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2023-03-09张均君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品牌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文/张均君(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绩效的方式在项目进行中实行预算编制和监督管理,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绩效目标,采用科学的方式对项目的实际完成效果进行准确评估。事业单位在促进社会各领域稳定中有着重要作用,面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单位想要拓展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就应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开始。具体开展时,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设置,提高全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落实提供基础保障。在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引导事业单位走向正确方向。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阐述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念阐述

预算绩效是将目标作为导向,以项目的成本作为基础,在单位内部进行评估的一种重要的预算体系,其自身全面系统性的管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预算工作能力,绩效管理目标的设置,可以帮助单位提升工作效率。事业单位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员,不但要实现经济利益,而且应实现社会效益,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预算绩效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战略性。预算绩效是以单位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服务。在单位运行过程中,既要关注短期目标,同时又应注重长期目标,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第二,优化资源配置,预算绩效管理是对单位的全体人员以及运行整体过程的一种全方位控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全部资源整合管理,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重新配置,提升综合协调能力,减少闲置资源现象。第三,系统管理性。预算绩效管理本质是一种控制系统,程序性非常明显,通过一系列的程序,达到降低预算风险的目的,是属于内部约束、内部管理的一种机制。第四,“标杆”性。在单位的日常活动中,预算绩效管理对财务活动提供衡量尺度和标准,使执行预算的主体都能清楚地了解目标和结果。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为战略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保障

事业单位内部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各部门也能够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全流程的了解,可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时对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讨论其可行性以及预期效益,听取各部门意见,进而防止盲目决策,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确保项目的顺利落实

利用预算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很大程度上确保财政资金在内部工作中得到科学运用,既保障了财政资金的规范运用,又明确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在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上,及时对预算绩效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大众监督,确保项目顺利运行。

3.加强事业单位履行职能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事业单位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加强履行自身职责,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存在一些问题,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运行风险。只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能。

4.缓解财政收支之间矛盾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趋于平稳,事业单位需要解决人民生活中的问题数量逐步增加,同时各项目支出也在增加,形成较大压力。其次,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较低,影响事业单位效益。为缓解资金管理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民生项目处于第一梯队,避免资金的流失,从而减轻财政部门负担,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未形成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通过对一些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际情况开展深入剖析可以了解到,目前事业单位在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与隐患[1]。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即使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良好的认知,但如预算编制和预算指标设置等关键信息更多是由内部员工进行直接操作,很多的财务人员对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缺乏充分全面的了解,可能存在指标失真现象。其次,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了解不够深入,对预算绩效管理不够重视,部分领导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对单位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单位资金通过财政部下拨,不同于其他营利性机构,没有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这种落后的思想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难以开展。最后,整体预算方案需要每个部门积极参与、协同配合,但由于对预算绩效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信息不顺畅等问题,导致预算方案脱离实际,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

(二)预算绩效管理内容侧重科学性有待提升

在实际过程中,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同时,对部分内容设置相对不够科学,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指标设定不够合理,很多单位内部指标都更多倾向于自身业绩,而忽略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且未能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例如,部分事业单位过于侧重业务量及成本等问题,忽略对员工道德品质的考量,引起服务满意度较差等问题,有损事业单位形象。第二,一部分绩效指标考核难以进行量化,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不够客观,精准度较差,评价结果难以服众,导致考核指标缺乏合理性。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员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培训时,仅重点培训成本效益方面相关内容,对道德品质、责任感等,较难量化分析,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机制缺失

现阶段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都普遍存在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机制缺失问题,缺乏必要的预算绩效监管机制将会使事业单位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及时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真实情况,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例如,在某一事业单位员工对下发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缺乏充分了解,实际开展工作时有一定困难,对预算绩效的结果可能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单位中缺失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制度,没有发现该员工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问题,导致在工作中无法体现实际价值,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当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应更新理念,体现服务质量以及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务必要尽快完善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执行效率。

(四)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在事业单位中能够高效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是当前单位预算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评价结果应用不及时,导致各部门之间绩效评价报告质量相对较低,报告描写情况局限性太强,对于问题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等情况。对于自评打分标准不统一,结果无法对比,没有深入查找问题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与实际工作结合较差,单位不善于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自然会阻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五)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影响到实际工作中的效果。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在设置预算指标时不够合理,方式不够科学,无法准确地反映出预算绩效与预算指标的实际程度。第二,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定性指标数量大于定量指标数量。在实际工作中,对各部门、各岗位的情况难以全面反映,导致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发挥出真实作用。事业单位中的评价指标在设计中缺少规范和指导,为完成预算指标,往往选择完成定性指标而忽略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的描述经常存在笼统、不准确等情况,随意性较大,而定量指标则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才能完成。第三,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时没有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价,信息来源不够全面,评价准确度得不到保障,导致员工对评价结果无法认可。例如,绩效管理人员对部分部门人员不够熟悉、接触较少,仅以印象和结果作为依据,导致评价准确程度难以保障。第四,缺少评价反馈机制。事业单位中评价反馈机制的缺失导致员工参与程度较低,无法将评价向上反馈,造成在评价方面的问题频发,并且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落实也产生阻碍作用。

三、应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事业单位应加强全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思想建设

事业单位要提高自身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发挥其改进预算支出作用,优化财政资金资源配置的效果,就需要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投资规模也逐渐加大,事业单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公共资源有着显著的整合作用,在事业单位内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2]。因此,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在事业单位中开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提高全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就要:第一,领导层对预算绩效管理应加强认知,从思想上重视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在事业单位发挥巨大作用,转变预算管理思想。预算绩效管理不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更是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确保全员加入预算绩效管理中,从而提升单位内部整体对预算绩效的认知。第二,可通过互联网、微信群等方法对预算绩效管理内容进行学习交流,提升员工整体水平,发挥领导人管理和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氛围,以此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基于实际需求对预算绩效管理内容优化设计

新预算法颁布以来,国家对各单位和组织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方面的要求日趋明确。当前形势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预算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合理化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各单位的重视[3]。首先,事业单位在设置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内容上要进行权重考虑,应从全局规划评价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分析影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内容的因素,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运行过程中及时调整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准确性。其次,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导致绩效考核时出现的评价结果不精确的问题,应改善评价方式,灵活转换。例如,在服务质量上的绩效考核,可以采用大众投票方式或者打分方式,票数越高,分值越大,证明绩效考核成绩越高。

(三)创建动态化预算绩效运行预警监控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要拥有一个预算绩效管理运行跟踪监控制度。其目的是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一种监督控制。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设置动态监控机制,确保监控的时效性与及时性,跟踪其动态,对单位内部员工及各部门业务都要进行全面性的绩效评价,在此过程中及时找出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形成对全过程动态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调动员工主动参与,激发其积极性。其次,在单位内部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的认识,了解其内涵,形成全员参与,如只依靠财务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工作,会导致整体进度较慢,难以满足单位内部整体工作需求,应形成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互相制约。各岗位工作人员对各自工作内容以及流程相对熟悉,容易发现工作中潜在的问题,由各岗位提出问题和意见,采取合理方法进行改善,可对提出问题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增加员工积极性。

(四)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为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完善预算绩效应用机制,加强各部门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各项工作的工作要求、具体内容、负责人等各项因素加以明确,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科学地运用到工作中。例如,员工培训与预算绩效评价应用相互结合,通过预算绩效评价的应用,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第二,形成在预算编制中有明确目标、在预算执行时有全面监控、在预算完成时有评价以及应用机制的整体循环。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整体把控,确保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开展全面绩效评价,在重点项目上严格按照各项流程进行,避免出现问题。

(五)设置针对性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就要以各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准,依据业务特点,采用合适的评价指标,将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全面反映出来,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结合,全面评价资金使用的结果,提高资金使用率。第二,丰富内容。在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对员工意见进行普查,听取员工想法,满足员工需求。同时,做到多元化评价内容,重视整体过程,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第三,在绩效评价反馈制度上加强员工主动性,对评价结果及时公示,对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改正,对于重大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决,实现评价结果公正、公开、共享。例如,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发现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应及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重新评价,避免同样错误的出现,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四、结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的中坚力量,也是履行社会职责的特殊组织。在我国社会全面建设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与改变,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单位的职责履行能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应制度,增强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各岗位履行情况以及协调沟通能力,对现存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真实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升资金使用率,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