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语用助教学课堂,“接地”培养核心素养
——谈语文教学的“语用”

2023-03-09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古小学吴秋玉

新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接地落点要素

□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古小学 吴秋玉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学习语文应更侧重实践和应用,这就要求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侧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将课堂中学到的字、词、语、句等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巩固和练习,真正做到内容与口语结合,阅读与习作结合,锻炼口语表达和习作表达能力,为后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对当前教育形式、社会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之后选定的篇章,因此不论从文学体裁还是从内容风格,都极具丰富性和典型性,容易被学生接受,具有非常高的教学意义。当然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教学中应当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关于语用方面的教与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在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道路上出现较多障碍,为此应该提出合理的建议,让语用教学落地生根,让课堂更加接地气,盘活课堂教学,赋能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语用是语言“接地”的路径和标准

1.做好语言的品悟

语用就是要对语言进行斟酌和品悟,也是叶圣陶先生口中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言的品悟中感受文化的精彩和隐秘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和审美感知能力,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比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萧红写道:“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这里作者使用了多元的修辞手法,突出园子里事物的活泼与生动,符合儿童时期孩子天真烂漫的幻想。这里的语言充满了童真和童趣,“睡醒”“逛”“说话”等应用赋予了动植物以生命的特质,具有人格化气息,表现了当时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祖父的思念与感激。所以,语言的品悟是通往核心要素的重要标准及有效路径之一。

2.做好语言的理解

作为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需要不断的揣摩和理解,发现语言形式的奥秘,提升语言学习的兴趣,而语言形式是“语用”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在讲授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穷人》这篇课文时,书中有一段渔夫和妻子的对话: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了?”

“……”

这个对话里的语言形式使用就十分的巧妙,学生认为妻子的语言和表现十分的不合逻辑和常理,显得有些“做贼心虚”,结合上下文语境,我们很容易理解,妻子桑娜如此表现的原因。所以,语言的形式是语用“接地”的重要表现。

3.做好语言的构建

想要核心素养更好的“接地”就应该做好学生的语言构建,提升语用技能,帮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当然,构建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生命。比如在讲授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中《走月亮》一文时,有“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的语句,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先去想象,然后把这句话扩写成一篇小的文章,完成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这种“以读促写”的方式是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通往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4.做好语言的应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语文本身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做好语言的应用,是语用“接地”和核心素养“接地”的双重需要。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即在真实生活领域正确、合适的使用语言,培养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将书面语转化为日常口语,构建起自己的语言交际体系。同样,语言的应用需要科学的引导和不断的训练。有的老师同样以《走月亮》为例,进行情景剧的编演,组织学生以文本为基础,编演文中“走月亮”的场景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对话”的魅力和母子的情深,不仅提升了语用技能,还提升了合作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指向多元智能和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二、语用实践“落点”的误区勘探

1.落点繁多,无法突出重点

语用教学需要突出重点,找准落点,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场域,很多教师把握重点不到位,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语用教学落点繁多,语用教学效果不突出[1]。我们以某一语文教师的课例来看:

该教师以部编三年级下册中的《花钟》为例,针对第一自然段就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问题二: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各种不同的花?

问题三:请阅读第一自然段并圈出其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问题四:仿照“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这个句子进行造句。

很明显,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仅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就设计了众多语用学习元素,包含了听、说、读、写各个内容,导致语用实践落脚点繁多,无法有效突出用语教学的重点,反而造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过少,不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为了问题而设计问题,很多问题匆匆而过,导致语用实践的落实形同虚设,仅仅是教学生怎么学,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学,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2.落点重复,浪费学习时间

语文学科的属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特点,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在无形的渗透学生的语用素养,很多语用内容都得到过教授与重复的练习,不断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但这样也容易导致教师重复设计语用实践落点,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

同样以具体的案例为例,某教师在进行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风娃娃》的教学时,针对“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这个内容,老师进行全班“开火车”的教学设计,即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模仿造句,以“一边……一边……”的形式进行火车接龙,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位结束,学生们非常的活跃,踊跃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来。表面看,这样的教学设计非常的成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动力,很好的落实了语用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做到了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机会。但是,从更深层的教学内涵来看,这种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落点的重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这种语用实践模式学生早在一年级就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在文章《称象》的课后题当中就要求用“一边……一边……”学习说话,学生当时进行过反复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该组动词的联动使用,所以在这个场景之中,教师可以随机安排几位同学进行提问,没必要让全班同学进行火车接龙,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这样,语用实践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与课程改革初衷和理念互违背。

3.落点突兀,学生接受难度大

除了以上两个落点误区以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还存在落点突兀的问题,导致学生接受难度大,教学效果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教师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缺乏教学经验有着很大的联系。

我们同样还是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问题的呈现。某教师在教授一年级中《四季》这首儿童诗的时候,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设计出了如下的教学内容: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名字叫做《四季》,充满童真和童趣,四季是美好的,我们的童年也是美好的,那么请同学们模仿《四季》的结构和内容,填写下面的空白。

樱花()/她对()说/我是春天;燕子()/她对()说/我是夏天。

这里,该教师利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仿写,已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该教师忽略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储备,甚至连基本的字词知识都还未掌握,很多学生都还未分清“四季”的内涵,缺乏语言和生活积累,所以看似简单的填空,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是巨大的考验,很多学生一脸茫然,不知道如何下笔,更不懂得老师的用意,所以这样的课堂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失败的,无法完成学生语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究其原因,是老师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很好的利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脱离了学生发展的实际,无异于揠苗助长,让学生对诗歌创作和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更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语用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因此,教学过程中的落点一定不能太过于突兀,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引导,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基本的学情,找好落点,找准方向,降低学生语用学习接受的难度,养成良好的语用习惯。

三、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化策略

1.推进语用训练,渗透单元要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传统编选思想上进行创新与改进,增加单元要素,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指引。教师可以依托单元要素,积极开展与学生的对话,以对话促教学提升语用技能[2]。

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要素是“接住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了实现这一要素的培养目标,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然后将目光锁定在第四自然段上,教师让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并让学生用记号笔将该句子画下来,然后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容。有的学生画出的是第一句话;有的学生画出的是最后一句话。此时,教师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为什么找到该句子作为中心句。为了进一步强化语用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仿写优秀的句子,以“就像……一半……一半”进行句子仿写。有的学生写道:“就像姥姥说的,我的一半像爸爸,一半像妈妈”,由此,学生完成学以致用。

2.推进字词评析,理解单元要素

部编版教材在文章编选的时候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和科学的辩证讨论,虽然不是最美的,但是绝对是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因此,教师可以以文本为依托,推进字词评析,理解单元要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字词评析,因为字词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生发出多元丰富的意涵,提升文章的品格。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为例,单元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该单元选编的文章都是对自然山水美景进行详细刻画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审美提升具有突出的效果。在《走月亮》中有“哟,卵石中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个场景就十分具有画面美感,尤其是“抱”这个字的巧妙应用,赋予了画面人格化内涵,将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抱”字的应用技巧和效果,更好的理解单元要素的内涵。

3.推进情感积累,巩固单元要素

推动情感积累是实现语用“接地”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单元要素的必然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内涵,主动与文本和作者开展深层对话,完成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最终实现情感的移情和共鸣。

情感的积累需要具体场景的渲染。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要素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事物,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师可以采用具体的例子,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引导和激发,让学生学会抒发情感,巩固单元要素。以该单元中《祖父的园子》文章为例,该文语言虽然平实,但是却充满作者的真情实感,表现了她对园子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感激。但是这种情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事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老年人的影像,激发学生对自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怀念,然后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之间有趣的事情,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抒情,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技能和写作水平。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语用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单元要素,还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语用技能和写作技巧,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接地落点要素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雷达测试机房供配电与防雷设计
高压送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设计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拼抢第二落点新闻打好新闻竞争战
民用飞机电通路结构网络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