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2023-03-10吴岸晶戴想华黄玉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养老专业服务

吴岸晶,戴想华,黄玉莲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随着《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陆续颁布,健康产业不仅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新战略,而且逐渐成为拉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下,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趋于精细和高品质化,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在呼唤创新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000年之后,广东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专业护理和老年服务及管理人才缺乏,实践场所与实践形式简单(主要在学校实验室及老人院),实践项目少,缺乏创新创业性实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对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要求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此,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产业发展,与企业合作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及有自身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开发模块化的拓展课程,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国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立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尚未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且多数学校近年来新开办该专业,教师数量和实训条件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没有明确的对口工作岗位,致使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对师资队伍的专业组成也没有统一要求。程静等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职业教育体系与个人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对接不紧、教育教学资源与培养需求适应不足、招生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矛盾较大等问题[1]。

(二)缺乏兼有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

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多数来自医学、护理、康复、心理及社会工作等专业,虽然有专业教育背景和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但并不一定直接服务过老年人,特别是养老机构内的老人。以医护人员为例,他们可能曾在医院工作,但是未必有在老人院工作的经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可能不一定适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另外,由于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养老机构的数量猛增,各运营单位都存在用工难的问题,在自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很难为职业院校提供企业师资。方琳等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低、人才培养渠道过于单一、产学结合力度不足、招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等情况,是我国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到,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校企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的作用,优化课程设置并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

(三)缺乏真实工作场景和设备的实践教学条件

由于任课教师缺乏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所以在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多数和自己原有的工作经历相关,或者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开设力所能及的实训内容。但新开设专业的实训室往往建设基础薄弱,存在设备和实训场所不足或需与其他专业共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同时,有些养老机构距离学校较远,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存在难度,且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可能涉及企业的保密管理,无法让学生接触到真实深入的操作。这种情况在其他专业实践教学中同样存在[3-4]。

三、促进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以行业发展为指导,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立足于本地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针对本地养老产业的发展特点,研发适合区域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行业专家结合行业的新进展、新模式、新趋势、新变化、新局面等情况,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研讨行业必需的岗位能力要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满足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学校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担任委员,针对专业建设、改革商议方案;定期召开专业学术研讨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新技术,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并及时修订课程标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改革趋势,与企业教师共同开发特色教材、活页式教材及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之需。

(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做好课程思政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5]高校要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开展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要在专业核心课中贯彻中华优秀传统的孝道文化及养老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新时代养老服务业迅猛发展,从“医养结合”到“医养康护结合”的养老理念不断更新,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开拓创新、多学科协同的工作能力,注重道德品质的教育。我院老年教师团队在多门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将中华传统敬老文化、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认真细致的职业精神,通过不同形式与各门课程融合,并将课程思政写入课程标准,申报研究课题,获得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

(三)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实践型教师队伍。通过深化医教协同、院校合作、校企协作,形成“校院互通、教师互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定期选派团队教师进行行业实践,或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分享指导,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专业教师也应定期去养老机构实践学习,熟悉老年健康产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并将实践中接触的典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典型工作中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校应组建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好团队内的教师分工,除了日常教学以外,在学生技能竞赛、“双创”活动、社会服务、企业课堂等各个方面均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以“三教”改革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在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要积极推行“三教”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当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后,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6]。同时,要通过与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基于典型工作案例的活页式教材,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我院高度重视“1+X”证书工作,是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首批试点院校,率先为教育部“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筹划时期提供“书证融通设计”的最初稿模板。2019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老年照护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达98.6%。为契合“1+X”证书制度要求,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促进老年照护“1+X”证书制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我院积极完成“1+X”的科研项目实施和推广,打造出“书证融通,育训结合”教育培训体制。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建成课程新体系。

(五)以创新实践为方向,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突出创新,重在实践。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养老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在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投入专项经费购置设备并建设养老服务与健康管理公共实训中心,有利于教师利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介绍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案例。同时,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培养企业导师,与企业进行产教深度融合。

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条件可以满足教师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改革的要求,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企业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促使学生感受先行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政、校、行、企、研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专业调研、岗位调研,共同开发紧密对接专业群对应的产业或企业的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满足专业群对应产业或企业对从业人员“书证融通、模块组合、素质本位”综合素养要求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技能竞赛、科普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学生“双创”大赛作品孵化及暑期的“三下乡”活动等,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从实际工作中践行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提供机会。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着眼于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调研,利用自己的特长,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六)以第二课堂为平台,丰富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较于我国而言,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开辟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我国创新创业的开展最早可见于北京大学2001年的“元培计划”。2001年,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九所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试点”,此后,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8]。

2018年,我校申报了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基于校行企多方联动的涉老服务创业项目孵化平台”,通过项目建设,推动了校内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在学校、协会、企业的合作引领下,协会开通行业渠道,企业提供设备与技术支持,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参观老龄产业博览会、企业课堂学习、老年服务项目竞赛、大赛项目培育等。通过平台功能进行实践,让学生关注养老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进行创业实践。在平台活动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地参与与养老服务有关的各种活动,还有学生通过平台孵化,打造参加挑战杯、“互联网+”比赛的成果,既能直接服务于老人,又能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为成长为应用型、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高职高专学生是老年健康与服务产业创新实践型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其培养一定要满足区域产业需求,成为思想过硬、技术扎实、善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教”改革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新更好的教材和特色课程,以培养出具有养老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能胜任一线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实践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养老专业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养生不是养老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