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的知识基础构建与来源
——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分析
2023-03-10谭忠权沈乐川钱建龙
谭忠权 沈乐川 钱建龙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正念(Mindfulness)最初起源于佛教的禅宗思想,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正念概念由Kabat-Zinn 所提出,即正念是指“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知觉、活在当下并不作判断”[1]。正念训练在心理治疗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自从Kabat-Zinn 最初将正念训练应用到体育运动中,便得到运动心理学领域作者关注和了解。其中,运动心理学者Gardner 和Moore 制定了正念—接受—承诺的干预训练(the mindfulness-acceptance-commitment approach,MAC)[2];Kaufman 和Glass制订了正念成绩改善计划(the mindful sport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MSPE)[3]以及Baltzell 和Akhtar 提出的运动正念冥想训练(mindfulness meditation training for sport,MMTS)[4]。姒刚彦在MAC 的基础上发展出“正念—接受—觉悟—投入”训练程序(mindfulnessacceptance-insight-commitment,MAIC)[5]等正念训练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理论构成了实践研究的基础,那么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哪些作者对其理论建构有巨大贡献?该研究通过CiteSpace V软件中的作者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对正念和体育结合研究的知识基础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呈现,让后来的研究者对该领域的知识来源和理论构建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 作为中文数据的来源,选择“高级检索”的类型,以学术期刊为主,使用主题“正念”并含“体育”和“正念”并含“运动”以及“正念”并含(“体育”或者“运动”)3 种检索方式。检索时间为2022 年3月9日,以人工方式对综合所得的数据进行去重,并删除不相关文献,最终所得文献155篇。
1.1.1 参数设置
国内数据导入时间范围设定为2012年1月-2022年12 月,时区分割设置为1 年,阈值选择“TOP N=50”(每个时间切片出现次数排前50的数据),网络裁剪方式选择Pathfinder Network(寻径网络),并勾选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两 种 辅 助剪裁策略。
1.1.2 格式转换
CiteSpace V进行共被引网络分析主要是通过数据中“CR”字段的信息来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而中国知网导出数据缺失“CR”字段信息,故将155 篇中国知网数据格式文件转换成155篇CSSCI数据格式文件,再导入CiteSpace V中进行分析。操作如下:(1)将从中国知网所得的“Refwords”数据格式导入CiteSpace V 中进行初步的格式转换,得到“converted.txt”文件;(2)在知网中人工导出每一篇施引文献中的参考文献,知网中导出的参考文献格式为“文献名称.作者.期刊.发表年份”,利用Python 参照CCSCI 导出的参考文献格式“作者.文献名称.期刊.发表年份”进行内容位置转换;(2)将转换后所得参考文献利用Python 批量导入“converted.txt”中,并根据CSSCI 数据格式把“converted.txt”文件中的“TI”对应“来源篇名”和“C1”对应“来源作者”以及“DE”对应“关键词”等其他字段进行转换,最终将所得155篇CSSCI数据格式的文件,导入CiteSpace V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来,并科学绘制图谱。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 V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 Finder)等,对特定领域文献(集合)进行计量,以探寻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其知识拐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6]。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5.8.R3,对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作者和文献进行共被引网络全面分析,并绘制相应科学知识图谱。
2 研究结果
2.1 作者视角的知识基础
2.1.1 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
怀特和格里菲斯在1981 年最早提出了作者共被引,用来描绘知识结构;通过作者的共被引分析,可以得知在相关领域下高被引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作者分布情况。因此,利用作者共被引网络以及聚类来探究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知识基础中相似作者的研究主题以及他们的学科领域分布情况。
在CiteSpace 中根据所设参数,Nodes type 选择Cited Author,点击“GO”运行软件得到图1 所示共被引网络。从中可以得知,Network:N=63,E=89(density=0.0456),产生网络节点数量63 个,网络节点与字体大小越大,表明该节点被引所占权重越大;连线数量89,节点间的连线表明节点之间共引关系,粗细表明共引的强度。
图1 作者共被引网络图谱
结合表1 被引作者频次排名,姒刚彦、Kabat-Zinn和钟伯光几位作者被引所占权重较大,且姒刚彦和Kabat-Zinn 的节点还标有红圈,表明具有一个被引突现性,即被引用量有突然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况;通过被引作者中介中心性可知:Kabat-Zinn、姒刚彦、钟伯光、Kalliopi-Eleni Tsafou、汪芬、任雁娟、刘兴华、张鸽子8位作者节点标有紫圈,在Cite Space中一般将中介中心性超过0.1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说明他们在体育正念交叉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以及中介作用。结合高被引以及高介中心性,可以得知姒刚彦和Kabat-Zinn两位作者对于该领域的知识基础构建作出了主要贡献。
表1 TOP10作者被引频次以及中介中心性
姒刚彦在共被引网络中,同时具有突现性以及高介中心性,被引频次也是最高的。2012年,张鸽子和姒刚彦共同打开了国内体育与正念的交叉研究的先例,为我国运动员心理训练提出了新的研究范式[7]。随后姒刚彦结合MAIC训练和逆境应对理论,在价值观一节中融入了禅宗思想“觉悟”,进而设计出完整的“正念—接受—觉悟—投入(MAIC)”正念训练程序[5]。后继学者在其理论基础上相应对精英运动群体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徐守森等人[8]在射击运动项目上的结合,卜丹冉[9]对散打运动员的单被试试验研究,冯国艳[10]在花样游泳项目上的应用。
Kabat-Zinn 通过对大学生和奥林匹克划船运动员开展正念冥想训练[11],首次将正念训练应用到运动心理领域。他对正念概念的界定以及正念思想来源的介绍,为我国学者对正念训练本土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姒刚彦对中国运动员正念训练程序MAIC的内容设计;钟伯光[12]用正念意识注意量表(MAAS)在运动员群体中的检验中对正念的介绍与回顾;张凯[13]在叙述中国文化修为方式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贡献中提及正念训练引入运动队的可行性以及适用性。
2.1.2 作者共被引聚类图谱
聚类视图(cluster)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它侧重于体现聚类间的结构特征,突出关键节点及重要连接。自动聚类标签视图是在默认视图的基础上,通过谱聚类算法生成知识聚类,然后从引用聚类的相关施引文献中,通过算法提取标签词[14]。
在生成自动聚类标签视图时,得到的聚类名称不理想,与聚类集群中作者研究领域切合度不高,故采用自命名标签聚类名称的方式(show user defined cluster,USR),得到最终图2 所示五大聚类名称。CiteSpace 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Q值(网络模板化的评价指标)和S 值(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2 个指标。一个网络中Q 值越大,表示网络的聚类越好,Q>0.3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结构是显著的,图2所得Q值=0.6911>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S 值越近1,说明网络的同质性越高,当S值等于0.7时,聚类是令人信服的,若S 在0.5 以上,聚类一般被认为是合理的,图3 所得S值=0.9088>0.7,说明聚类结果有着较高的信度。
图2 作者共被引聚类图谱
图3 文献共被引网络
根据所得聚类,可以得知被引作者主要分布在临床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两大研究领域(见表2)。
表2 作者共被引聚类情况
聚类#0、#3 和#4 作者大部分分布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在#0 号聚类中以汪芬为主要代表作者,汪芬[15]对正念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其中包括主要的心理机制(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情绪)和脑机制(脑电图研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脑功能和脑结构研究)。任雁娟[16]将常规护理联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发现可以很好地调节患者的情绪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汪芬更偏重于从心理视角对正念进行剖析和了解,任雁娟更多关注的是临床实际应用。#3号聚类中以Kabat-Zinn为主要代表的作者,更多探讨的是MASR 以及其他正念疗法如正念认知疗法(MACT)在临床中的心理干预实验。在#4 号聚类中以徐慰为代表的作者,更多探讨的是正念对情绪的调节机制,是对#0号聚类中拓展延伸的进一步细致研究。
聚类#1和#2中的作者大部分研究的是运动心理学领域。#1聚类中以钟伯光为主要代表的作者大多致力于正念在体育的应用价值探究,其中钟伯光将陈思佚[17]2012 年修订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在国内运动员中进行推广验证,为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正念的测量提供了良好的测量工具,他与黄志剑[18]分别对正念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做出了综述介绍。#2号聚类以姒刚彦为主要代表的作者,研究的是不同类型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精英运动员运动竞技表现是运动心理学者主要探索的一个方向,其运动项目主要包括射击、散打和网球等;另一类是大学生、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韧性以及幸福感的研究。
2.2 文献视角的知识基础
2.2.1 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作者共被引可以看作是文献共被引的集成,因为同一作者发表的文章都被集成在该作者名下。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简化研究领域的结构复杂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失掉作者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特征[14]。因此,该文再从文献共被引的视角来探析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的知识基础。
在CiteSpace 中根据所设参数,Nodes type 选择Reference,点击“GO”运行软件得到图3 所示共被引网络,从中可以得知:Network:N=44,E=60(density=0.0634)。结合表3 可知,姒刚彦、钟伯光、张鸽子和汪芬等作者的文献具有一个较高的被引频次。结合表4可知,庞娇艳、钟伯光、姒刚彦、汪芬和张鸽子的文献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关键节点。
表3 TOP 5被引文献引用频次
表4 TOP 5被引文献中介中心性
对于姒刚彦的作品,可以清晰得知在作者共被引中所失掉的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姒刚彦的《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19]具有一个较高的被引频次,冯国艳和李四化[20]等作者分别在设计正念训练时借鉴了手册中整合提及的正念训练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姒刚彦的《中国运动员正念训练方案的思想来源及内容设计》具有一个较高的中介中心性,为后续不同领域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他所提出的本土化的MAIC正念训练方法,贯穿国内正念与体育结合的大部分文章,当然徐守森[8]提出过摆脱正念训练的宗教化藩篱,因为正念起源于佛教,对于不了解正念的人来说,容易认为这是一种宗教行为,与姒刚彦竭力对正念本土化不同的是,他认为正念训练和专项训练更好的结合能够让正念训练在体育领域中更易被人接受。姒刚彦两部作品,前者主要是实际应用方面的指导与建议,后者更多的是提供理论上的来源与依据。因此,综合来看可以发现姒刚彦在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中的关键影响以及对我国该领域知识基础架构的重要作用。
2.2.2 文献共被引时间线聚类图谱
时间线视图主要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选择Timeline 按钮后,CiteSpace 会首先对默认视图(网络)进行聚类,并给每个聚类赋予合适的标签,即完成自动聚类和自动标签的过程。然后,根据节点所属的聚类(坐标纵轴)和发表的时间(坐标横轴),将各节点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从而生成时间线视图[14]。
结合图4可知,共得到4个聚类结构,Q值=0.6347>0.3,聚类结构显著;S 值=0.8962>0.7,聚类结果令人信服。聚类中文献越多,代表所得到的聚类领域越重要。因此,从最为主要的#0聚类和#1聚类对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知识基础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挖掘。
图4 被引文献时间线聚类
#0 正念训练聚类是所有聚类中最大的聚类群,结合表2和表4,可以得知该聚类群中主要分布着高中心性文献以及临床心理学文献。2010—2013年间由庞娇艳、刘兴华和汪芬为主要代表作者,庞娇艳[21]最早利用MASR 对护士群体中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干预应用。刘兴华[22]探究正念训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中情绪调节及心理弹性的潜在中介机制。汪芬则对正念的心理机制和脑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他们共同为正念训练的应用效果、研究视角和组成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另外,姒刚彦对于正念训练本土化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基础框架,钟伯光和徐守森等后来学者则在先前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步将正念这一概念引入体育实践中去。因此庞娇艳、汪芬和姒刚彦等人为正念的概念、机制和效益等理论做出了充足的证据支撑。
#1优秀运动员聚类主要针对的是正念与体育交叉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来源。结合表2和表3可知,姒刚彦、钟伯光和张鸽子等人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该聚类中主要的高被引文献,也很好验证了表2 中的结果发现。张鸽子等人使得正念训练进入国人视野,并引起广泛兴趣。钟伯光在运动员群体中检验中文版本的正念意识注意量表(MAAS)和中文五维度正念问卷(FFMQ)[23],帮助心理工作者得到了更好地测量正念干预效果以及潜在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正念意识注意量表,国内学者对于正念的测量更加倾向于中文五维度正念问卷[8-9,24-25]。徐守森和刘淑慧在正念对射击运动项目的干预中为其他项目提供了一个研究范式及姒刚彦发行的《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并为正念的操作执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指导。黄志剑通过对当前国内运动领域较为常用的几种正念训练方法进行系统介绍总结,为我国学者对几种正念训练方式建立了清晰的脉络认知,为正念训练方法体系在竞技运动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徐唯[26]提出特质正念进入锻炼心理学的想法,为正念在体育中其他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1)构成知识基础的作者主要分布在临床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2 个领域,其中临床心理学领域作者如Kabat-Zinn、庞娇艳和汪芬主要为体育与正念交叉领域构建了基本概念理论来源,其中包括正念的概念界定以及正念的作用机制。运动心理学领域作者如姒刚彦、钟伯光和张鸽子主要为该领域提供了实践应用理论架构,其中包括他们对精英运动员的实证研究以及对正念训练方法和测量量表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应用作出的努力。最为基础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育自身学科的理论结合建设还不完善。
(2)运动心理学领域作者对于知识基础构建更倾向于针对精英运动员,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对象方面开始发生转变,2018年执行的关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让学生群体进入研究视野,如孙健对正念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可行性的探讨[27],刘阳探究正念太极对居家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效益[28]。因此,正念结合体育对于学生群体的干预理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3.2 展望
由于中国知网数据格式的局限性,CiteSpace V 软件多视角分析功能无法实现,如双图叠加功能和概念树,而对于收集数据来源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且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的丢失以及格式错误。优化CiteSpace V 软件的应用以及采用多视角分析方法,无疑可以更加深入、简洁地对体育与正念结合领域的知识基础进行挖掘和探索。
除了对精英运动员群体进行探索,正念在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人体育领域无疑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并且正念对临床心理中的其他概念,如创伤后成长和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在体育领域中是否有着同样的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