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学视阈下的四史教育探索

2023-03-09赵巍吴任慰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四史理想信念历史

赵巍 吴任慰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福州 350122)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这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同时认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而在当今社会,由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资讯发达,信息更新速度快,各种思潮不断涌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的视野得到很大的拓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多元主体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利益多元,价值多元,从而使得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这都对大学生学习四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认清四史学习的本质与指导原则

(一)学习的本质

要学好四史,首先必须认识到,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四史的教学并非单纯的历史学,而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学,它所侧重的不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事实,而是历史结论和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并将这种结论和评价上升成为自觉意识。

(二)学习的目的和重点

学习的目的和重点在于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个核心要义,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历史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认识到,这个历史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是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过程,是党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3]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国共产党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历史。此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而努力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剥削,还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强国。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摸索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雄辩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的革命和发展建设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而非其他政党;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非其他道路。

(三)学习的指导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人类社会的历史看成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的,具有一定规律的辩证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全面考察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历史观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的社会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他们产生的过程。”[4]唯物史观构成了历史科学的灵魂和基本思想,对历史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此外,还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认识。这种认识的加强,也能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掌握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

尽管党史、国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并不一定要求使用考证、训诂等复杂的、专业的历史研究手段,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进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四史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一些历史学习的普遍方法,才能得到更加客观深刻的理性认识。

(一)建立逻辑联系

首先要学会利用完整、客观的史料建立起合理的逻辑联系。其中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纵向联系,如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将抗美援朝视为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的原因,显然颠倒了二者发生的时间,产生了混乱的逻辑;另一方面是横向联系,如有人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运动完全归因于领导人个人,则忽视了当时国家严峻的周边环境以及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狂热情绪的影响。可见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党史、国史是至关重要的。恩格斯认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5]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般都是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开始。要认识现象的整体,就必须广泛地占有材料,应尽可能掌握客观实际的最全面情况,进而能开展深入的研究。一些青年在接受了片面的、零碎的信息后容易误入歧途,正是由于对历史整体认知的缺失。正如吕思勉所言,“历史知识是不会误事的,所以误事,还是苦于历史知识的不足。”[6]

当然,史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样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扩展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将图书馆、档案馆的文献资料与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所藏的历史遗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研判,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二)进行合理比较

认识离不开比较。四史是极其复杂的体系,各种人物、事件之间千差万别又彼此关联。它们之间有共性,又有个性,相同之中包含着差异,差异之中又有共同之处。只有在复杂的事物联系中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才能发现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

比较研究法是历史学常用的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进行合理的比较。这种比较既可以在历史人物之间,也可以在历史事件之间。如果是历史人物,既可以在其个人生涯的不同阶段,也可以在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比如杨度,对其个人而言,原来曾为袁世凯称帝鼓吹造势,搞筹安会,但是后来他的思想发生改变,加入了共产党。当时正是张作霖在北京,白色恐怖严峻的时候,他在那时加入了共产党,并在暗中设法营救李大钊。此后他去上海,与帮会的头子取得联系,并以这种关系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而对他人而言,可以陈公博、周佛海为例,他们虽然是中共早期成员之一,但不久却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与杨度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的方法能够在建立健全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的逻辑思维习惯,加深他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理解。

三、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理论,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知识理论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理论而理论。因此除理论学习外,大学生还要密切关注当前中国的现实,把党史、国史的学习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不应简单满足于机械地接受书本和教师讲授的知识,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回到社会,深入生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发现问题,并学会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当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在温饱的基础之上,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政治领域,表现出更积极的参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和体制的转型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积累并逐渐暴露出来,如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官员腐败等等。同时,国际反华势力通过夸大西方制度的优越性,捏造发布出虚假的信息、不实的报道,以达到抹黑中国形象,诋毁中国制度的目的,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更需要通过将学习到的基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正本清源,答疑解惑的目的。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一味采取说教式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调查和分析、边学习边实践,以及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补充。大学生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更加倾向客观的数据和理性分析,此时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与分析解决问题显然是更有效的途径。克罗齐认为,“一旦生活与思想在历史中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得到体现以后,对历史的确凿性和有用性的怀疑立刻就会烟消云散。”[7]每当他们发现当今热点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与某一历史时期所发生事件之间的联系,或是依据历史经验所做出的判断得到了印证,这种时候往往对其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和正确的思想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一)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8]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能仅是对个人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和追求,而应该是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展望和奉献。在我国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大学生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中,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统一起来。

历史经验表明,理想信念事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前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刘少奇曾经提到:“中国共产党从它成立那天起,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完全解放而奋斗,而且前途远大、目标远大,一直要达到共产主义。那时虽然党员数量很少,可是信心很大。”[9]邓小平同志则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0]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四史,不能成为简单累积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实现由历史知识向精神境界升华这种本质上的飞跃,这应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通过四史的学习来实现精神上的飞跃有多种途径,其中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榜样、标杆。具体而言,历史上总有不少英雄、伟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成为理想信念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号召我们向榜样学习,如学习朱德同志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学习胡耀邦同志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等等。通过对照历史上的先进人物,找到自身不足与缺陷,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正面推动作用。

除了榜样学习外,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认清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主线。在党史、国史中,难免出现一些困难与曲折的历史事实,对待这些问题首先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因其敏感而回避,同时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学好、用好四史,对新时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获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些都将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努力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促使他们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刻苦攻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四史理想信念历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