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内在逻辑与实践方略

2023-03-09江先锋

关键词:共同富裕医疗卫生卫生

江先锋

(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国共产党卫生健康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上海 201318)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1]46。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以人的需求满足为依归。根本而言,健康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2]。因此,健康与共同富裕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共同富裕的支撑,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内蕴着促进人民健康的价值意涵,全民健康是共同富裕的应然结果与标志。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作为提升人民健康的根本路径,也是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探寻其实践方略,不仅可揭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更关涉共同富裕稳定支撑和强大动能的获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关于“何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当前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现有研究偏重于发展方向的宏观探讨,概念内涵分析较少。有学者从“健康服务为中心”的视角,认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需以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核心,实现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效率、公平可及的三位一体[3];有学者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认为应加快推动以治疗驱动发展的旧动能向以健康为中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转换,解决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问题[4];还有学者基于正确处理“增量与提质”间的关系,提出应更加注重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中西医并重和协同创新,以实现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5]。以上学者从多侧面、广视角论述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动力和路径等,为全面把握其内涵提供了理论铺垫,但也存在着对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定位、路径方法和目标追求等阐释不够、概述不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所谓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应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观念更新、体制机制革新和方法创新为抓手,进而使卫生健康资源分布更均衡、服务供给更优质、结构体系更普惠和功能发挥更协调,使人民群众获得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健康保障。正确理解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可从以下3 个维度来把握。

一是从整体性的维度来把握。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从其服务对象的覆盖面来说,必须是全体人民。人民幸福,健康为“要”,只有不断提升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他们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幸福感才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通过逐步消除区域间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差距,补齐基层医疗、公共卫生等短板,使全体人民都能获得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实现他们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夯实其全面发展的健康根基。强调从整体性上把握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非否认现实区域之间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卫生健康发展的差异性。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整体协调发展与区域差异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从全面性的维度来把握。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从其所涉及内容的范围来说,必须涵括所有健康领域。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既有生理层面的疾病寻诊、康复护理等,又有精神层面的心理咨询、情感治疗等,还有社会层面的食品安全、环境优美等,因此,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单个层面、局部领域的发展,而是一种全面性发展,需要在预防、治疗、康复、安全等领域进行深层次变革,实现整体性进步,以更好地对接人民群众全面性的健康需求。

三是从动态性的维度来把握。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必须依照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与时俱进地完善其内容与路径。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至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形势与新要求。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仅注重生理健康转到注重全面健康,重视生活品质提升;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也催生了人民群众新的健康需求,诸如健康旅游、健康养生、健康美丽等,此外,“大健康”时代,人民群众在健康环境、健康饮食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需在内涵与外延上不断拓展,进而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二、卫生健康高质发展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奋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引领性意义。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有其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文化逻辑:中华传统卫生健康观内蕴着扶贫济困的文化基因

共同富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民族素有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从“天下大同”理想,到“不患寡而患不均”理念,再到历代农民起义的“均贫富”诉求,无不是这一价值追求的体现。传统卫生健康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形成的关于“何为健康”“为何要健康”等的认知体系,其强调人的健康必须要形神合一,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积淀了“仁者爱人”“扶贫济困”等文化基因,与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紧密相通。

健康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虽在传统卫生健康观中未明确提及,但其在论及人的生命价值时,充分体现了对人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高度重视。在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社会物质生产主要依赖人力的古代,个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家庭经济的稳定,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取决于众人的健康。因而,可以说,传统卫生健康观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关注,内在地包含着共同富裕的文化因子。自先秦以来,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传统卫生健康观就深入行医者的内心,并体现于就诊实践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行医诊治不是从生物意义上,而是基于文化角度看待患者,是对生命价值社会属性的全面审视,在诊治中,不是单纯使用药物、手术等物理手段,而是渗透其仁爱、为善、助人、责任等理念,综合以心理、精神等要素,使患者的生理疾病得以康复的同时,精神状况也变得乐观。在行医者看来,由病患转为健康,不仅是一个人生理样态转变的过程,也是其洞悉对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修养过程,是精神境界跃升的涅槃。从《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6],到《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7],都凸显了人的生命价值,建构起关心民众疾苦、家国永安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从工具理性视角来看待对病患者的医治行为。

尽管传统卫生健康观因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有其历史局限性,离唯物史观的理论高度尚有较大差距,但其中蕴含的关爱生命、注重民生的理念彰显着对民众的苦难生存状态的关切,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文化既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基因和外在的精神标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的价值依托和力量源泉”[8],中华传统卫生健康观为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养分。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保障个体健康以增加社会总体财富的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依赖于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9]533物质生产的主体是实践中的人,而人在物质生产中智慧与能力的发挥,必须以拥有健康为逻辑前提,这是一切实践创造和自我发展的根基,“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一切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10]。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示了健康与社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工人健康被资本摧残,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奴役工人阶级总体表征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自我限度的内在原因之一。他们提出,“保护健康,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能力本身”[11],认为正常的健康状况不仅是展示人本质力量的必需,也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在十月革命之后,当时苏俄受严重疫情和疾病的困扰,“那里的居民没有物质资料,个个虚弱无力,一切生活和社会活动都停止了”,列宁极为重视卫生健康工作,认为其关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号召全党全力以赴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是虱子战胜社会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战胜虱子!”[12]这些充分说明了列宁从增加物质财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把卫生健康放在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思想,提出了“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3]100,深刻阐释了健康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人作为实践主体综合素质的增强上,更反映在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上。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社会才能获得物质生产的活力。习近平这一论述拓展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和看待卫生健康的新视野,成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价值指引。

(三)历史逻辑:党百年来以保障人民健康来提升群众生活的富裕度

实现共同富裕内嵌于党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14]370,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有效保障人民健康来促进共同富裕的途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医疗卫生状况极度落后,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军民健康,如开展卫生防疫运动、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培养新型医疗卫生人才等,使得根据地群众健康状况的改善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相得益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改变我国疫病频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且主要集中于城市,而广大农村地区健康水平低下的境况,党全面推进卫生健康发展,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新卫生工作方针,逐渐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消灭了血吸虫、天花等传染病,取得了被世界银行誉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15],由此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累积的同时,党中央明确强调,医疗卫生“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16],为卫生健康发展把方向、定基调。1996 年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新时期的医疗卫生工作须走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之路。“非典”疫情之后,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党更加注重卫生健康发展的价值旨归,提出“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7]。这些都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撑,推动了共同富裕的进程。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通过阐发卫生健康新理念、丰富卫生健康新内涵等,将健康中国建设与推进共同富裕有机连接,从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8],到“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19],展现了他将卫生健康纳入共同富裕的整体框架中,在政策设计上把卫生健康发展作为提升人民生活富裕度的重要路径。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减少了疫情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确保了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历史任务进程。

(四)实践逻辑:卫生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彰显其促进共富功能

实现共同富裕包含着从个体富裕走向整体富裕的主体性意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生健康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彰显了其促进共富的功能价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20],决战脱贫攻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加贫困地区卫生健康资源供给和提升服务能力是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贫困的农村地区通过“一提升、两确保、三加强”,即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医疗费用负担下降和先诊疗后付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疾病防控和分类救治能力建设,不断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的“痛点”,大大加快了他们赶上全面小康的步伐。

卫生健康在脱贫攻坚战中所彰显的促进共富的功能,是通过“凝心”“提质”“焕颜”“振气”等作用来发挥和展现的。具体来说,“凝心”即通过聚焦贫困地区群众就医“难点”问题,有效提升诊治能力,使“病根”与“穷根”之间相互脱嵌,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在良好健康保障的基础上,激发出“过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进而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与帮扶下,凝聚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集体性思想情感。“提质”即通过增加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满足这一地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从而为脱贫致富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推动实现本地经济发展由外来“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走上内生驱动型的共同富裕之路。“焕颜”即通过破除贫困地区长期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不良风气,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培育现代生活方式,以外在环境卫生面貌的更新来催生内在文明程度的提升,营造出一种勇于自我超越、全力致富的社会氛围,力克困扰该地区整体发展的思想障碍。“振气”即通过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体系,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就医格局,极大增强综合服务、应急处置和疾病防控能力,以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缩小区域内群众生活品质与经济地位的差距,从而使他们对走向共同富裕的态度由“无心”到“上心”,再到“专心”的逐次转变,提振其实现目标的底气和自信心。

三、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方略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应对照推进共同富裕的任务要求,增强卫生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与“加速器”效能,形成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资源共建共享、拓展服务的深度广度、构建普及普惠机制和释放社会联动效应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方略,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推进共同富裕的组织引领

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70,历史和现实都昭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在新发展阶段,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着多种影响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只有加强党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中把方向、促改革、作决策等的“总开关”作用,才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要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为旨归,不断提升党对卫生健康发展的方向引领力、改革统筹力和政策推进力。一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引领卫生健康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14]213。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整治卫生健康领域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与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政策措施,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二是将卫生健康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谋划。对于当前尚存在的一些制约卫生健康发展的症结,如部分药品价格过高、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领域的腐败等问题,必须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主动应对,加快推进医药卫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三是围绕重点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要站在夯实党执政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以高质量发展成效增进民生健康福祉,推进相关政策落地。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问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起老年健康促进、安宁疗护等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服务的衔接;积极发展养老托育服务行业,实施“三孩”生育家庭帮扶措施,严守母婴安全底线,以此有效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育儿负担等。

(二)深化优质卫生健康资源共建共享,铸牢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认同

卫生健康资源共建共享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来源。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人民群众首先建立起思想认同,然后他们才能为之贡献智慧和力量。“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9]286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是出自于自身利益与目标诉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而非空洞的说教。当前,卫生健康发展仍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民群众享受优质便捷卫生健康服务的权利。因而,不断解决卫生健康资源供给失衡问题,促进卫生健康共建共享是当前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利益诉求,也是他们建立对共同富裕思想认同的重要基础。

深化优质卫生健康资源共建共享,应立足于人民群众公平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愿望,补齐资源相对不足和分布失衡的短板,构建起体现公平正义、保障健康平等权益的资源分配路径。一是以“部分推动整体”为原则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体系是提升人民群众寻医就诊便捷性的关键,也是推进卫生健康资源均衡分布的重要表征。从国家整体来看,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医疗卫生的“硬实力”不断提升。但从区域分布来看,广大西部尤其是西部农村仍是发展滞后和薄弱的部分,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的各级医院、疾控体系、医学科研中心等建设力度,既是在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能看病”“看好病”的期盼,也是使全国整体医疗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客观所需。二是以“趋同化解差异”为导向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在正视当前东西部之间医疗水平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在国家层面制定趋同发展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在东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构建起纵横向的帮扶新模式,完善“先进带后进”“强院帮弱院”对口支援制度,提升西部地区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技术能力,使区域之间差距逐步缩小。三是以“交流促质升”优化卫生健康人才结构分布。作为医疗卫生发展的第一资源,医学人才的均衡分布是卫生健康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基础。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在医学人才数量增长的同时,以区域之间学术交流、专家援助等方式提升西部地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发挥薪酬、职称的杠杆激励作用,引导医学人才到艰苦地区、紧缺岗位去,建立与所在区域经济水平相匹配的待遇调整机制,健全卫生高端人才的柔性流动机制。

(三)拓展卫生健康服务的深度广度,提升推进共同富裕的主体素质

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每个人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只有使其各尽所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21]健康是人的智力、身体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发挥的先决条件,只有保持身心健康,消除各类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预防疾病发生,才能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必须聚焦当前卫生健康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问题,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根基。

拓展卫生健康服务的深度广度,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破解“需与要”之间的张力,将“以健康为中心”的要求落实到位,实现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效应的最大化,守好人民健康的防线。一是以强基层、保基本为根本,提升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离群众最近,服务内容更直接,要把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工作重心,以评价考核为抓手,以内涵式发展为要求,坚持硬件设施建设和技术能力提升并举,真正做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让基层医疗服务在防病治病、健康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其“守门员”作用。二是以促进医防融合为重点,优化服务内容。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剧,各类心理疾患问题日益凸显,要将“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49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和提高心理疏导能力等措施,做到早识别、早预防和早干预;创新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注重其功能强化和整体效能提升;培育康复医疗、疗养健身、老年护理等新业态。三是以健康促进为指向,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健康城市、健康乡镇、健康社区建设,焕发爱国卫生运动新活力,打造健康优美人居环境;对于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在环评的基础上,建立健康评价制度等;积极推进全面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打造智能化、系统化、数据化的智慧医疗。

(四)构建卫生健康普及普惠机制,激发推进共同富裕的多维动力

卫生健康普及普惠是人民群众民生福祉的根本体现。共同富裕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使各类主体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最大程度地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富裕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相互帮助。”[21]卫生健康作为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必然产生巨大的社会凝聚功能和精神激励作用,从而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到共同富裕的奋斗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任务,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让人民群众从普及普惠的健康享受中释放多维动力,才能一代代地接续奋斗,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构建卫生健康普及普惠机制,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卫生健康资源扩容,通过发挥各类主体在医疗卫生资源生产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作用。一是健全卫生健康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办医的保障责任,从国情实际出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取向,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健康发展的财政投入。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比例,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引导各地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除此之外,还应拓展卫生健康发展的社会筹资渠道,探索建立专项慈善捐赠,鼓励社会资金从其他领域转向卫生健康行业,有效发挥社会资金的增量功能。二是构建医疗卫生资源生产机制。当前,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的问题仍较突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卫生健康发展已从单纯注重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转变,这就需要构建全面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卫生健康资源生产机制,在统筹医疗卫生资源生产规划、投入与管理的同时,提升一些短缺、急需领域资源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卫生健康资源生产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功能,担负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责任。除此之外,要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并规范社会资本进入卫生健康领域创办各类非营利性机构。三是构建公立医院逐利性破除机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13]102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必须坚持公益性的本质属性,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与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要通过改革的办法坚决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抓住利益这个纽带,加大对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的投入,补偿其政策性亏损;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建立与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相符的薪酬制度,鼓励医务人员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体系。

(五)释放卫生健康社会联动效应,营造推进共同富裕的环境氛围

卫生健康的社会联动效应是促进全民共建共享的重要支撑。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即在共同的利益追求、价值信仰和未来愿景的基础上,全社会形成责任、参与、担当与共享的氛围,不断增进共同富裕的成色。卫生健康通过普及健康教育、打造健康生活、发展健康产业、完善健康保障等措施深入到社会多领域、各方面,把自身与社会有机连接在一起,在宣传引导、服务创新与制度构建中,厚植“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精神价值,以此为共同富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应充分释放卫生健康社会联动效应,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各主体共同治理相结合,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解决好影响人民健康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一是在体系建设层面,以健康优先为主线,形塑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以“一切有利于健康”为价值指引,打破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明晰各自的健康促进职能,使其在目标上一致、行动上协同、成效上互补,形成关心健康、促进健康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打造生命至上、健康优先的价值共同体,推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转型,构建经济社会新发展模式,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宏观环境支撑。二是在社会治理层面,保障健康公平获得,不断激发社会共治的内在驱力。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离不开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多元治理机制,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个人参与,构建责任共同体,全面评估影响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多维因素,进而合力进行精准健康治理,不断推进由解决短期的痛点转变为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进程,形成“多元主体、多域联动、多方参与、有效治理”的新路径,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中观环境支撑。三是在动力支持层面,落实大卫生和大健康观,共建由外驱向内驱跃升的行为准则。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培育人民群众良好的健康素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全方位干预健康风险,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探索构建“自我健康管理小区”“健康学分银行”等群众性自我管理模式;推进农村的厕所革命,强化个人的健康主体责任和健康社会影响因素的统筹应对,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环境。

四、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处于更加凸显的位置。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基础的卫生健康,既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和要素支撑,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当前,为适应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目标要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要围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问题,明确自身的任务职责,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着力破解资源分布、服务水平、机制构建、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高效、均衡和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进而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思想、动力与环境等基础性支撑,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医疗卫生卫生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卫生与健康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