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2023-03-09高远
高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旅游系,江苏镇江 212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尤其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为提高职校教师素质、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职教20条”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分专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表明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质量,健全职教教师成长发展和能力提升机制。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在2022年5月24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了10年来职教教师队伍的变化,他表示从2012年至2021年,这10年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全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规模由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17%,教师队伍的快速增长为职教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从年龄结构看,中职学校5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比将近80%,高职院校占比达83%,中青年教师正成为骨干力量。从“双师型”教师占比看,中职56%,高职59%,均超过55%,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任友群谈到,从学历结构看,中职学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达到94%,高职院校此项占比达到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41%。长期以来职教教师学历偏低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2]。
职业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实施者,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决定着职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未来发展,但受个人知识结构、教学任务、实践经验、政策方针等因素影响,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2 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2022年5月,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质量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一直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而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的关键因素是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质,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动力源泉,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教师的成长过程和专业化过程[4],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轨迹并非千篇一律,但又存在共性。本文将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1 新教师适应阶段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没完全了解职业教育的现状[5]。新教师有朝气、有干劲、有热情,而且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6],但也存在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所以处于这阶段的青年教师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需要调整心态,提高专业素质,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通过观摩国、省、校三级优秀教师的技能、教学比赛,进行交流和切磋,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还可以通过“拜师结对”,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夯实基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2.2 教师胜任阶段
教师处于专业发展的中间阶段,适应了职教工作,掌握了教育教学技能。这一阶段的教师可以每学期坚持开设一堂校级公开课,每学年开设一堂市级公开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或进修深造,提高文化水平和增加专业知识,成为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完备、教学经验丰富的胜任型教师,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成长为骨干教师。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拓宽交流领域,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教育教学主动性,突破瓶颈,获得新发展[7]。
2.3 教师创造阶段
教师会通过不断钻研和总结,大胆创新,建构理论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模式,成为该领域的专家[8]。这一阶段可以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7],通过开设示范课、讲座沙龙、培养青年教师等方式,传递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3 影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两个因素相互作用。
3.1 内在因素是关键
内因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9]。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吸收的。所以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构建、反思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内在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1 职业理想是动力因素
崇高的事业心、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动力[8]。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促使教师在职教道路上不断创新和改革。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目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专业发展动力不足,自我发展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化发展认知等问题[10]。
3.1.2 先进理念是关键要素
新课改提出“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为了推动“三教”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互联网+职业教育”,指出“教师要具备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
3.1.3 知识结构是基本要素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职教教师认知的基础。每一门学科不仅自成体系,还与其他学科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扩展跨界学科知识[11]。
3.1.4 能力素质是核心要素
在专业精神的推动下,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和反思,牢固掌握教学技巧,促进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切实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职业责任感,才能形成新的发展格局[3]。
3.2 外部环境是保障
专业成长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更是外部环境造就的产物,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团队的大力支持。
3.2.1 国家政策支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育督导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规范教师行业,保障教师权利。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3.2.2 学校层面保障
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为教师继续深造、交流与培训提供平台和机会。学校通过完善晋升奖励制度,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保障。
3.2.3 团队沟通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教师个人的成长,更是教师团队的成长,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团队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例如教师在教研室、名师工作室等团队形式的协助下,与同伴分工合作,与同行、专家交流协作,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传帮带作用,协助教师持续发展和稳步成长。
4 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教师要在专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辐射等作用[12]。想要成为职教专家,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经过一定的磨炼,形成相应的知识储备。
4.1 熟悉职业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要熟知职业教育理念,熟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热点,掌握职教的教育规律。
4.2 强化教学设计能力
职业学校的课堂应该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分析学情,精心备课;通过改进教学手段和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善于将思政主题有机融入教学,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保证课程思政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实施,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3]。
4.3 增强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沃土,从“模仿课”到“研讨课”,再到“公开课”“示范课”,不断在课堂中积累经验,凸显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4 培养教学反思能力
善于反思是促进职教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主动回顾教学行为表现,通过批判性的分析进行调整,有助于教师逐步提升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
4.5 丰富企业实践经验
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类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入职前只经历过短期的岗位与技能培训。但行业发展总是领先于职业教育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新职教法》都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教师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通过企业实践或顶岗实习,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明确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岗位标准。教师运用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来充实教学内容[14],提高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参与企业实践是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助力。
4.6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一般比较强,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开设公开课、参与各类培训、参加国、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等。教师通过技能大赛的要求规划学生职业技能发展方向,实现“教、学、做”为一体。
4.7 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13],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反思和探讨。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参与课程建设、编写校本教材[15],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也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供正向引导[16]。
4.8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学已经不能全靠粉笔和黑板来解决。虽然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力有所提高,但微课资源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开发能力有待加强[13]。教师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化平台和手段,使得教学环境实践化、教学过程互动化以及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5 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形成的,需要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在国家政策、学校氛围、团队力量和前辈经验的保障下,经过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自我构建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科研的锻炼、教学活动的参与、企业实践的锻炼和教学能力的强化获得成长。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路径进行研究,可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