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2023-03-09陈永胜

智库时代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大思理论课

陈永胜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大思政课”是一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整合全社会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旨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缺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大思政课”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问题,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这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各种论述中,还体现在中央下发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各种文件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要“善用之”,这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要求,也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1],对“大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是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本要求。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后世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材施教”的关键是“材”,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生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学校的生情必然是不一样的,因此,教育教学的方法也必须随着生情的变化而变化,否则教育教学很容易陷入刻舟求剑的困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3],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育人的专门课程,承担着立德的艰巨任务,立德必须结合具体生情开展方能有成效。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网络信息化时代,更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今天的大学生不仅受本国文化的影响,还受到全世界各种文化各种思潮的冲击,这就给如何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尤其要了解和认识当今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其次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圆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大思政课”教育理念正是基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而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下开展。

(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任何事情要取得成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施行不同的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育人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是从教育根本问题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所需的前提下应运而生。

当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大多依旧比较传统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鲜有实质性的实践教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依靠本校投资建设,鲜有其他投资合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的教材讲授为主,鲜有教材外的系统拓展。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好,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事实证明,这种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也难以满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正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二、“大思政课”理念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弱。首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数上来看,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生比“不得低于1:350。”[4]但是当下大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生比都低于这个比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却逐年有所增加,再加上近年大学扩招,学生人数递增,教学班级数量上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加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数量上显得有些紧张。其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量来看,由于学生人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数量的增加,大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得承担两门以上的课程任务,且平均周课时量大多在10节以上,这个课时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从而也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放弃了科研,教学没有科研的加持,教学效果自然很难得到较好的提升。最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和学历来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比较复杂,尤其是一些从中专(中职)升格的高职院校,其相对年长一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思政专业出身,非思政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的一些章节内容时,普遍感觉有些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讲清、讲透课程内容有些困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历参差不齐,其中以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较多,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近年博士研究生逐步增多,西部落后地区博士研究生极少,甚至还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在职大学学历。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相较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弱一些。

(2)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首先从生源来看,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为“00后”,部分学生来源于中专(中职),部分来源于学校自主招生,部分来源于高考。近年来,前两种来源相对后一种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政策导向,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为了保证报到率。因此,中专(中职)和自主招生的比例比招高考生的比例要高一些。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学生的毕业流向主要是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中,包括公立高中和民办高中;另一个是中专(中职)院校。其中大概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去高中学习,一半左右只能去中专(中职)院校。初中学生毕业的两个流向显示,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很难甚至不能进入高中学习,而只能去中专(中职)院校。这就导致在高职院校的第一种学生来源中,大多数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的第二种学生来源主要针对高中生,这一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比第一类来源中专(中职)生相对好一些,但是一般学习相对比较好的高中学生基本不会报考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大多是没有把握能够通过高考考上本科院校,甚至没有把握通过高考考上高职院校的高中学生。高职院校的第三种学生来源主要是参加高考的高中生,这一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比前两类学生要好一些,他们是因为没能考上本科而读的高职院校,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填报自愿失误导致滑档而读高职院校的情况。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其次从学生特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进入高中或者中专(中职)阶段要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专注力强。上课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不违反课堂纪律;二是挑战意思强。不怕学习困难,遇到困难不逃避,不退缩,会主动想办法解决,勇于挑战;三是规则意识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迟到,不随意缺课;四是主动性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等。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玩耍爱过学习,动手爱过背诵,压力感和危机感弱。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消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师生互动少,有的甚至一节课从头至尾都没有一次师生互动,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枯燥乏味一些,于是整个课堂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玩,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消极。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不是师范专业出身,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缺乏教学基本功,尤其是一些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又未经过像师范专业那样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其课堂组织能力较弱;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多是理论课程,内容相比其他课程更加枯燥乏味,高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差,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大多距离学生生活较为遥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被学生认为枯燥难学又不实用。所以,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拿到学分,完全是被动而学,由于没有学习兴趣,所以主动性就较弱,甚至完全没有一点积极性;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是按照课程教材按部就班从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涉及内容大多比较广泛,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分布宽,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弱,因此,在面对涉及内容比较广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在很多方面都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也就导致课程讲解流于表面,讲授内容不深、不透,很难让讲授内容进学生头脑。

三、构建与“大思政课”理念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1)构建一专多元的教学模式。“大思政课”重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局限,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在理论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专业拓展,尤其是对知识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让课程内容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要真正做到把问题讲清、讲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教材内容从头到尾,教学内容丰富,工作量大,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专业的不同,对教材所有内容认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一,也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身不熟悉不了解的教材内容的讲解容易表面化,肤浅化,呈现出广而薄的教学状态。因此,构建专题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最大程度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势资源,也可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和教学专题进行教学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朝着更加专业和更加精深前行,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与此同时,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满堂灌”“独角戏”表演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玩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

(2)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让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显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内容。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设了学分,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依据学分设置了学时。但是由于受实践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要么浮于表面,要么流于形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实”,甚至名存实亡。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既是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首先,高校可以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用,如校史馆、党史展览馆等。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用,如本地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团作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

(3)构建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是课程学习的导向和指引,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模式是取得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当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方法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重,平时成绩为轻。其中期末成绩往往通过闭卷考试取得,平时成绩往往专注于学生考勤和作业完成情况。这样的课程评价方法相对单一,既不利于全过程育人,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用。因此,采取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更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首先,课程评价主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情况最为了解,但是仅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难以客观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辅导员是对学生在校综合情况最为熟悉的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做到相对客观科学。其次,课程评价内容包含平时和期末,其中,平时成绩比例要大于期末成绩比例,而且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要进一步丰富,除了考勤和作业之外,还要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参与各种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等,只有全过程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最后,把学生突出情况作为专门的评价项目,鼓励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加社区敬老爱幼活动等,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真正结合起来。

四、结语

“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是对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为了更好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任务所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所需,也是为了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大思政课”视域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大思理论课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