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瓷的造型设计与审美研究*

2023-03-10赵婷婷

陶瓷 2023年1期
关键词:定窑德化白瓷

赵婷婷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1 白瓷的起源与造型演变

根据考古专家研究,我国瓷器历史非常悠久,大概在商代晚期就出现了与现代瓷器标准接近的原始青瓷,距今大约有3 000多年的历史。在之后1 0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无数劳动人民与能工巧匠通过无数次的经验总结,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磨炼,终于成就了中华民族璀璨的瓷器文明。东汉末年,中华大地上青瓷的诞生,真正开启了人类文明的“瓷时代”。

1.1 白瓷的兴起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王朝是中国第一次瓷业高峰期,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与北方的邢窑青瓷,南北瓷业兼容并续,形成“南青北白”的盛世局面。纵观浩瀚的中华陶瓷历史,各种瓷器各有千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审美风尚、民俗文化的映照,包含浓厚的思想情感[1]。白瓷于隋唐时期兴起,以邢窑为典型代表,在宋代得到广泛接受,其中的佼佼者以宋代定窑为代表,在明清时期完全达到鼎盛的状态,此时以德化白瓷最为著名。

1.2 陶瓷造型概念

“造型”有两方面含义,一种是动词,是人类对具体事物形态的创造活动;一种为名词,指的是某种物品被人类创造出来之后的具体形态。本文的“造型”特指后一种含义。“陶瓷造型”指的是从一定的艺术审美出发,根据人们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工艺与材料,利用一定的技术,制作既有一定使用价值,又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器皿样式,具有了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陶瓷造型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一定的审美性,通过一些花纹的装饰与点缀,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

1.3 白瓷造型演变

白瓷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烧制工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与成熟,同时造型也在不断地借鉴中融合发展。早期北方邢窑造型质朴厚重,体态丰盈,大方庄重,始终遵循圆口、短颈、鼓肚的整体时代特征;定窑白瓷在唐五代时期快速发展,烧制工艺更加精细,日用品盘子、碗等瓷器都采用匣钵装烧,其足底多无釉[2]。宋代定窑还出土了一批仿古青铜器造型器物,除此以外,还包含鼎、甗、鬲、豆、爵、觚、尊、壶、卣、洗、盘、钟等形制;明清时代,以日用品烧制为主的德化窑白瓷享誉世界,如花瓶、梅花杯、八仙杯、文具以及锅、碗、瓢、盆等瓷器造型,逐渐成为当时生活中的一种时代创造。

2 邢窑白瓷造型与审美

2.1 邢窑白瓷主要器物类型

唐代的邢窑白瓷是中国白瓷历史上的典型代表,在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器物制作优雅大方又不失严谨细腻,同时又具有浓厚生动的文化韵味。邢窑白瓷造型端庄大方,釉色通透莹润,是当时社会生活方式、技术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的充分表现。从出土文物以及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其造型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日用品、文玩用品以及宗教用品3个大类。

日用品包含碗、盘子、杯子、盏、壶、罐子、瓶子,甚至还有一些瓷枕等,这些都是用来满足人们日常饮食起居的必备物品。常见的陶瓷用品产量是非常丰富,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瓷器造型也越来越趋向实用性,器物的形状、把手以及尺寸等都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同时,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高,瓷器的美感以及装饰设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玩用品包含笔洗、砚台以及一些动物与人物的造型摆件等,通常是文人墨客用品,其设计别具匠心,生动传神,活灵活现,釉色洁白,富有光泽,具有充足的趣味性;宗教用品如常见的香炉、果盘、供台、莲花等佛教用品,表现了人们强烈的精神寄托。

2.2 邢窑白瓷造型审美体现

艺术是一种反应人们观念的特有形式,陶瓷是一种将抽象变成具象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一定具象的审美体现,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唐代邢窑白瓷在造型上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包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在风格、线条以及形体上[3]。

(1)形体具有和谐统一性。唐代艺术文化思想丰富多彩,波澜壮阔,当时普遍的审美观念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从出土的瓷器标本来看,唐代邢窑白瓷几乎都具有和谐、大气、朴素的特征,整体表现为端庄典雅或者雄浑大气,非常符合当时的审美原则。和谐是陶瓷造型审美的重要原则之一,唐代邢窑白瓷形体总体上比例尺寸都恰到好处,匀称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达到高度平衡,是实用性与美感的高度统一,充分地体现了设计者的灵性与智慧。

(2)线条具有节奏与韵律。线条对人们的视觉具有直接的影响与冲击性,是一种视觉语言,不同类型的线条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陶瓷的设计与创作同样也离不开线条,线条给予创作者丰富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是设计者的情感表达载体。陶瓷形体结构的线条基本可以分为直线与曲线两个类型,两者的结合与转换,使得陶瓷形体呈现出多样的可能性。

(3)简约自然的风格。对于唐代邢窑白瓷器物造型来说,第一要素是色彩,然后是造型与装饰,如果装饰不恰当,就非常容易破坏瓷器的整体视觉效应,因此,唐代邢窑白瓷纹饰装点总体给人一种凝练、简洁、沉稳、宁静的感觉。唐代邢窑白瓷线条简单,没有复杂的装饰,主要还是素光无纹,多以造型取胜。其装饰风格简约自然,是当时人民审美情趣的表达。

2.3 邢窑白瓷的发展

中国唐代邢窑白瓷对整个世界的白瓷产生以及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与推动作用。17世纪的日本、欧洲白瓷都受到邢窑白瓷的影响,甚至世界闻名的朝鲜白瓷、高丽白瓷都源自于中国白瓷[4]。成熟的单色白瓷工艺技术是瓷器工艺发发展的基础,正是在邢窑白瓷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有了其他瓷器的出现。

3 定窑白瓷造型与审美

定窑是我国宋代曲阳县的著名窑口,因为当时属于定州管辖,故将其命名为定窑。定窑在历史上对陶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为白瓷工艺从成熟走向鼎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对邢窑白瓷单一的白釉装饰手法进行了突破,创造了新的装饰艺术,使得纹饰装饰变得丰富多彩。

3.1 邢窑对定窑白瓷的影响

定窑与邢窑白瓷从地域以及品种上来看有着极大的联系。就艺术特征来说,唐代的邢窑白瓷表现手法以白釉与造型的结合为主,基本都是素瓷无纹的。从唐代晚期与五代十国时期逐渐开始在上面刻画装饰,到了五代中后期,其造型装饰与生产工艺有了质的飞越,胎、釉的烧制越来越细腻,白度逐渐超过唐代定窑。由此可见,邢窑很大程度上对定窑白瓷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

3.2 定窑白瓷造型设计之美

从当前出土以及国内外收藏的定窑白瓷来看,除了捏塑、瓷枕等类型的立体瓷塑,还有玩、盘子、瓶子、罐子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从整体上来说,纹饰设计是定窑白瓷的典型风格,同时其外观造型品种也是非常繁盛的,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1)纹饰造型设计之美。定窑白瓷的纹饰造型可以分为印花、划花、刻花3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金彩描花以及白釉剔花的品类,其纹饰活泼生动。刻花刀法犀利传神。北宋早期,定窑纹样以莲花瓣纹为主,线条灵动洒脱,酣畅淋漓。从北宋中期到晚期,手工刻花装饰逐渐被模具印花取代,从而使得装饰构成感更加强烈。

(2)外观造型设计之美。除了精美的纹饰装饰以外,定窑白瓷还具有繁盛的品类造型,如麒麟、龙、马车、牛车、家禽六畜以及各种飞禽走兽等,通常小件雕塑是用手工技术完成,大件作品通常用模具与手工的相互配合完成,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故宫博物馆珍藏的孩儿枕,就是定窑白瓷的杰出作品。其风格采用仿生设计,瓷枕的造型,上面童子的神态及其衣服的纹饰与构造细节等都是对现实的生动复现,其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生动活泼[6]。主体为孩童的脊背,弧度设计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既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又有完美的实用价值,实现了形式美感与功能效应的完美融合,是定窑白瓷的巅峰佳作,极具美学价值。

3.3 定窑白瓷工艺演进

北宋中后期,定窑白瓷工艺有了极大的进步与突破,这就使得陶瓷釉面有了一定的改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同时也包含人们审美价值的变化。[7]其釉色的工艺决定着纹饰的出彩效果,定窑白釉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代到北宋初期,釉色多偏向于青白色;到了北宋中期以后就多呈现为牙白色,这与当时的烧制燃料以及烧制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代定窑白瓷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基因,为后世的瓷艺发展开辟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4 德化白瓷造型与审美

德化瓷于我国唐宋时期兴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甚至享誉海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德化白瓷一直都是重要的商品之一,与丝绸以及茶叶等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传统的德化白瓷由于受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其强度一般比较小,比较脆弱易碎,以小型制品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陶瓷的力学性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德化白瓷造型多样化的发展。

4.1 德化白瓷的特点

明代德化白瓷纯净光润,力求烧制出玉质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推崇美玉,这也是中国瓷器一直朝着玉质感方向努力揣摩的原因,如景德镇青白瓷就有“莹缜如玉”的美称,这些瓷器工艺精湛,颇具美玉一般温润的质感[8]。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经过原料与工艺的加工与改良,质感更加完美,对质感的追求更加淋漓尽致,代表了当时白瓷工艺的巅峰,并且获得“中国白”的美称。

德化白瓷胎骨光泽莹润精致,釉水与胎骨紧密结合,总体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特点,其质感可以与玉器相提并论。历史上东西方国家对德化白瓷评价甚高,相比定窑白瓷,其外观釉层更加纯净,是中华文明瑰宝。

4.2 德化白瓷造型特征

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享誉国际,但是由于所用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致使强度较弱,这就导致其造型只能采用小型制作,难以采用大型制作。因此现代发现的德化白瓷基本都以小巧物件玩器为主,具有精湛的工艺与艺术美感,令人惊讶赞叹,但是在造型与审美的同时也受到限遏,这就令人十分惋惜。材料上的缺陷使得其造型以及审美趣味受到影响。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盘膝观音》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渡海观音》来看,其高度都不超过50 cm,这主要就是受到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使得总体强度较弱,因此一直以来德化白瓷都是以小而精巧为主要特征。

4.3 德化白瓷造型审美

小巧玲珑是传统德化白瓷的总体特征,但是在视觉上仍然给人一种朴拙之感。受到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瓷塑造像一直延续神话人物的生产与制作,如王母娘娘、真武大帝、文昌帝君、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这也是典型的造型内容。这些造型装饰简约,如厦门博物馆收藏的一尊清代中期的观音像,其为半坐半卧姿态,左手弯曲,右手扶膝,慈目垂视,悠然自得,且左手还持一支如意,胎釉色泽润白,光滑洁净,朴实自然,线条柔和明朗,整体神态活灵活现,具有超高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9]。除此以外,明清时代,德化白瓷烧制还是以人们的生活日用品为主,如常见的酒壶、锅、碗、盆、杯等,以人们实际生活需求为导向,逐渐衍生出创新造型。

综上所述,白瓷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千年,烧制工艺经过历代无名工匠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越来越精湛,其造型也在不断地借鉴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白瓷的发展与成长,通过独特的造型装饰艺术,完美地诠释与记录了与其相应的历史背景、时代风尚、文化特点、时代内涵以及日常生活等。唐代邢窑白瓷、宋代定窑白瓷、明清德化白瓷的造型以及纹理装饰设计,深刻地展现了中华设计风貌,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与价值,是我们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

猜你喜欢

定窑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定窑剔花技艺浅析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宋代定窑白瓷鉴定诀窍
唐代定窑“装饰纹”探秘
定窑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