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优化研究
2023-03-09李雯雯王晨森胡一鸣
李雯雯,王晨森,胡一鸣
(1.合肥学院 团委,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说,高校大学生就业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1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中的地位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毕业生人数2020-2022年分别为874、909、1076万人,“稳就业”和“保就业”的任务异常艰巨。虽然近年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困难已经过去,但是高校毕业生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1]。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提升其求职技巧、实现其充分就业的重要手段。如何通过就业指导课程高效、有力地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有效推进高校就业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非常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受中美战略博弈对贸易及多领域发展的限制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小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全国高校整体就业形势基本上呈现需求下滑、签约下降、求职受限、压力后延、心态焦虑等共同情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就业成为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构建学科、专业、课程、活动和队伍“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各地高校积极响应,部分院校在课程设计上也做了科学探索,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有效支撑。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指导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仍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国内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体系,特别是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多侧重于就业实际问题分享,如: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介绍、简历面试技能传授等。大学生在从学校走向社会过程中,由于心理不成熟,角色的转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实际就业指导工作中,不能只注重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业务指导,还要关注其心理动态,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指导大学生心态实现平稳转变应该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2.2 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课程教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就业指导教材作为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结构及质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在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中,笔者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存在着内容不完整、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层出不穷,但是内容结构相近,注重理论指导,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课程教学方式上也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课堂上,老师们着重讲述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简历制作等方面的理论[3],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实际成效不明显。以就业政策为例,虽罗列出了制度文件,但大学生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现象较为普遍。
2.3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全面
很多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仅局限于一个学期,并没有与大学生的四年课程系统相结合,缺乏综合性的指导。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第六学期开设就业指导,中间四个学期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持续跟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通过适当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系列开设于公共课程中,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各个学期,使其更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这一点,在国外已有成功的案例可循。例如,美国有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专门提供就业指导的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学生所提出问题和咨询对象所给出的建议,能够满足大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学期的学习需求。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整套服务体系。这种系统完整、定位清晰、服务到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使得美国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他们所期望或梦想的职业领域工作,从而实现了自身价值。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加之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误区,仅仅将职业教育课程看成是一门普通课程,将传授知识与技能等作为教学目标而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育。这就导致了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不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
2.4 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当前,就业指导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没有实现有机融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教学方法与内容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收集就业信息、准备求职材料、提高面试技巧、培养职业素养等方面,普遍存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之间缺少相关性,学生在专业性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当前,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方向逐渐向技能型人才方向转变,专业技能成为其求职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开展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从专业角度来说,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看岗位,还要考虑所学专业与自身性格、能力、兴趣是否匹配;从个人角度来说,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优势,还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重视实践教学,探索就业指导课环节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4]。如,在授课时引入简历诊断、模拟面试环节,对大学生在投递简历和面试环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增加大学生求职面试时的自信。
二是在翻转课堂和体验式教学之后,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在课后,利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个性化、高效率地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求职的技巧。
三是注重“交互式”课程设置,就业指导课中的互动环节除了达到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的教学目标,还应避免单纯地把游戏、娱乐等环节嵌入教学设计中,纯粹取悦上课的学生群体,消磨课堂时间,忽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在互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及时建立起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同时,授课教师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释,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思考,逐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2 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增加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
就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一是要把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除在课堂上引进模拟体验式教学方法外,还应在日常的就业工作中注重搜集典型案例,对大学生的求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尤其是学生所在高校的真实求职案例更加能够让学生信服。二是通过介绍杰出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增强大学生求职时的参照性。优秀的校友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正面的就业激励,同时,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求职经历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的工作实践。三是深入挖掘往届就业成功案例,引导大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准备。定期修订教材,定期更新就业创业典型案例,以二维码形式制作视频链接,使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网上的“扫码”方式播放个案录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和各类校友保持联系,对案例视频进行扩充完善,持续建设求职成功的典型案例资源库。四是邀请企业人员进校,提供最新的就业讯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就业专题讲座,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员为大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和实践指导。就业专题讲座可以有效结合就业招聘宣讲会,实现教学课堂和就业招聘无缝对接,既能帮助企业完成招聘任务,也能促进全员实地参与求职应聘全过程,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需求[5]。
3.3 开展分年级教学,实现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连贯性
开展分年级教学与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安排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课程[6]。
一是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素质与能力匹配等模块,实现以高考为主的学习目标转向以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学习进程。通过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导,助力大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厘清自己的专业与毕业需求的关系,协助大学生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价值取向。二是对于二年级大学生,在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就业指导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可以邀请有优异表现的学长、学姐交流分享,也可以邀请校内外组织单位的领导和高管,面对面地向学生答疑解惑,使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素养的要求。三是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加深大学生对于专业的把握,要明确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领域,同时,要让大学生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提前做好大四求职的准备。四是对于四年级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要围绕就业政策、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使其在思想和能力上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做好政策宣传,及时和大学生交流就业政策,确保信息通畅。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理念,使其职业发展和兴趣与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3.4 推动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应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一是入学专业教育与求职目标规划相结合,在新生入学时将专业导论课与就业指导课前置,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合起来,邀请专业导论课教师进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堂,以专业导论课的理论为基础,为新生介绍专业、职业发展、就业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求职目标。二是实习指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在高年级时期,邀请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进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探索专业和就业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三是职业群概念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就业指导课教师也要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介绍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最新要求,从专业的层面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指导活动。这里说到职业群的概念,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通,工作内容、社会作用和从事者所需性格也较接近的一组职业[7]。在某些发达国家,职业群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员的就业灵活性和转业能力。
3.5 强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就业环节的整体质量
一是要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培训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敦促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就业指导水平。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的职能,组织教师到企业实地考察和体验,提高专任教师的就业指导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要特别注重在网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组织、考核等进行全方位的重组和重构,适应课程“线下线上并重,在线教学创新”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培训或集体备课的方式积极组织教研室学习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进行政策解读,提高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本身应当及时了解最新的招聘形势。
3.6 加强对毕业生的分类指导,实施就业精准帮扶
开展求职意向摸底与分类,在分类基础上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除了普通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就业之外,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应征入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藏新疆专招[8]等基层就业途径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目前使用的不少就业指导教材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但由于重点不够突出,政策时效性不强,实际指导意义有限,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有义务向有需求的求职群体提供直接的、详细的政策解读和专业的指导帮助。不管是对有志于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倾向于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都可以整合优秀的校友资源,邀请优秀的毕业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宣讲,包括笔试、复试等方面的讲座[9]。
4 结论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不断优化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结合就业实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大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励大学生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制订目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就业、自我生涯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同时,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在促进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社会需求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完善,强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培养能力,促进课程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全面创新,有效促进高校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