分批,彻底淘汰病态蚕、弱小蚕、迟眠蚕。

2.4 加强簇中保护,提高蚕茧质量

适时上簇,防止强光照射,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湿度大时要加强排湿,提高茧质和经济效益。

2.4.1 簇中空间保护 就大空间而言,一张蚕种2.5万条蚕儿,上簇所需面积为50~55m2。就小空间而言,务必要给每一条蚕儿打造一间独立营茧的工作室。横向营茧的品质更好。这应当是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一个方格簇156孔,以上簇(入孔)率70%计,220张方格簇共计34320孔,可供一张蚕种(约25000余条)的蚕儿使用。

2.4.2 簇中温度保护 簇中的温度环境宜偏低,蚕儿吐丝量多,缫丝解舒率高。簇中温度过高,引起丝胶蛋白质变性,增加丝胶粘着力,使原本容易溶解的物质变成难溶解,离解困难,落绪增多。蚕儿吐丝的速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降而有快慢。簇中遇低温,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熟蚕从吐丝缓慢变为停止吐丝,吐出的丝又失去牵引力作用。这种胶状物质因未被牵引而形成肥大的畸形茧丝,这种畸形茧丝强力弱容易造成落绪。所以簇中要避免温度激变。温度过高或过低除影响解舒外,过高还能增加双宫茧,超过30℃死笼增加,茧质下降。温度过低,蚕儿营茧缓慢增加穿头茧。簇中温度一般在上簇初期宜偏高,保持在24。5~25℃,茧框形成后宜偏低,一般保持在23~24℃。期间避免28℃以上高温和20℃以下低温。

2.4.3 簇中湿度保护 湿度是影响解舒的主要因素。茧层是由茧丝交叉重叠交织而成,茧丝的外围被覆着丝胶,丝胶具有粘性,蚕儿刚吐出的丝呈膨大湿润状态。簇中湿度过高(超过80%),丝胶不易干燥,而蚕儿营茧时要反复移动,以体重加压于茧丝上,加压次数越多,茧丝胶着面积越大,胶着点越深胶着力越强,煮茧时彭润溶解越困难,解舒越不良。簇中湿度大除影响解舒外,还能引起死蚕增多,上茧率下降,茧色变黄,茧层含水率高,生丝量减少。但簇中湿度过低(低于65%),茧丝胶着面积过小,容易形成浮松的绵茧。簇室湿度以70%~75%为宜。

2.4.4 簇中气流保护 通风换气是排除簇中湿气的主要方法,对提高解舒率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其效果更为突出。在上簇时,不宜强风直吹,以防熟蚕向无风方向密集,待蚕已基本定位结茧可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加强空气对流,以利湿气排除,提高蚕茧品质。换气时,应把前后门窗同时打开,使空气对流,气流强度以1m/s以内为宜,即脸上稍有微风的感觉。但任何时候均不能强风直吹,上簇当时强风直吹,会使熟蚕密集一方,增加双宫茧。营茧时强风直吹会造成蚕儿停止吐丝,影响解舒和生成多层茧。

2.4.5 簇中光线保护 上簇要避免强光和偏光。在簇室光线很强的环境下,熟蚕集中于簇底下结茧,会造成下茧增多、含水率增高、色泽不良。在簇室一侧偏光的环境下,熟蚕往往趋向暗处,增多双宫茧和结茧厚薄不匀。所以,簇室要求自然分散光线并保持偏暗状态最为合理。

2.4.6 簇中管理措施 上簇后要经常巡查,及时拾取落地蚕和青头蚕,落地蚕要集中另行上簇,青头蚕要给桑饲养。上簇期如气温低要加温,要注意防中毒,防老鼠等为害。在蚕儿营茧期间不要移动簇具,以免影响蚕儿的营茧姿态。强调适期采茧,确保蚕茧优质高产,市场上必须改变采“毛脚茧”(尚未化蛹)和“嫩蛹茧”(刚化蛹)的陋习。一般情况下,蚕儿充分化蛹的时间是:春蚕上簇后6~7d,夏秋蚕上簇后5~6d,晚秋蚕上簇后7~8d,以蚕儿化蛹、蛹体变棕黄色为采茧适期。

3 注意事项

做好桑园病虫害的防控,杜绝病从口入。实施分区域不间断多批次养蚕地区一定要留足 7d消毒时间。坚持试喂桑叶,做到计划采叶,采放心叶,避免农药中毒。精选优良桑叶,规范贮藏,防止桑叶发热、变质、凋萎。结合给桑加强调箔工作,促使蚕儿发育齐一。

猜你喜欢

蚕具蚕座收蚁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