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功能性排便障碍研究进展*
2023-03-10刘思琦凡会霞刘佃温刘世举杨会举
刘思琦 凡会霞 张 申 刘佃温 刘世举 杨会举△
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 FD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改变、竞争压力紧张情绪增加、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饮食结构的精细化等综合因素,排便障碍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该病在中国发病率高达10%~15%, 老人与小孩患病率更高,分别为18.1%、18.8%。便秘不仅会诱发肛裂、痔疮、结肠癌等疾病,长期便秘患者更容易出现强迫、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2]。
此病从中医论治而言主要病因在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病机可概括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等引起肠道传导失司。因此临床上常辨证选用清热泻火、攻下通便、滋阴润燥等内治法,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3]。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也独具自己的治疗特色,通过药物、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器械等直达患者体表,具有简捷效优、安全稳妥等优势。各医家通过临床运用及观察,明确了中医外治法对便秘的显著疗效[4]。在临床上可以通过灵活运用中医内外治法,对便秘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实现更广阔、更具优势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中医外治法做一简述。
1 针刺
针刺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可,对功能性便秘等疾病的治疗也有其独特优势。“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通过运用经络沟通内外的作用以针刺体表的腧穴,对内部对应脏腑起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肠动力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5],目前已证实针刺可以通过对电生理、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对脑肠肽、神经营养因子等物质的调节来改善肠动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1.1 毫针刺法针刺指医者通过辨证取穴,利用毫针并且通过适当针刺手法对所选穴位进行相应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刘航[6]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选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赵维杰[7]通过选取天枢、大肠俞、支沟等主穴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患病5年内患者总有效率为93.1%。
1.2 电针电针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了电流的作用规律刺激穴位,从而对相应脏腑起调节作用。吕建琴等[8]采取电针治疗功能性便秘后发现电针组排便困难程度较治疗组降低显著。钟峰等[9]采用电针大肠合穴等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结果电针组的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较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两者均证实了电针的可靠疗效。
1.3 其他针法除常规毫针刺法及电针外,临床上也经常运用某些特殊针法来治疗功能性便秘。王翀敏等[10]采取浮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丁良等[11]采取脐针治疗老年便秘,总有效率为92%。张勤良[12]研究眼针治疗便秘,针刺双侧大肠区、下焦区、脾胃区、肾区的穴位,总有效率为86.7%。以上研究表明,通过运用相应理论进行辨证,某些特殊针法同样能对功能性便秘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2 灸法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中强调艾灸有时可代替针刺对某些疾病或证型起更好的治疗效果。艾灸主要通过灸火的温热刺激来对机体产生温阳补气的作用,从而促进肠道的蠕动作用,改善肠道传导功能。贾蕊等[13]通过大鼠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艾灸能够通过对血浆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血管活性肠肽等物质的调节来改善便秘。
2.1 直接灸张迪等[14]通过观察艾灸腹部穴位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黄瑞聪等[15]采用甘遂灸神阙穴以治疗女性功能性便秘,结果显示治疗组排便频率、费力程度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 间接灸李玉婕等[16]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实证便秘疗效,显示有效率83.3%。宁余音等[17]通过研究中药天灸疗法对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将用吴茱萸、大黄、枳实等做成的药饼在脾俞、肾俞、至阳、天枢等穴上做隔物灸,发现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
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指通过埋线工具将医用羊肠线埋置于所选腧穴处,对穴位产生长效的持续性刺激,从而激发经气传导,起调节脏腑之效。穴位埋线操作便捷安全,较针刺而言时间上更具灵活性。刘洋等[18]选取脐三穴(天枢、关元和中脘)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做埋线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彭曼丽[19]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阴虚肠燥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刘安利[20]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发现总有效率为95.9%,同时治疗后躯体、社会、心理功能的满意率为91.8%。翟栋等[21]比较八髎穴埋线疗法和乳果糖口服疗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8周后埋线组周平均SCBM次数明显多于乳果糖组,大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改善均优于乳果糖组(P<0.01)。穴位埋线对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使用较为广泛。
4 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贴敷于所选穴位,通过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以及对穴位经气的激发以达到治疗目的。《医学源流论》中提到:“……药性从皮肤入腠理,通经贯络,较之服药尤有力”。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选取神阙穴,通过本穴再沿经络通达脏腑,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起直接疗效。张立宏等[22]运用理气通便穴位贴敷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观察组予由大黄、焦槟榔、枳椇子、牛蒡子、锁阳等药物组成的理气通便穴位贴敷于患者神阙,对照组给予理气通便基本方的1/10药量安慰剂穴位,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韩维斌[23]运用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具体药物组成包括大黄、火麻仁、太子参、槟榔、当归、黄芪、芒硝,贴于神阙、关元、天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金瑞环等[24]用由大黄、枳壳、吴茱萸制成的消胀通便贴敷神阙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81.97%。穴位贴敷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增加患者对中药的接受度,尤其对小儿便秘患者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开皮肤损伤处,注意皮肤有无过敏等。
5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是指将中药制剂从肛门灌入,通过直肠黏膜对药物的直接吸收来达到治疗目的。直肠直接给药可避免药物在体内被肝脏首过效应的破坏,直达病所使得药物疗效在肠道发挥最大化。马善军[25]对习惯性便秘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把枳实、当归、丁香、丹参、厚朴、生白术、肉苁蓉、生地黄、麻子仁等以水煎熬后灌肠,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温水灌肠组和对照组。李春香[26]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产后便秘患者,取肉苁蓉、 黄芪、桃仁、枳实、生白术、当归,以水煎熬后保留灌肠,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常规组。徐伟兵等[27]运用加味大柴胡汤对原发性肝癌便秘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中药灌肠虽然操作简便,临床运用时也需注意防止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6 推拿法
推拿作为非药物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指通过在特定部位以及相应腧穴上施以不同手法,对机体起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等作用。推拿疗法简便安全且疗效确实,患者接受程度高,临床运用广泛。王光安等[28]运用“一式三法”(捏脊、中药敷脐和摩腹)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总有效率为92.5%。胡娟等[29]运用通元推拿疗法治疗符合条件患者,总有效率为91.2%。徐昭等[30]观察对排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腹部推拿治疗前后结肠4个部位IEG的变化,总有效率达92%。以上研究均表明推拿法对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且尤其适用于小儿便秘患者。
7 其他特殊疗法
7.1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指将特定药物注射进所选穴位,以发挥药物作用并激发脏腑经气等多重效应,是传统针刺理论与现代药理的有效结合,疗效确实可靠。成海燕等[31]用生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来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总有效率为96.6%。亚东等[32]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便秘后发现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2 刮痧法《世医得效方》中较早提到过刮痧法,刮痧是指运用刮痧板等工具在所选经络或穴位上进行反复刮动,从而产生强烈刺激,调节脏腑功能。刘志宏[33]对功能性便秘患者选取天枢、腹结、中脘、气海等穴行刮痧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张媛[34]用腹部刮痧配合指针治疗气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7.3 耳穴贴压法中医整体理论认为可以将耳部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对应机体各个部位,耳穴压豆是指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其他药丸贴在相应耳穴,并施以适当力度对耳穴进行按揉刺激,以此调节机体五脏六腑、平衡阴阳等。耳穴压豆操作便捷、价格低廉且绿色安全,适合绝大多数患者临床运用。王晓霞等[35]对功能性便秘合并焦虑状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耳穴贴压疗法,结果显示治疗后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7.4 中药封包法中药封包是临床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将中药封包热敷于腹部,药效通过皮肤渗透并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吕雪英等[36]对术后卧床患者采取吴茱萸制成的中药封包干预以预防便秘,分析发现干预组便秘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赵红芳等[37]用木香、槟榔、枳实等制成的中药封包热敷于神阙穴,总有效率为96.7%。
8 综合疗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强调:“……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通过多种治疗综合运用,取长补短,最大程度上发挥中医药疗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孙永辉等[38]采用芒针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总有效率为92.4%。罗艳文[39]采用温针灸法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袁少芬等[40]采取温针灸治疗老年便秘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李芳等[41]研究温针灸对痰湿型排便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发现,温针灸治疗痰湿功能性便秘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周晋等[42]用蜜煎导加减和开塞露合制栓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有效率为97.2%。金芳等[43]观察艾灸随身灸联合耳穴压籽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改善效果,在常规的非药物性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随身灸联合耳穴压籽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肖斐等[44]对虚秘患者采取耳穴贴压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姜楠[45]运用脐疗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对照组给予补肾健脾中药进行脐疗,试验组给予脐疗联合耳穴压豆,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
9 小结
功能性排便障碍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治疗方式均具有其优势与局限性。中药内治法能明显缓解症状,却可能具有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接受程度低等不足;手术治疗范围狭窄,且费用较高,后续存在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可能,患者接受度较低;改变饮食、生活习惯等周期较长,不能迅速缓解患者需求;改变饮食、生活习惯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却对于病程过长患者效果不够明显;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便捷,疗效确切,以及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然而目前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缺乏统一规范准则等。因此,面对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方法,医者应取长补短,根据患者治疗所需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这是今后临床工作者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