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3-03-09姚红梅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政混凝土专业

姚红梅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全国高校持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2]。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以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推动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就是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完善课程;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学识的同时完善品格。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作为我校应用示范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自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以来,一直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开设,是生成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总体设计时应当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满足未来就业岗位需求和能支撑学生毕业设计要求为依托,同时充分挖掘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全方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土木人才[3],实现价值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

一、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团队

为扎实推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组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知识、学历及职称结构合理,专业匹配度高,团队稳定,教科研效果良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还特别邀请建工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课程建设顾问,负责指导和审查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内容的正确性;团队全体成员积极提升自我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二、剖析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应在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设计中明确思政教育要求,根据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学情,本课程团队制定了符合课程思政建设需求的新的教学大纲。

新教学大纲中课程教学目标剖析如下:

(1)思政目标: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2)知识目标:基于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知识,加深对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性能和相关力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坚实的钢筋混凝体结构的工程知识,确立正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形成工程知识基本框架,掌握结构构件设计原理方法。

(3)能力目标:运用所学材料与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土木工程结构和系统的设计分析、技术开发和研究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身心素质、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三、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总体教学设计

各课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同,教师要挖掘和提炼课程中思政元素,将其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相结合,提升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培育社会责任、道德伦理等,培养学生对学科和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三观,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及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设计总体思路围绕“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与科技伦理、工匠精神与使命担当”三个维度展开[5],落实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两个阶段。

(一)教学过程

1.“政治认同及家国情怀”维度

专业支撑点主要为总论部分,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讲授为主,并辅以工程案例分析。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介绍中突出我国建设成就,如上海中心、港珠澳大桥等,让学生坚定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介绍预应力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时,引入预应力先生— —林同炎先生的经典案例及其优秀作品赏析,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科学认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指导学生思考建立个人理想、梦想与目标。

2.“道德修养与科技伦理”维度

专业支撑点主要为总论和材料性能部分,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讲授为主,并辅以工程案例分析。引入一些由于设计不符合规范标准而引起的工程事故分析,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法规,使得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结合绿色可持续混凝土材料发展,介绍经济、绿色的节能建造方针,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养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将绿色和节能的概念植根在学生的心中。

3.“工匠精神与使命担当”维度

专业支撑点主要为专业技术知识部分,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模型教学。采用基于典型构件设计的“项目教学法”,同时通过工程背景引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工程师对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等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充分融合BIM技术等“新工科”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中国土木工程在BIM技术的发展,鼓励学生追求奋斗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实现人生梦想。

(二)过程化多元化考核机制“M+N+1”反馈与评估体系

M:实践项目及课程汇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并最终服务于工程实践的理念;

N:出勤、作业、互动等;

1:期末考试,将思政元素融入开放性考题中,结合国家战略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和科技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讲授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及设计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总论、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挠度及裂缝宽度计算、预应力构件的计算方法以及圬工结构相关知识,设计数学、材料、力学等一系列逻辑性较强的基础知识。该课程是一门兼具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的课程,涉及公式繁多,理论推导复杂,课程内容多;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等,这些内容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授课内容相关度较低,两者融合难度较大[6]。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当选取合适的知识点作为切入点,避免出现“硬结合”而影响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接受度和获得感[7],是实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课程思政”的关键。本课程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挖掘和梳理的课程思政元素如下:

(一)总论篇章

1.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钢-混凝土”抗侧力混合结构体系,结构高度580米,采用90英尺×90英尺(约合27米×27米)的钢筋混凝土芯柱,提供垂直支撑力。

大厦总高632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楼,也是中国人首次建造600米以上的高楼,大厦整体呈螺旋上升形态,与裙房结合来看像是从地面“破土而出”,如一条巨龙直冲云霄,寓意现代中国的腾飞,将现代化的设计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相结合;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工程建设领域的巨大进步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是上海的新地标,中国的新高度,谱写着中国“绿色节能建筑”的新篇章。

2.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全长55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二)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篇章

团结协作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8]。而混凝土结构是两种性能迥异的材料取长补短工作的结果,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钢筋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启发学生寻找在生活中“1+1>2”的案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相关篇章

1.设计理论发展过程介绍

通过对各个设计理论发展知识点相关经典试验与研究文献的收集,激发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态度。

2.工程事故分析

通过介绍在震损下结构破坏引起的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工程中由于设计失误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让学生意识到专业学习和工程建设工作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初步建立学生的基本工程伦理,意识到工程底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操守。

(四)挠度及裂缝宽度计算篇章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一次性口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垃圾,而且数量惊人。据最新研究,研究人员从一次性外壳口罩上取下金属鼻桥和棉质耳环,然后将剩下的纤维撕成5-30毫米长的纤维添加到混凝土中。测试结果显示,当纤维增强的水泥固化一个月后,它比未经处理的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的劈裂抗拉强度高出47%,这项工作展示了废弃口罩从废物中转移到为土木工程出力的高价值应用技术,体现土木工程专业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预应力构件设计相关篇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离不开一位美籍华人的巨大贡献,他就是被誉为“预应力先生”的林同炎院士,林院士是预应力工程理论的研究者及最早实施者。他积极推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工程应用,但新生事物难免遭受传统声音的质疑,预应力混凝土初期,由于其设计合理,比普通混凝土结构轻很多,常被认为偷工减料,大家非常怀疑它的抗震能力,但林院士于1963年设计的美洲银行大厦,承受6倍于设计水平的地震力依然巍然不倒,而大厦的周围却已是一片废墟,如此奇迹,轰动全球。林院士凭借自身的砥志研思、敢于创新的一腔热血,在全球学术界为华人发声,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他这种“刻苦专研、勇于拼搏、自强自信”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

五、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启发式、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和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着力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目标的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本专业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同时,学生评教、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反馈良好;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月收入水平呈上升趋势,就业稳定性逐届增强;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水平、职位晋升比例与全国同专业相比均相对较高,毕业生中期发展势头较好;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比例与全国土木专业基本持平,保持着较高专业对口率,反映出本专业及本课程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六、结语

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是回归教育的初心,也是重新审视课程的定位、内容和效果的一次契机,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势在必行[9]。《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B》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生成的关键一环。通过巧妙、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润物无声式的渗透,自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标。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一方面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专业认同感,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0],满足我校“培养懂设计、能管理、会施工,掌握良好专业知识、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混凝土专业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混凝土,了不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