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及教学思路设计
2023-03-08王泽恒佟亮亮
付 净,王泽恒,刘 辉,佟亮亮,陈 卓,付 顺*
(吉林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课程思想价值内涵的关键举措,是高等教育课程优化的重要手段[1-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需体现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实现专业教育的价值升华[3]。如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机结合,使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点全方位融合,体现全过程的协同效应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安全工程专业具有“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的学科属性,为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卓越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者,在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安全责任与诚信品质、崇尚科学精神的养成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4-5]。因此,以优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为契机,明确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及核心要点,设计思政教学思路,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为根本考量标准,注重素质类、德育类课程的比例提升,同时体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方向[6-7]。为了实现安全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改善现有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模糊,教学方法单一、思政教学目标与课程知识目标无法有效契合的弊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遵循系统的建设模式,设计特色化教学思路,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以价值观的塑造为引领从国家政策调整、行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价值传承、技术革新等角度扩展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能[8-9]。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构建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是“课程”本身,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明确建设模式及思路是有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式[10]。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综合考量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明确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一) 确定思政教育目标
安全专业人员担负着社会安全技术服务、行业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任,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及道德情操[11]。因此,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要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要从“四个自信”的民族自豪感出发、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现代化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大国工匠的科学及创新精神、法制观念责任意识、职业素养职业使命感等精神和理念的传递。
(二) 完善教学资源
围绕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完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学科专业知识所关联的思政育人元素,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思政要素的全过程融入路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红色经典作品作为专业课程辅助教材,融入教案课件、进入教学课堂、编入专业考试试卷中。积极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及“创新问题库”,每两年修订一次教学大纲,每年完善教学计划,修订间隔年限内全程记录应补充、修订及完善的条目,分时段汇总完善信息,在课程模块中不断融入新的思政案例内容。
(三) 优化教学内容
从国家行业政策法规变更、生产技术发展革新、安全管理手段提升等角度出发,增加课程的知识性及内涵性,科学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思政教学的丰富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多媒体教育平台、智慧网络课堂、结合“红色经典传承”“百年党史大讲堂”“党的二十大精神领悟”等资源数据库开设多媒体思政讲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结合智慧课堂在线讨论,同时辅助微信公众平台思政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丰富线上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12]。充分利用启发式、研究性、案例式、PBL等教学方法,通过自由讨论、分组讨论、随堂测试、课后思考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点及思政内涵的理解,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13]。线下鼓励学生多读好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多参与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实践活动。
(五) 拓展思政教学活动
“实践育人、创新育人”融入课程思政,结合理论教学成果,将实践育人纳入到课程思政体系中。创新育人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或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排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控制事故风险等。还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贯彻产教融合理念,采取“企业请进来,学生走出去”的方式,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工产业变革的重要意义,职业素质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的提升作用,深刻体会到大国工匠的奉献精神。
(六) 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及交流平台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思政”,即通过丰富的思政要素形成统一的价值引领[11]。根据教学内容更新补充思政案例,形成思政案例库并定期开展合规性审核。此外,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的建设可有效整合教师资源,随时分享思政案例,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多学科信息交流及在线授课经验分享等,使整个交流平台具有多学科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七) 完善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的考评应该是全面的、多维的、具有激励效应及动态反馈特征的运行机制。①建立课程思政研究及考评团队。课程组教师、专业教师协同思政名师构成考评团队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工作。②制定课程思政考核标准。从教学基础资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特色教学模块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考核评价方法是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拓宽传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范畴[14]。③形成课程思政教学“闭环”反馈机制。通过课内反馈、自我评价、同行评教、教学督导,重点对课程思政内涵与课堂教学融入的水平进行检查、督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改进问题。
二、融合创新型课程思政教学思路设计
基于课程建设的总体模式,从实际课堂教学入手,全过程融入思政要素,规划课堂教学思路,如图2所示,实现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契合[15]。强调课程知识目标、课程知识点、思政要素、思政教育目标四个模块元素间的承接与关联。
图2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整体思路
根据已收集思政要素信息,列举典型课程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点融合思路。
(一) 思路一
“案例启发、问题导向、思政升华”。以不同类型的事故警示案例作为导课内容,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提出安全科学问题,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科学问题进一步融入思政元素,由专业知识的学习到思想、精神领域的升华。
(二) 思路二
“价值引领、政策导向、专业落实”。通过典型人物传记、言论、讲话、文字书籍等信息为基础,通过榜样的力量、工匠精神为指引阐明制度、政策导向,引发行业领域变革,落实到专业科学知识的进步及价值观的反馈和提升。
三、实例研究
“化工安全工程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特色课程,强调用安全科学原理解决化学过程工业面临的安全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特点,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及教学设计思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一) 明确思政教学目标
“化工安全工程学”课程中重点设定民族自信与爱国主义情怀、科学创新精神及大国工匠精神、法规责任意识、化工产业发展高质量目标、敬业奉献精神、以人为本增强协作、职业道德及素养等作为思政教学目标。
(二) 定位思政映射点
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专业知识点的对标,设计思政元素对应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衔接、融合与升华,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及思政目标的协调统一。如与党的二十大现代化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精神对应的知识点“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思政要点对应“压力容器设备安全检测技术”“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要求”等知识点。
(三) 案例引导与政策解读
化工安全工作的开展必须以标准、规范、政策为依据,通过分析事故案例聚焦专业知识点,针对相关政策标准的解读关联思政教育目标。此外,以政策、标准为授课依据,采用系列创新性提问方式讲解化工安全专业知识,实现了课程知识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的统一。
(四) 教学全过程的思政要素融入
围绕着“专业知识+思政要素”组织课程内容及开展课堂教学互动活动,采取任务驱动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布置专题案例讨论、小组辩论等具有思政特色的教学活动[16]。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 教学案例
课程思政建设强调将“课程”基础与“思政”重点紧密关联,以“化工安全工程学”第三章第三节课程为例,设计课程思政案例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确保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协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在系统梳理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前提下,设定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完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思政教学活动,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及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思政素养等方式开展专业思政课程建设,确保安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得科学有序。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结合安全生产特点及安全学科的事故预防理念,设定典型教学思路,以案例启发、政策导向、价值引领、专业落实为主线,实现思政要素全过程融入教学内容、全覆盖专业知识点,全方位提升课程内涵,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