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群众体育赛事内生式发展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重塑

2023-03-09刘旭赵丽丹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办赛体育赛事赛事

刘旭 赵丽丹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32)

前言

群众体育是推动体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体育赛事不断吸纳新生力量,融合网络技术发展,开辟赛事新领域,加快体育赛事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扩大全民健身规模。群众体育赛事承办方呈现多样化,由政府、社会团体、协会、俱乐部、企业等对赛事进行组织、举办,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为主的大型体育赛事的不科学、不安全,都对运动员、管理者、运营者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赛事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下降,还伴有负面影响。为能够在此环境下寻求适合赛事的运营方式,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国家、地方、社会组织等需要利用互联网、当地特色优势,采取多种赛事模式,带动赛事发展,适时恢复体育行业产业链发展。

内生式发展模式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发展过程,需要发展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参与、充分利用发展地区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尊重自身的价值与制度、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内生式发展模式以培养地方基于内部的发展能力为目的,强调当地开发主体地位以及建立当地基层组织的必要性。基于此,作者认为群众体育赛事的内生式发展是把当地群众、组织视为参与主体和主要受益方,以培育和利用本土资源能力为重要内容,以注重当地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以促进本土群众体育赛事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高质量、可持续的赛事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首先要从满足当地人民的赛事参与需求和期待出发;其次要根据地区现有的和可供开发的群众体育资源出发;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赛事所在地区的各种办赛条件、特质与限制。本文借助内生式发展理论探索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国内群众体育赛事发展提供理论思路与模式参考。

1、群众体育赛事的现实困境

1.1、赛事形势面临未知,服务体系不完善

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势头尚稳,但由于赛事开展随意性、突发性,整体态势尚不可知,因此无法通过对当前某一整体赛事发展趋势的预判来制定群众体育赛事的具体发展规划,更无法对赛事发展方向进行准确预估。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服务体系包括了组织领导体系、竞赛指导体系、宣传营销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监督评估体系、信息发布体系。而完善的赛事服务体系是赛事有效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缺乏对赛事开展目标、原则、管理等规范化管理,无法保障赛事举办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赛事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赛事受到影响,未能给予观众和运动员优质的赛事服务。同时小范围的群众体育赛事进入白热化状态,存在一些赛事信息的发布不全面、赛事管理等未能及时操作、赛事相关医疗保险等具体措施等没有充分考虑,赛事现场对于人员出入问题管控不佳,赛事中的记分设备出现故障等。另外,有的赛事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比赛模式,模式彼此间的连接性不够,网络平台未健全,导致一些当地和全国性赛事的影响力降低。

1.2、赛事模式老旧,赛事定位有待探索

作为体育赛事的重要分支,群众性体育赛事具备体育赛事集众性与竞技性的一般属性,但又因赛事本身重参与、轻竞技的特质而区别于其他赛事。群众体育赛事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办赛模式与风格,如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多元治理格局;低门槛、限制少的宽松参赛条件,线下活动为主的组织开展形式,以及相对固定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等等。这些既是群众体育赛事积累、归纳形成的经验总结,也是群众赛事治理主体所依赖的便捷路径。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赛事流动性变大,原有稳定、通用的办赛模式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有的赛事发展环境,需要对群众体育赛事进行例如“线上化”的探索性尝试。就目前而言,当前群众体育赛事仍尚未形成相对高效且经过反复验证的办赛模式与机制。

群众体育赛事项目种类多,分为竞技类、传统趣味性、气功保健类、社交类等,不同赛事项目对赛事组织运作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需根据赛事项目的特征,进行合理性的运作,采取适合于本项目赛事类型运作的方式。在多样化的赛事项目中,一些赛事开展效果低,未对赛事进行合理定位、当下所处的赛事环境与赛事开展的实际情况不符等。对于一些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没有充分考量,原有赛事模式与新赛事模式彼此间存在的矛盾未能够很好地解决。

1.3、赛事体量收益缩减,赛事管理制度缺乏

体育赛事的体量规模大小是衡量赛事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赛事体量越大,意味着赛事所牵涉的利益相关主体越多,其产生的影响与收益也会更大。但是赛事的场地不确定性、参与性导致客观难度增加、流动的主观意愿下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人们跨地域参与群众体育赛事的积极性。此外,赛事组委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也会主动精简项目与缩小规模,而赛事体量的缩减将势必影响到赛事举办的边际效益,但却不一定会降低赛事运营成本,为保证群众体育赛事能够审慎、安全、有序地开展,主办方需增加额外措施成本为赛事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多方因素的糅合作用下,群众体育赛事的边际收益减少,而赛事运营成本相对提高,将导致赛事的整体收益减少。

赛事管理制度是赛事有效开展的基础,是赛事成功举办的保障。群众体育赛事的管理制度从竞赛机构、裁判员、工作人员管理、参赛者管理等多角度、多方位管控赛事,确保赛事工作的有效性。从赛事工作角度来看,赛事管理制度对赛前、赛中、赛后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为赛事的圆满举办保驾护航;赛事管理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员参与,人员是管理制度的建立者、执行者,将管理工作由点及面地落实到实处,致力于赛事的有效运作。无论是传统赛事模式、线上比赛模式,还是双线结合赛事模式,存在赛事人员能力不足、赛事进度不足、技术人员能力有限等问题,对于网络卡顿、设备故障等,未能及时将问题解决。赛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其组织运作、赛事整体效果等均有所影响,包括工作管理不到位,赛事相关人员管理不负责,竞赛制度的管理不合理等,整体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分制度的不明确,人员不到位,各分支的默契度低等阻碍了赛事的发展。应根据赛事模式,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小到大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保障赛事的有序开展。

2、新时代群众体育赛事发展的潜在机遇

群众体育赛事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部分。全面细致的赛事管理制度、赛事服务体系,多元化的人才,稳定的技术等是举办群众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放、管、服的政策改革下,放政减权,开放市场,积极引进资源等,政府、社会组织、俱乐部等,共同建造多元化、高质量的群众体育赛事,为全民健身提供优质服务,根据群众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来看,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促进非常态化的赛事模式转型,为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保障,同时为今后的赛事提升积累经验。

2.1、互联网+直播发展提供契机

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扩大规模,形成新模式,互联网+体育、体育+互联网的发展形式,推动赛事新模式的形成,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线上比赛为形式,开展体育赛事,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特殊时期下经济的恢复。开展不同类型的线上体育赛事,带动相应产业的经济恢复,如体育用品业。群众体育赛事模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之间的恢复,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快速发展新模式,有利于产业经济恢复。

2.2、地域性赛事受众增加

在整个群众体育赛事生态体系中,地域性的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地位正在得以逐步提升,中小型群众体育赛事项目迎来发展的契机。过去地域性的中小型群众体育同全国性的大型群众体育赛事相比几乎毫无竞争力可言,无论是在赛事吸引力、赛事级别、还是赛事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但时过境迁,当前举办大型群众体育赛事需要面临更加繁琐的赛事审批和方案制定,在“谁举办、谁负责”的办赛原则指导下,参与赛事举办的当地政府需要承受更大的办赛压力。而相比之下,地区性、地域性的群众体育赛事的参赛人数较少、跨地区人员较少,赛事风险管理的难度更小,显然会更受主办方的青睐。

2.3、群众参赛动机强化,赛事发展前景向好

虽然国内群众体育赛事举办数量大幅减少,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客观事实是,群众参与赛事的热情并没有因赛事数量减少而衰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群众参赛动机强化的原因如下:全民健身下广大运动爱好者的参赛情绪高昂,人们对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的科学认知,群众积极参与运动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唤醒。部分赛事明令禁止外地选手参加,这个举措通过限制部分外地高水平“赏金选手”的参加,降低了赛事的竞技性,激发了本土业余爱好者的参赛积极性。在不远的未来,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需求将会增加,群众体育赛事将再次迎来发展高潮。

3、群众体育赛事的内生式发展路径

3.1、顶层出发政府牵头,有序开展赛事共同体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从生活中的享受、体验等,对一些精神物质更加注重,因此一些群众体育赛事广受大众喜爱,如马拉松、瑜伽等。作为群众体育赛事的提供者、监督者、协调者,政府在群众体育赛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这既是群众体育赛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也是阻碍赛事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多元赛事治理主体体系的建立是政府完成简政放权的必要手段,而赛事发展共同体的探索与打造则是群众体育赛事实现内生式发展的关键步骤。在内生式发展模式中,赛事发展共同体应继续由政府牵头组建,应包含赛事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以及参赛者等赛事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是群众体育赛事发展的效力主体和主要受益者。群众体育赛事的发展共同体通过发挥个人或组织的专项能力,并组合形成赛事发展的内生合力,有利于促进赛事的高效运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群众体育赛事,赛事组织者应综合评价、赛事模式与赛事类型是否一致,从分析赛事类型入手,综合评定类型,依据赛事类型选择适合的赛事模式,提供更优质的赛事模式,提高赛事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社会组织等,从赛事本身、赛事环境、赛事条件等进行合理评定,充分做好赛事前期工作,规范化举办赛事,比如从一些相关的案例中寻求适合于赛事运作的方式,多方入手,建立比较完善的赛事模式,保障赛事的有效举办。

3.2、优化结构制度,打造垂直赛事体系

建构完整的赛事管理制度是预防和管理可能存在的事件干扰赛事举办,保障公众的安全,以服务于公众为目的,是提高赛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应从赛事管理组织、赛事管理人才、赛事管理手段入手。首先,建立完善的赛事管理组织,从顶层出发,分级入手,层层递进,根据赛事条件和赛事环境等入手,分析考核,建立契合于赛事的管理组织,将相关工作明细确定,实质性的落实到每层分管理组织;其次,赛事人员管理,从赛事所需人员分类出发,招聘适岗人员,对其进行相应培训,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设立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对失职、敬业等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最后,需要制定关于赛事管理的细则,细化明确管理手段,对赛事进行具体性管理。打造垂直型赛事体系,是群众体育赛事内生发展的重要内容。打造垂直型群众体育赛事体系,首先,在体系内要设置多层级赛事,目标覆盖不同水平的参赛者;其次,赛事内要设置多组别,目标覆盖不同类型的参赛者。多组别的设立一方面能够提高赛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满足参赛者的多元参赛目的。此外,在赛事间应设置贯通机制,要打破专业赛事和业余赛事间的壁垒,设有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同台竞技的组织形式,对于一些参与人数相对有限的小众赛事,则通过融入专业运动员表演赛的形式来促进参赛者交流。打造垂直型体育赛事体系,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参与体育赛事的多样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接纳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参赛人群,在保证赛事竞技公平的基础上,提高赛事的娱乐性,促进全民参赛的氛围形成。

3.3、强抓人才培育,建立赛事人力资源库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国家、政府、社会等越来越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优化资源。体育赛事人才是保证赛事良性运作、持续发展的智力保障。本土赛事人才的培育和赛事人力资源库的建立是推动群众体育赛事内生发展的必要环节。作为稀缺性的专业资源,体育赛事人才需要经过较长周期的专门化培训,因此依据群众体育赛事的内生式发展理念,体育赛事人才培养应当“就地取材”,优先培养本土成员,可以从大众项目的本土资深爱好者、高水平运动员中选取后备人才,从基层群众活动中培养,在大型赛事中学习,建立人才的多级培育制度,把后备人才成功输送到本土赛事并为赛事提供高质量服务视为人才培育的最终目标。

还可以和当地高校签订协议展开合作,将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对人才进行培训,掌握与熟知相关赛事知识,如何管理、运作赛事,同时了解相应赛事的条例、法规等,注重社会体育和体育赛事的课程发展与研究,从根本出发,培养专业的后备人才,针对开展相关专业与课程的实用性研究,共同培育作用于本土赛事的高素质赛事人才。同时在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制定专属于自身赛事发展的相关文件,便于赛事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保证赛事的高效运作。

3.4、因地制宜,完善赛事服务体系风格

在群众体育赛事的举办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和体育资源情况上会存在较大差异,应避免其他地区的优质赛事的办赛模式,在内生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主办方要思考如何开发和利用本土体育资源,如何最大化动员和发挥内部力量,来因地制宜地形成本土办赛风格与特色,因此形成本土办赛风格是群众体育赛事内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形成赛事治理主体长期的办赛风格是通过对本地办赛环境、现实条件的摸索,而逐渐形成的办赛最优解。它是一种符合当地民众实际需求、本土资源特征,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参赛者和本地资源的一种潜在办赛理念。有利于形成群众体育赛事本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体育资源,为日后的赛事提供经验和模式借鉴。一方面,政府有关部分加强相关体系建立,从场馆需求、人员配备、制度管理等入手,从赛事组织、竞赛指导、后勤保障、赛事评估等,借鉴其他赛事经验,建立完善的赛事服务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另一方面,无论是线上比赛、线下比赛,还是多线比赛,利用大数据、网络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建立完善的线上平台体系,配备全套的赛事设备,建立稳定的网络资源,运行顺畅的赛事平台,为赛事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网络运营效率,从赛前、中、后全过程,做好赛事管理、赛事评估,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赛事服务。

4、未来与展望

群众体育赛事的再次起步,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健身途径,提高了居民居家健身的兴趣,扩大了赛事影响力,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对此,政府、社会、体育组织等应多方携手共筑赛事有效举办,弥补短板,完善赛事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赛事的发展,助力全民健身战略的落实和体育强国的建设。

猜你喜欢

办赛体育赛事赛事
本月赛事
2022年赛历划重点
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达到办赛条件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新民晚报:转变思路办赛 杭州应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