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新发展理念

2023-03-09张娴

南方论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念绿色

张娴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手段,绿色发展是方向,开放发展是战略,共享发展是目的,这五个部分相互联系,互为支撑。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对我国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经验的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解读新发展理念,能够充分理解并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和丰富内涵,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以发展观为基础的创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脱胎而出,扬弃了旧事物中落后的成分,增添了旧事物中没有的崭新成分。创新就是扬弃旧事物和创造新事物。创新是一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表现在政治上就是通过对旧世界的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世界;在经济上就是激活传统生产要素,调整经济结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提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涵盖领域众多,包括科技、理论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如今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应当不断奋勇创新,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技创新属于“主动力”创新,是全方位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应用到物质生产中之后,被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因此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实质是科技领域的较量,谁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导权。当前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面临“卡脖子”困境,我国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足以支撑我国如此大的经济体量。例如,华为芯片遭到美国断供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自上个世纪以来就在军事软件领域投资巨大,成为工业软件领域的世界霸主。近些年来,我国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使得美国感到恐惧,开启了对我国核心技术的封锁,妄图限制我国科技的发展。但是我国在科技领域也不断发力,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攻破核心技术的堡垒,大迈步进行自主创新,增强我国战略科技力量。

理论创新属于“脑动力”创新。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各种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源泉。人类的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其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人类创新活动的主要抓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中蕴含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变革社会的实践永不停止,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发展深化,因此要不断更新认识,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的一条重要经验,揭示了理论创新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总结自身经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带领全体人民过上崭新生活。

文化创新属于“软实力”创新,是各类创新活动的精神动力源泉。文化创新背后蕴含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原理,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例如,李子柒短视频的快速走红,就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优秀范例。李子柒通过古风化的美食符号、田园化的叙事符号和艺术化的视听符号,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场古风视听盛宴。其中蕴含着的中华传统价值理念,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向国内外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起文化自信,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二、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理念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光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本质。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看待问题,又要具备抓住主流和大势的能力。系统的观点是指世界上的客观存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组合而成,其方法论意义就是既要从系统的全局出发看问题,又要看到要素对全局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当前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因此需要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速度较快,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现象,还有许多人在贫困线上挣扎。协调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既包括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又包括协调推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

协调发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将分散的要素系统化,将局部功能整体化,补齐薄弱的区域和领域,建立平衡的发展结构,正确处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全区域全领域全面发展。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全面既要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又要带动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的崛起;既要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兼顾大部分人的利益,消灭贫困;既要注重经济稳中有升的高质量发展,又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顾此失彼。

中国共产党统一调度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既强化自身的优势,又补齐自身的短板。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进中国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形成了西部大开发的崭新格局。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致力于解决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走上了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等方面全面发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这些领域和区域内取得的成就都是协调发展理念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的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矛盾观的继承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部分组成,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衍生而来,独立于自然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从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视角,审视人类的实践活动,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以此探求保护生态、推动和谐发展的途径。在当前时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呈现出高发态势,中国共产党在这种国土之伤、民生之痛面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世界生态文明发展潮流后提出的创造性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为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推进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和绿色生产。首先,绿色富国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目标。我国不断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摆脱粗放的发展模式,重新建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驱动的新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快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拉动绿色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以破坏自然界为代价的发展方式,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次,绿色惠民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民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恶化这一突出的民生问题。最后,绿色生产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载体。绿色生产方式是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有力举措。

四、以联系观为基础的开放发展理念

开放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为哲学基础。联系意味着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联结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其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联系为出发点来认识客观存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主观捏造。此外还要认识到事物的内部、任何事物之间,以至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不能忽略联系网上的任何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百花齐放。”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不断发展变化,对外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又在科技创新、重构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开展激烈的竞争。尽管我国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仍旧面临着开放水平较低的困境。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我国必须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开放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要将国内和国外的发展联结起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要立足国内,充分发挥我国在制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竞争者处于不败之地,又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包括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首先,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把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二十国集团加强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提高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以开放促进改革,建立健全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其次,我国坚持双向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提高引资的质量,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扩大对外投资,不断推动我国的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国门,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再次,中国坚持公平开放,努力为国内外资本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创造公正透明的市场大环境,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复次,我国坚持全面开放,在开放内容上不断扩大金融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开放范围,在开放空间上逐渐形成沿海内陆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在开放举措上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最后,我国坚持共赢开放,不断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创造广阔的市场和空间,扩大和各国的利益汇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以此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归宿。中国共产党在这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状态,共享发展是对以人为本思想最权威的诠释。共享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落脚点,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深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保证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用共享发展理念来引领我国的发展方向,建立公平的社会环境,营造正义的社会氛围,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合力。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丰富。首先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和公平正义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只有抓住了公平正义这一关键,才能牵住共享发展的“牛鼻子”。其次要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为了控制差距,消除贫困。当前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更要乘胜追击,打赢脱贫攻坚战。再次,要推进区域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公共服务,现如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为了促进共享发展,要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服务惠及全体人民。最后要推进共同富裕目标逐步实现。共享就是人民共享,共享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共同富裕。因此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