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视域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发展问题研究

2023-03-10

新农民 2023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业农村

王 悦

(中共天津市静海区委党校,天津市 301600)

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打造兴业、宜居、文明、幸福之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同富裕,富裕是前提,共同是核心,三农是关键。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农村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着眼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变化的需要,从补短板的角度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支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促进农村自身发展的轨道上来,确保更好更稳定地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天津市委把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思路引领下,静海区委区政府聚焦“打造共同富裕力行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市场化办法和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多元农业服务主体,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形成了“三核引领、四带示范、六区协同、百园突破”的农业农村发展格局。

1 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共同富裕的静海实践

近年来,静海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以稳粮食、强种业、引项目、补短板为思路,各项工作稳步前进,总体向好。

1.1 保粮食强产业,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共富

让“中国饭碗”装更多“天津粮”。2021年,静海粮食播面由2020年的6.52万hm2增加到7.14万hm2,产量37.98万t,创历史新高。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引进小麦、南瓜新品种6个,80hm2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扩繁基地平均产量达到350kg/667m2,100hm2海水稻示范项目试种成功。

新建高标准农田4993.33hm2,粮食播面稳定在6.83万hm2以上,综合生产能力 30万t以上。统筹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精深加工协同,抓好陈官屯镇冬菜和王口镇炒货加工基地建设,打造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独流老醋、台头西瓜、罗阁庄香酥梨、小高庄脆枣等特色产业。如做强做精了台头西瓜产业,打造了“台头见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台头田园综合体,建设台头西瓜万亩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基地,建设集约化西瓜甜瓜育苗工厂,建设台头西瓜检验检测和产品准出服务平台,建设集电子交易、期货合约订单、包装物流于一体产地批发市场,带动了沿子牙河村庄休闲旅游基地的规划建设。

1.2 补短板强弱项,以宜居农村引领共富之路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实施静海镇、大邱庄镇23个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重点在自来水改造、生活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方面补齐民生短板。以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实现 12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具有静海区特色的兴业之乡、宜居之乡、文明之乡、幸福之乡,75个经济薄弱村达到“五增五提升”的标准,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如台头镇北二堡村,地处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毗邻子牙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村瞄准健康中国战略,以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契机,以主动服务式康养为核心,重点推动“文旅+康养”,带动旅游发展,构筑乡村绿色崛起新格局,将村内闲置民宅改造成特色民居,打造“养眼、养身、养颜、养心”为特色的北二堡康养体验中心。通过对接城乡双向需求,实现宜居兴业的双赢。

1.3 抓改革保稳定,以转型发展实现富裕富足

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已经不够满足对于乡村经济发展目标了,那么只有利用好农村资源,对乡村的产业进行转型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多元化农村产业,最终让老百姓得实惠。近年来,静海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构建成全市唯一整合户、人、地、房信息的宅基地调查摸底数据库。深入开展了农村经济组织问题合同整改,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累计挽回经济损失约3600万元。各试点村稳慎开展确权登记、腾退补偿、统筹利用等工作,满足村民住房需求,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村民收入。预计到2025年土地规模经营比重稳定在75%以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38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家。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定向生产等形式,促进小农户稳定增收。如目前在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行成立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保底收益+年度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合作、信用合作,村民年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区农民收入的20%,60%以上收入来自特色产业。特色产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纳入追溯体系。

1.4 引项目谋布局,以现代农业推进增收致富

围绕“全力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加快建设京津冀都市圈精品‘菜篮子’定制基地、现代化国际化农产品电商物流中心、智能农业创新发展高地”的总体定位,打造“一园、五区、五片”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同时,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研究院项目,重点开展农业遥感、无人机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培育智能农业研发与制造载体、基地,建设智能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服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静海区“智能农业名片”建设。如唐官屯曲庄子村在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大棚的基础上,发展智慧农田灌溉技术,运用5G技术建设实验棚,温度、湿度自动控制,实现灌溉用水数字化管理,每667m2大棚增产20%,节省人工费50%。

2 共同富裕视阈下静海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在共同富裕理念指引下,静海区实现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翻一番,覆盖城乡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了142个美丽村庄,困难村均达到“三美四全五均等”标准。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静还存在着许多短板、弱项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2.1 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

一是地下水压采后,农田灌溉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初步测算我区农业需水量在3亿m3左右,但目前市级分配给静海区的用水指标为1.6亿m3(一、二、三产业总用水量),区管河道储存量仅为2000~3000万m3。全区年降水量平均500~600mm,蒸发量平均1600~1800mm。团泊水库水源作为生态用水不能使用,致使我区农业用水严重不足。二是部分区管河道以及镇、村支渠淤积严重,部分农用闸涵、大中小型扬水站点年久失修、坏损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转。三是美丽村庄建设方面,对于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和经济薄弱村,在道路硬化、路灯、绿化、乡村治理等方面,资金缺口较大。

2.2 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

实际真正达到10年确权确地的土地流转面积占静海区耕地比重偏低,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招商引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形成阻碍,严重制约了静海区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2.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不足

一是设施农业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指标落实难度较大我区现有耕地保有量5.95万hm2,其中基本农田达到了5.57万hm2以上,成片的一般耕地少,造成了农资仓库、分拣车间等附属设施用地很难落实,影响了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落实难。目前我区陈官屯镇的腌制菜产业、王口镇的炒货产业等地理标志性产业面临着规模小、布局散、环境治理难和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亟需通过建设加工园区形成产业化聚集优势。

3 共同富裕视域下静海区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路径选择

天津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强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精心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准扶持经济薄弱村。”在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描绘未来静海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蓝图,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导向,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3.1 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推进产业振兴

通过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壮大,实现我区农村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强粮食功能区和特色杂粮种植区建设,确保群众“碗里有吃的、市场有售的、库里有存的、地里有种的”。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集中资金支持水利设施提升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珍稀菌类,推进果业品种改良,加快发展名优特新经济作物。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以陈官屯、王口、台头农产品为重点,打造属于静海的高端农产品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电商体系。形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生鲜电商企业等)+物流园+(批发商、大型超市、餐饮企业、机关学校、对外出口等)+消费者”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村集体领办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主体规范有序流转。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方式,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组成纵向产业联盟,同时抓住京津冀都市圈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提高小农户个体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运用政策措施帮助其改善生产设施条件。

3.2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通过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具备更好生产生活条件,用宜居保障宜业兴业。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和经济薄弱村扶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挂牌交易。对基础较好,有能力、有条件自我发展的村,支持“一村一策”自主发展;对无法自主发展的村,由区、镇党委政府研究,打捆使用补贴资金,统筹实施产业项目。

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改善为抓手,从源头上建立人居环境保护的长效管护机制。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科学划分生产功能区和生活功能区。

3.3 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治理有效

通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逐步实现高效能治理农村现代化。确保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各项领导。完善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治理领导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打通党组织与农民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严格规范村级工作事务,加大对基层小微腐败问题惩处力度。培育村民自治组织治理乡村能力,丰富、创新村民参与协商议事形式。继续加大对农村法律服务的供给,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相关制度,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健全村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3.4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富裕更重要的是精神富足。要大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思想领域引导农民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加大对农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宣教力度,加强面向农民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供给,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契合共生,形成多点闪亮、全面生辉的农村文化新局面。

3.5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内在活力

明确农村改革思方向,以开放的思维推动农村改革深化和稳健发展。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形式参与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体进行有序流转,依法依规支持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业设施权属证抵押贷款等。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开发集体资源、管理集体资产职能,探索以农工商公司组织形式开展村集体的经营管理模式。

3.6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保障体系

通过共同富裕理念引领,做大做好农村发展成果“蛋糕”,建设高品质生活的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铺路架桥。充分利用企业用工信息岗位归集机制,筛选相应岗位定期向乡镇推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城乡医疗卫生联动发展,均衡医疗人员的配置,均衡医疗卫生资金投入。建立互惠共享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