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庐剧的安徽传统地方戏剧对当代动画创作的影响研究

2023-03-09檀琳娜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唱腔戏剧动画

檀琳娜

(合肥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动画集合了绘画、电影、摄影、音乐、戏曲和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需要各种艺术形式为其提供创作养分。戏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以戏曲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世界动画史的经典之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庐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展现力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其造型服饰特征、舞台动作、曲调风格,发掘其潜藏的动画创作价值,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

1 庐剧历史及现状分析

庐剧古称“倒七戏”,是安徽地方四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5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定名为庐剧,2006年庐剧选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极具文化特色、能够反映民族风情的戏曲文化表现形式。据考证,在太平天国时期,庐剧便形成了职业班社,搭台唱戏。其曲调以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的门歌、山歌为基础进行糅合编曲。如《卖兰花》就是基于江淮地区花鼓灯调,乡土气息浓,风格明朗。而舞台动作则融合借鉴了花鼓灯舞、花篮舞的表演风格与动作形式,如“一条龙”“荷叶翻身”等动作与花鼓灯相似。由于庐剧由乡村发展而来,而乡村也是其最大的舞台,所以其剧目多以反映当地人们生活情趣为主,如观众耳熟能详的《点大麦》《讨学钱》《卖杂货》等,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剧目。

建国后庐剧在国家“百花齐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影响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庐剧进入短暂的鼎盛期。如《休丁香》《借罗衣》等经典连台本剧目都被人们所熟知。1958年庐剧《借罗衣》更是拍成了电影,由戏剧大师丁玉兰主演,轰动一时。但随着艺术传播形式的不断变化,在面对严酷竞争的现实下,庐剧市场萎缩,受众减少,人才缺乏,剧目缺乏创新,导致庐剧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1]。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座谈会中首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2019年11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2020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实施方案》。国家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的重视为庐剧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更多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到庐剧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工作中,积极尝试将庐剧与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相融合。

动画作为新媒体传播形式下的主力军,有着较好的受众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动画创作者也越来越重视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庐剧需要新的推广形式,动画需要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创作可谓“一箭双雕”。因此,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安徽地区的文化发展、戏曲保护传承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参考意义。

2 庐剧对当代动画创作的影响

戏剧艺术将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生的千姿百态、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对白、唱腔、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庐剧具有很强的接纳能力,与徽戏和京剧相辅相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活泼、曲调清新朴实、表演更接地气的当代庐剧。而如何将庐剧的艺术形式更好地融合到动画创作中,需要对庐剧的造型美术风格、动作表演特征、唱腔曲调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出庐剧艺术表现形式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2.1 庐剧造型对动画角色设计的指导作用

舞台上的戏剧角色通常经过写意化的处理,随着千百年来各地戏曲不断发展,戏剧面部的表现和服装道具上的表现形式也有约定俗成的做法。例如,在生旦净末丑的固定造型中将颜色与性格相对应,黑色往往代表正直无私的形象、白色代表阴险奸诈的形象、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形象、蓝色代表刚正不阿的形象、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形象等。在戏剧的服饰上,大多数的戏剧在以明朝服装为基础的同时,吸收了各个朝代的特点,以不同服饰反映不同身份和地位,或不同性格的角色。

当然,人物面部和服装道具因各地戏种不同而略有不同。庐剧的服装造型上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服装造型有迹可循。庐剧服装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圆袖方领的“深衣”居多,即上衣下裳的连体模式,例如《买花记》《珍珠塔》《倒马桶》中主人翁的服装样式;第二种是修身适体的对称式的样式,例如《休丁香》《晚娘》《叔嫂恩怨》等主角的服装样式。其二,庐剧比较朴实,有较强的乡土和韵味气息,在服饰道具上表现为服装反映老百姓的性格特征、生活情况,道具上紧密围绕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动画电影中也能较为清晰地找到这种上衣下裳的原型,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服装就呈现舒适的对称形式,虽为规矩的对称式造型,但动画设计师在造型上添加了“插裤兜”的细节,瞬间让哪吒区别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活泼俊美的形象,多了一丝叛逆乖张的气息,这个设定明显让哪吒更接地气了。再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大圣和江流儿简洁的“深衣”服装造型,简单的麻衣设计能清晰表现出大圣和江流儿一起跋山涉水的旅途艰辛,从大圣朴素粗糙的服装中更加印证了大圣被压在山下500年的时间之久[3-4]。

2.2 戏剧表演对角色动作的启发作用

早期的舞台剧由哑剧演变而来。中国的舞台剧是通过模仿现实场景中的动画演变而来,再通过有感染力的唱腔和夸张的表现来呈现故事的。由于戏剧的表演和动画的表演有相同之处,在20世纪,有戏剧艺术家开始从事动画创作的动作指导。例如在早期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天兵天将交战时,人物的亮相方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开门、跑马等多组动作,均具有较强的戏剧代表性。到后来庐剧版《红楼梦》中,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设定,成为戏剧中的经典亮相。

庐剧的表现形式是朴素而活泼,简单且真实的,这一特点在动画中也有所体现[5]。例如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角色设定上,江流儿的人物形象就是朴素活泼的,同时伴随着一些微表情、小动作,能将人物的性格气质、形象特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在大圣和江流儿一起寻找小女孩的过程中,旅途虽然艰辛,但也流露着人物朴素真挚的情感。这样纯真的情感触动了大圣的内心,也帮助大圣完成了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庐剧表演除了朴素真实之外,另一大鲜明的特点则是乡土气息浓厚。浓厚的乡土气息一方面是反映民生,另一方面则是体现了民族特色。因此,越是有乡土氛围越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打动老百姓。《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存在许多“雅俗共赏”的东西,例如,在哪吒、太乙真人、申公豹、龙太子四人打斗不慎卷入《山河社稷图》时,太乙真人用放屁的形式成功助徒儿哪吒抢到了画笔。如此接地气的设计让观众看了捧腹大笑,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3 唱腔曲调对动画音乐氛围的营造作用

音乐因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快速营造现场氛围,在各类有声艺术中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代的剧目中,音乐成分也显得尤其重要,例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梁祝》中男女主角因爱殉情时的经典配乐、经典庐剧《双锁柜》中夸嫁衣的唱段以及《半把剪刀》中“银装玉楼雪满天”的桥段等。无论是一场戏还是贯穿整部剧目,音乐都有营造和烘托整个气氛的作用。当然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对于剧目中音乐的需要也是有所讲究的,例如在庐剧表演中,庐剧独具特色的唱腔是其不可或缺的亮点。庐剧的唱腔不断用假声来演奏旋律,以小嗓子来贯穿整个演出内容。庐剧唱腔中另一大特点则是合声,也称为帮唱吆台,当舞台氛围到达一定程度时,台后的演员用高亢辽阔的嗓音和台上演员齐声合唱,立刻将舞台氛围烘托到高潮。庐剧唱腔区别于其他剧种的地方在于唱腔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一点在动画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在《大鱼海棠》中很多桥段采用了弦乐的和弦铺垫,将合声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既能够对整个电影产生很好的渲染和烘托作用,又不会反客为主抢了电影的风头。《大鱼海棠》的配乐占到了整个影片的一大半,甚至可以说是音乐成就了整部电影。

3 庐剧融入动画创作的思考

3.1 庐剧融入角色创意的思考

角色创意是动画的核心思考,只有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角色才会有真实感且更具吸引力。一部动画想要吸引观众,故事剧本和角色形象是主要因素。而角色创意是基于创作者对于受众群体的研究以及受众文化心理的探索与理解。将庐剧人物鲜明、栩栩如生的形象特色融入动画角色创意,应体现安徽地方文化的特色和风格。这种民族化的人物造型是典型的中国人特征,相比较欧美、日韩动画角色造型,会更加生动和具有亲和力。安徽传统地方戏剧文化中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蕴含着民族审美意识,以戏剧人物的典型代表作为动画角色创意的基础,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徽戏剧文化。

庐剧中的人物角色创意就是利用角色创意手段来表现人物,一部打造带有安徽戏剧文化特征的动画《借罗衣》中年轻农夫二嫂因炫耀而受辱,以此来讥讽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在动画角色造型创作中以拟仿神态、形体夸张变形的手法体现人物的个性,不仅体现了二嫂的农村妇女性格,也反映出皖中地区的民情风俗。在庐剧舞台剧中,整个舞台演出服装设计与定制款式形成了鲜明的舞台表演服装设计特色。庐剧演出早期,以生活小戏为主,服饰款式多为自制或向当地百姓借用,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如旦角头戴色布扎成的球花,上穿大襟褂,下着百折裙(自带或借用农村新媳妇所用),老旦头戴用布骨自制的络子,生角常着长衫、头戴礼帽,后来随着大型剧目的演出需要,服饰日趋华丽。《孔雀东南飞》的服装纹样、风格都严格遵循了东汉的时代特点,而新版《梁祝》并未强调朝代感,而更讲求时代感、时尚感。通过改编传说情节,以夸张、拟仿、变形等手法着力刻画、打造具有庐剧文化特点、鲜明的动画角色,通常可以借用传统绘画及现代数字技术等方式来完成,通过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庐剧文化、推广庐剧。

3.2 庐剧融入动作设计的思考

庐剧的表演形式朴素而活泼,真实而又简单。庐剧的打击乐较丰富,基本上是一出戏一套锣鼓经,身段舞蹈也是在紧凑的锣鼓声中进行的。庐剧一般站着唱,伴随着做一些表情动作,唱完一段后,随着打击乐器的伴奏,舞蹈动作增加起来,吸收了旱船舞、民间花鼓灯等形式,花样翻新,仪态万方。最初,动画的动作设计并没有和戏剧人物、场景、动作等相结合,仅是从生活、生产中模仿设计动作进行表演,结果发现夸张的故事情节无法表现得充分、透彻。后来,经过深入对比分析,业界普遍认为戏剧化表演最适用于动画化的角色表演,于是逐渐向传统戏剧艺术家们借鉴与学习动作表演。从此,展示传统戏剧表演程式化的具有典范性的动作和表演,开辟创新了古典戏剧与中国动画表演相融合的民族形式。在《借罗衣》中,表演艺术家丁玉兰饰演女主人公二嫂子,用虚拟的动作,极富独创性地表现二嫂子骑驴赶路、过桥等场景。在突出动画的独创性方面,通过使用现代设计艺术中夸张、抽象的表现手法,借鉴、重构和创新庐剧元素,在创造出独特的动画形象的同时,也能使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融入现代动画创作中。

3.3 庐剧唱腔融入动画氛围的思考

庐剧的唱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用假声演唱的旋律在唱腔中接连不断地出现,被称做小嗓子。二是演唱中时常出现帮腔吆台,当舞台上的演员演唱到一定氛围的时候,台前幕后的演员齐声帮唱,通过高亢辽阔的歌声,渲染舞台气氛,烘托剧情。其乡土味浓郁,风格爽朗。庐剧形成于民间,其剧目内容、声腔特色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演唱风格淳朴、浑厚。许多以山歌为元素的曲牌,多出现小六度、小七度、十度等大跳音程,唱腔高亢,假声使得唱腔的山歌味、民歌味极浓。另一方面,庐剧曲牌中的悲调较为典型,特别是表现剧中人物的哭诉,如吊孝、落难等场景。所以业界普遍认为,假声的运用和善唱悲调,是庐剧唱腔独具的鲜明特色。因此在动画语言对白和声音设计上可加入传统戏曲的元素,把动画片音乐与传统戏曲的唱腔和乐器伴奏有机结合,传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鲜明的文化语境。例如,安徽演艺集团将动漫与徽剧结合,推出了徽韵动漫剧《小红帽》,并在《五子夺魁》配乐中巧妙地融入了安徽地方特色音乐元素如琵琶、唢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庐剧和动画的融合发展,既是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和外来视觉表达的激情碰撞,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巧妙融通。在当代多元化、快节奏的发展背景下,尽管庐剧和动画发展采取的措施并不一样,但两者相互成就、互相影响,是可以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中国动画完全可以从庐剧中学习借鉴到更多精髓,将小嗓子唱腔、活泼质朴的表演吸收运用到动画表现手法中。庐剧也可以接纳中国动画的内容丰富、演绎夸张的表现形式,做到中国元素的现代化、多元化。

4 结论

庐剧与动画艺术要与时俱进,完全可以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谋求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瑰宝的庐剧对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动画艺术而言,影响更加深远。本文围绕着庐剧与当代艺术进行讨论,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庐剧对动画艺术的影响,通过介绍庐剧和当代动画的发展现状,简单叙述了庐剧对当代动画影响的必然趋势,并简述了庐剧从角色、动作和氛围三个方面影响动画,最后对庐剧与动画的现代化发展也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在安徽戏剧的发展中,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不仅要弘扬黄梅戏这类流传广泛的“大剧”,也要注重传承保护逐渐衰落的庐剧、徽剧等其他“小剧”。地方戏剧应在保持独特性的基础上“因时制宜”,既要保证各个地方戏剧的文化资源整合、各大戏小戏齐头并进,例如京剧、黄梅戏等大剧与徽剧、庐剧等地方特色小剧等;又要包罗万象,积极接收和容纳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才能确保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不管文化形式的表达如何变化,中国的传统思想都蕴含在其中,融入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坚定地走自己的民族道路,发扬传统艺术,提高认知和审美,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当代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一个包容的心态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艺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更多艺术门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唱腔戏剧动画
有趣的戏剧课
做个动画给你看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动画发展史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我的动画梦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