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研究*

2023-03-09王伯武

南方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农业

王伯武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目前,我国农业和乡村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农业发展已经从以产量为主导转变为以质量为主导,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1]。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资源供应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1 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很多农产品的种子依赖于国外进口、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等。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地,掌握先进的研究技术,高校通过构建科技服务创新机制能够给予农业技术支持,解决农村在耕、种、管、收等环节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上的难题,使农民能够有效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引导农村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适用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农业产业体系,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有效融合[2]。

1.2 有利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的创新驱动农业的发展,高校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协同效应[3]。高校围绕区域重点和共性农业问题开展攻关,在一些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培育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通过技术咨询服务引导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收益。

1.3 有利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高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自身的功能和职责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在如今的知识社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多项职责[4],其中服务社会是高校最终的落脚点。目前,在全社会振兴乡村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高校瞄准这一社会所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实践教育,以此服务乡村,依靠科技力量实现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了高质量地服务社会,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社会认可度。

2 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高校积极发挥各自领域的特长和技术优势,共同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虽然一些高校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

乡村振兴是目前社会的重要课题,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技术技能社会服务等方面。但是,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缺乏自身角色定位、职责界定不清晰等问题,高校和地方政府没有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也没有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区域、不同定位的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体系[5-7],很多地区的政府也没有出台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文件对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措施加以指导,导致高校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问题上缺乏依据,无法形成较完善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

2.2 科技服务缺乏协同机制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的目标任务发生了深刻改变,农业发展需求从增产转向为提质[8],亟待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于很多高校的科技服务缺乏协同机制,造成各高校确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均不相同,同一地区的高校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合作,导致后续服务没有及时跟踪反馈,从而严重影响科技创新服务的成效。

2.3 科技成果转化不足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涉及政府、高校、企业、乡村等,但是很多地区缺乏这几个主体的协同理念,没有构建好主体对接机制,未形成大主体的格局。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也没有根据各地区乡村振兴不同的发展程度,针对性地提出需要进行成果转化的科学设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运行,导致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存在一定的不足。

2.4 科技人才资源匮乏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加大,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到农村,尤其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大学生更是认为回到农村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大多数年轻人觉得农村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正是因为落后,才更需要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意味着“三农”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科技[9-10]。高校要真正助力乡村振兴,就应该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建设家乡,发展家乡。

3 多维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路径

高校要做到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就应该大力指导“三农”发展,“三农”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是国家之本。让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在“三农”的发展上不断“支招”,对科技成果进行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3.1 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目前,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方针,我国基本形成了覆盖“三农”的完整乡村政策体系,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政策是关键。未来,高校要紧密围绕“三农”的科技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所在地区的主导产业,有组织地向农民传授先进的科技知识,通过组建研究乡村振兴政策的专门机构和团队,结合国家精准脱贫、建设创新型国家、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大需求,面向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移风易俗、有效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实现包括全体农村居民富裕生活在内的“美好生活”目标,继续提供有价值的智力服务。

3.2 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发挥高校科学研究集聚优势,大力开展面向乡村振兴的科研服务。一是要围绕农村农业的科技需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加强创新主体的联动,合理分配创新要素,有效匹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动,共同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二是对于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农科院,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开展“三农”技术合作,推动“三位一体”的优化布局。三是要健全与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相匹配的保障体系,改革科技经营模式,培育创新动力,构建良好健全的农村科技创新服务大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服务管理体系的融合发展。

3.3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变,不仅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还要有专门的组织。因此,必须培育和发展壮大新型的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转移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利用“互联网+农业科技”,运用大数据分析将农业技术和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同时,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引导全社会各个领域运用科技力量参与到农业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

3.4 强化专业科技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科技人才是关键。一是要聚集社会英才,助力乡村发展。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校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有效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探索学历、技能、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大力引导、鼓励高校通过直接培养、联合培养、派驻青年骨干人才等方式,帮助涉农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瞄准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社会发展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同时,进一步细化落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扶持政策措施,通过编制、职称评定、工资和福利待遇,特别是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社保衔接等方面的政策,解决好人才“下得去”的难题。二是要继续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面向深度贫困的边远民族地区,优先面向民族生源,加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民族师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优秀的经营人才纳入特派员队伍当中,建立为农村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提高农村本土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水平,继续通过全面普及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等途径,让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更好的高中阶段教育,并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4 结语

总之,高校往往拥有丰富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这些都是其他组织不具备的。高校的这些资源如何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农业乃至其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当前不少高校以及科研院所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方面不断“支招”,不断将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