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知识存量有助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吗?*
——基于四省份的经验数据

2023-03-08王颜齐王慧月马翠萍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程度

王颜齐,王慧月,马翠萍

(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引 言

农业创新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动能。所谓农业创新经营,是指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采用新型经营理念与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和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活动。在农业经营实践中,引导农户采纳新型技术对于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钟文晶等,2020)。截至2019年,我国仍有5亿多人生活在农村,约有3亿多人就业于农村,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53%。在中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有限的基本国情下,通过大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形式。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在保持家庭经营这一基本经营形式的同时,促进农户进行农业创新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至今,农业要素市场上已基本具备满足农户农业经营需求的新型农业技术。但当前,在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采纳过程中,仍存在农户采纳技术种类单一、采纳程度偏低等诸多问题。农户作为农业经营过程中重要的微观主体,新型农业技术只有被其采纳、应用到农业经营中,才能实现农业技术供需间的结构性平衡。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模型分析,农户只有意识到创新,才可能采取创新行为。而农户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态度主要来自于其掌握的创新资源以及相关知识。理论化的微观农业知识与创新系统表明,农民个体构建的知识系统,包括寻求服务、交换知识和信息的社会网络,以及农民将获取的资源转化为创新行为的方式(Labarthe等,2018)。这一观点认识到农民获取知识的来源是其创新经营的引擎,强调促进农户进行社会资本积累,以获取重要的知识和资源,进而促进新型农业技术的采纳。农业创新经营越来越被认为是农户在社会资本积累过程中获取了重要的创新资源和知识而引导的行为(Vecchio等,2022)。

随着家庭及个人生命周期的更替,农户家庭构架(即成员结构、属性、规模等)发生变动,农业家庭经营代际传递产生(王颜齐等,2020)。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规律决定着农业家庭经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在代际之间传递。在这一规律变动过程中,多是两代农民共同经营农地,且“农一代”逐渐从农业经营主导者的角色中退出,而“农二代”逐渐成长为农业经营的主力军①根据农民代际划分理论,将1980年之前出生的农民称为“农一代”,将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民称为“农二代”。。Galanopoulos等(2011)曾提出将农业所有权向新一代年轻农民转移的论点,认为农民年龄大往往是其新型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农业经营者的世代传承有助于提高农业经营管理质量以及促进农业创新经营的开展(Czekaj,2016)。青年农民可能因有更长的经营规划时间,更愿意在更新经营理念和技术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以“农二代”为主体的青年农民对农业创新经营持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创新潜力更大,也更能增强农业现代化发展活力,以及确保维持一种持久、稳定的发展水平(Adamowicz等,2016)。当前,“农二代”已成为我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造就乡土人才的主要来源群体。激发“农二代”参与农业创新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农二代”实施农业创新经营的能力水平,在加快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理论角度来看,如何丰富“农二代”的社会资本,以获得更健全的资源,进而促进农业创新经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文试图以社会资本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如下问题:社会资本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知识存量能否在社会资本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作用机制中发挥作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一)社会资本与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的关系研究

社会资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紧密连结的网络关系,使得网络成员能够及时、必要地获取信息资源,进而改善自身拥有的信息质量。本文认为社会资本是“农二代”及其家庭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构建的关系网络,以及通过这种关系网络可获取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Uphoff等(2000)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型和认知型。结构资本主要是指个体与所处社会网络中成员的联结模式,是相对客观且可观察到;认知资本是指个体与其他行为主体间建立的信任、承诺、共同价值观等能够促进成员间互相沟通理解的资源,是较主观且不易观察到。相较于“农一代”,“农二代”的生活环境带有更为明显的多样性,大多数“农二代”有过外出务工或求学的经历,其所处的社会已不仅仅是一个只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熟人社会”,而是处于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相结合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积累下来的社会资本是“农二代”获取和积累创新知识、接受和采纳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户进行农业创新经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结构型社会资本对促进农户农业创新经营具有重要的正向作用(Komolafe等,2018)。也有学者认为人与人的彼此信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农户创造更多技术交流渠道(汪建等,2015)。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年轻农民对待创新经营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以及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Vecchio等,2022)。有学者研究认为,年轻农民的社会资本更丰富,其了解新型农业经营技术信息的来源也更多样化(Oliver等,2020)。社会资本与农户农业创新经营间的关系研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户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户稻虾共养技术的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杨兴杰等;2020)。第二类是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户新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一是关于社会资本对农户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研究,杨志海(2018)认为结构型社会资本的拓展对提升农户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有显著正向作用,也发现年龄在50岁以下的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比例最高,达81.17%,且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二是关于社会资本对农户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研究,有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与农户电子商务采纳行为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约40岁,大部分受访者为青年农民,且农户年龄越小,采纳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销售的可能性越大(曾亿武等,2019)。郑黎阳等(2021)也发现,结构社会资本对农户订单农业参与行为具有促进作用,且受访农户年龄越小,参与订单农业的可能性越大,其中,受访农户的平均年龄约为47岁。“农二代”作为农业经营潜在主力的重要来源群体,对增强农业创新经营技术的采纳程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1a: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显著正相关;

H1b: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显著正相关;

H1c: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显著正相关;

H1d: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显著正相关。

(二)知识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

知识存量可以界定为个人或组织在某一阶段内对知识资源的总占有量。有关社会资本、知识存量与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关系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社会资本对知识存量的影响研究。有学者指出,农户的知识是“完全社会性的”,认识到农户社会资本对知识存量的影响主要归功于网络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进而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和积累(Thomas等,2020)。杨丽等(2012)研究发现,认知型社会资本有利于农民之间的非正式知识交流,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Parminter等(2013)研究发现农户与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民或农业专家之间建立良好的社会关联对他们获取信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二方面是知识存量与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对知识存量与农户农业创新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知识存量对农业创新经营是起促进还是阻碍作用,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知识存量与创新经营之间存在负向关系,认为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僵化或常规化可能会导致隐性知识与创新经营之间的关系转为负向(Jiang等,2020)。但大部分学者认为知识存量对创新经营起积极促进作用。Popescu(2019)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年农民(40岁以下)非常同意知识水平是影响农户农业创新经营能力和农业生产力的观点。知识存量是个人应用知识的基础,是创新活动的起点,个人的知识存量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创新行为。Rios-Gonzalez等(2013)将农业从业者的知识视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限制因素,即农户可能因缺乏知识或正规培训,而降低新型农业经营技术采纳程度。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户迭代构建的非线性知识网络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采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农户的隐性知识很可能在加深新型技术采纳程度方面发挥明显作用(Curry等,2014)。谭永风等(2021)认为农户通过社会学习获取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实现现代灌溉技术采纳决策行为和增强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

第三方面是知识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目前,学术界对知识存量的中介效应研究尚不够充分,现有研究包括,Abdollahzadeh等(2015)认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经营知识的获取情况,结构型社会资本可通过增加知识获取量对农业创新经营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作为农户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被认为是农业创新经营的引擎(Vecchio等,2022)。有学者(Labarthe等,2013;Curry等,2014)强调,通过社会资本获取的知识和资源对实现农户农业创新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旷宗仁等(2009)研究发现,相较于通过正式渠道获取的显性知识,通过农户的社会网络和群体信任获取的隐性知识在对农业创新经营的积极影响关系中更起主导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知识存量依赖于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又是农户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重要的影响因素。从逻辑上来看,社会资本可通过知识存量影响“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的采纳程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2a:隐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b:隐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c:隐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d:隐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e:显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f:显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g: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H2h: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现有研究探究了社会资本与农户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关系,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但仍存在以下两方面不足:一是,已有研究多以农户作为研究主体,探究农户农业创新经营的影响因素,而较少对“农一代”“农二代”进行明确区分,研究不同群体的农业创新经营行为;二是,虽然学者关注到了社会资本与农户农业创新经营以及知识存量与农户农业创新经营之间关系,但将社会资本、知识存量与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纳入同一模型,探究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因此,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现状,以“农二代”为研究对象,知识存量为中介变量,进一步实证分析社会资本、知识存量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之间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本文的概念模型可由图1表述。

图1 社会资本、知识存量与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概念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开展的农户调研。这四个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区域。本课题组将年龄处于20至41岁之间,实际参与农作物生产经营,且对农业经营决策具有一定发言权和决策权的“农二代”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首先,按照种植区域划分,将东北种植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和黄淮种植区的河南选为调研省份;接着,考虑四个省份的农业人口密集度和农业种植类型,在四省各选取两个市;然后,在所选市随机选取2~3个有代表性的县,在每个样本县随机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最后,在每个县随机选择2~3个样本村,并在每个样本村随机选择10~15个符合调研条件的“农二代”作为样本农户,对“农二代”的基本情况、社会资本、知识存量和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等内容进行一对一入户访谈。本次调研共发放926份问卷,回收83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90.39%。其中,河南省235人,占比28.08%;辽宁省177人,占比21.15%;吉林省207人,占比24.73%;黑龙江省218人,占比26.04%。年龄为[31,41]的724人,占比86.50%;年龄为[20,30]的113人,占比13.50%。女性385人,占比46.00%;男性452人,占比54.00%。种植种类为粮食作物的476人,占比56.87%;经济作物的361人,占比43.13%。

(二)量表设计及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关注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6个变量(见表1)。其中,自变量、中介变量相应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代表符合的程度,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没意见”,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表1 变量说明

1.自变量

本文采用Uphoff等(2000)的划分方式,从结构维度和认知维度考虑“农二代”的社会资本。以关系数量(SSC1;SSC2)和关系强度(SSC3;SSC4)作为测量“农二代”结构型社会资本的重要方面;以信任(CSC1;CSC2)和价值观(CSC3;CSC4)作为测量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重要方面。其测量题目的设立主要参考Li(2005)的成熟量表体系,并针对本研究进行修改。

2.中介变量

本文采用Polanyi(1966)对知识存量的划分方式,将“农二代”知识存量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测量“农二代”隐性知识时,将其在结构上分为技能型隐性知识(TK1;TK2)和认知型隐性知识(TK3;TK4)两个方面(Ambrosini等,2001)。本文借鉴Leonard等(2005)的研究成果,设计“农二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的测量题目。其中,“农二代”的技能型隐性知识表现为将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自身农业经营实践中的能力;“农二代”认知型隐性知识表现为在参与农业经营过程中具有学习意愿和思考分析能力,能够形成新经营理念、新思维方式等。

3.因变量

农业创新经营行为可分为新型经营理念采纳、技术的采纳决策与实际采纳程度。本文以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作为农业创新经营的代理变量,研究“农二代”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阶段的创新经营技术的采纳程度。对于每个阶段的新技术,采纳其中一种视为采纳,而指标取值越高,则代表采纳创新经营技术的程度越高。其中,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基于现有研究,以及“农二代”参与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将“农二代”在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这三个环节的新技术采纳程度作为重点研究方面(李美羽等,2019)。本文借鉴杨兴杰等(2020)的研究成果设计农业生产阶段的“农二代”新技术采纳程度的测量题目,用采纳某新技术的耕地面积占家庭总耕地面积的比例来度量采纳程度,1代表“比例在[0,20%)”,2代表“比例在[20,40%)”,3代表“比例在[40,60%)”,4代表“比例在[60,80%)”,5代表“比例在[80,100%]”;借鉴郑黎阳等(2021)的研究成果设计农产品流通阶段的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测量题目,用采纳某新型农产品流通技术(包括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技术)的年限占总经营年限的比例来度量采纳程度,赋值情况同上。

(三)信度、效度检验

1.结构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AMOS将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两个构面共8个题目,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两个构面共7个题目,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两个构面共8个题目分别进行CFA。三个测量模型的拟合度指标见表2。其中,社会资本、知识存量、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测量模型CMIN/DF均小于5,除了社会资本的RFI小于0.90外,其他变量的NFI、RFI、IFI、TLI、CFI均达到0.90以上,RMSEA均小于等于0.10,表明各测量模型整体的模型配适良好。

表2 CFA模型拟合度指标

2.信度检验

本文利用SPSS和AMOS对各个构面进行信度检验。根据Bagozzi等(1991)的建议标准可知,题目信度指标由因素载荷量评估,应达到0.50以上,且达到显著性水平;复相关平方(SMC)大于0.50时,才有足够的解释能力。本文的各项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其中,所有的估计参数均显著,标准化估计值(因素载荷)在0.62~0.97之间;除SSC1、SSC2、CSC1、CSC2的SMC低于0.50外,其余题目的SMC均大于0.50,说明各个构面对应题目均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

3.收敛效度检验

组合信度(CR)是通过因素载荷计算的代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质量的指标值,建议达到0.70以上。本文六个变量的CR值均在0.80~0.93之间,表明各构面内部一致性信度质量较高。再由Cronbach'sα检验同一构面量表的信度,以了解通过此量表获取的数据是否正确、稳定地代表研究所欲测量的内容。由表3可知,各构面的Cronbach'sα在0.79~0.92之间,符合Nunnally(1975)建议的达到0.70以上,代表各构面内部一致性均良好,收敛效度理想。变数的平均萃取变异量(AVE)是代表收敛效度的指标值,建议大于0.50(Bagozzi等,1991)。本文各变量的AVE在0.51~0.76之间,也表明各构面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表3 CFA参数估计与信度、效度检验

4.区分效度检验

由表4可知,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小于所对应的AVE平方根,说明各构面间有一定相关性,且彼此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分度,即各构面的区分效度理想(Bagozzi等,199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皮尔逊相关分析

由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可知,社会资本两个维度变量均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显著正相关,知识存量两个维度变量与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也显著正相关。初步说明社会资本两个维度的变量有利于“农二代”知识存量和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提高,知识存量两个维度的变量有助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提高。

表4 变数的平均值、标准差、皮尔逊相关系数与AVE平方根

(二)社会资本对“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主效应分析

本文将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作为自变量,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和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作为因变量构建初始模型1(见图2)。模型1的整体拟合指标如表5所示,其中,CMIN/DF=9.316>5,RMSEA=0.100(90%CI[0.094,0.106])≤0.100,且NFI、RFI、IFI、TLI、CFI均大于0.800,表明模型1的配适度较好,模型可被样本数据所支持。

表5 模型1拟合指标

图2 社会资本与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路径图(标准化估计系数)

模型1估计结果显示(见表6),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估计值均显著为正,说明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均起显著正向影响作用。这一实证结果也支持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即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农户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来源,对促进其新型农业技术采纳程度具有积极影响(杨志海,2018)。而“农二代”不仅能够通过与血缘、地缘关系维系的同质性社会网络的成员交流来获取农业新技术信息,也能够通过以业缘及其他非血缘、非地缘关系形成的异质性社会网络获取更具有差异性和开放性的农业技术信息和资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新型农业技术的优势,最终促进其新型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起显著正向影响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农二代”多是通过亲戚或周围农户了解到农业生产创新技术,且对亲戚或周围农户传播的技术信息的信任程度较高,与其进行技术交流也更方便,从而降低了“农二代”对技术使用的风险担忧,最终增强“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的采纳程度。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一是现阶段“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信息获取和采纳程度提高更多是基于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关系数量和关系强度带来的结构型效应,而不是依赖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和价值观等认知因素;二是“农二代”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其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作用可能受到其他变量的遮掩。因此,假设H1a、H1b、H1c均成立,H1d不成立。

表6 模型1估计结果

(三)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作为中介变量加入模型1,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下文简称为模型2)(见图3),并利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0次)计算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检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社会资本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效应显著。模型2的整体拟合指标如表7所示,虽然CMIN/DF=7.710>5,但RMSEA=0.090(90%CI[0.086,0.094])<0.100,且NFI、RFI、IFI、TLI、CFI均达到0.800以上,表明模型2拟合效果较好。模型2各路径的估计结果如下表8所示。

表7 模型2拟合指标

表8 模型2估计结果

图3 社会资本、知识存量与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关系路径图(标准化估计系数)

1.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Bootstrap结果显示(见表9),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其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农二代”的社会关系数量越多、关系强度越高,代表其获取新型生产、流通技术信息和资源的渠道可能越广,进而强化其新型技术的采纳程度。结构型社会资本对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大于对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这意味着,相较于农业生产环节,“农二代”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业流通环节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影响更明显。结构型社会资本越丰富,越有利于获取更多农产品加工所涉及的新技术资源,接触到更多拓展农产品分销所依托的新渠道。

表9 模型2的中介效应、直接效应、总效应结果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其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且结合上文直接效应分析可知,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效果。这表明,在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结构型社会资本一方面能够直接影响“农二代”新技术的采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可将结构型社会资本中积累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为农业创新经营所需的资源,进而影响其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该结果支持已有的研究观点(Labarthe等,2013),即嵌入于结构型社会资本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作为“农二代”所拥有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二代”农业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创新行为的付诸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假说H2a、H2b、H2e、H2f成立。

2.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其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但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果不显著,其95%置信区间包含0。这说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均起完全中介效果,即认知型社会资本主要是通过将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内化再间接影响“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因此,假说H2c、H2g成立。由表6、9可知,在模型1中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估计值不显著,但在加入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变量后的模型2中,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变得显著,其直接效应值为负,且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其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表明中介效应存在,即认知型社会资本可通过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影响“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关系中具有“遮掩效应”: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反,总效应就存在被遮掩的可能,属于广义中介效应(温忠麟等,2014)。在这种情况下,中介效应检验逻辑已从检验“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转变为“自变量如何不影响因变量”。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逻辑研究认知型社会资本是如何不影响“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这表明,当加入中介变量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对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效应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认知型社会资本是“农二代”的一种隐性资源,其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内含的隐性知识和外显的显性知识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假说H2d、H2h成立。

综上,本文所有假说成立情况见表10。

表10 假说成立情况汇总表

(四)效应占比及效应差异分析

为了解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社会资本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分析了各因果关系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的占比(见表11)。就“结构型社会资本-->‘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而言,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均起部分中介效应,其中,隐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53%,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1.69%,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4.78%。就“结构型社会资本-->‘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而言,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均起部分中介效应,其中,隐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07%,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30%,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1.63%。由这一实证结果可知,“农二代”结构型社会资本对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均大于各自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说明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可能存在其他解释力更强的中介变量,值得进一步讨论和分析。就“认知型社会资本-->‘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而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均起完全中介效应,其中,隐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9.33%,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67%。就“认知型社会资本-->‘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而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起遮掩效应(此时只报告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占比的绝对值),隐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值的绝对值为85.05%,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值的绝对值为22.59%。

Preacher等(2008)指出,在存在两个及以上并列中介变量的模型中,检验一个中介效应与影响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另一个中介效应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非常重要。两个特定中介效应差值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代表两个特定中介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大于0,则代表前者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后者的中介效应。本文用“X1-X2”“X3-X4”“X5-X6”“X7-X8”代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差异。“X1-X2”代表隐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和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与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的差异,其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说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所承载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差异;且其置信区间皆为正值,意味着隐性知识所承载的中介效应要显著高于显性知识(见表11)。同理可知,隐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和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X3-X4”),隐性知识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新型生产、流通技术采纳程度间的中介效应显著高于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X5-X6”“X7-X8”)。从直观上来看,隐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均要大于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可能的原因是,“农二代”最初的农业经营认知是在长期观察和亲历学习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包含着其对当地特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其中,在较亲近的群体内部(家庭、周围农户等)获得的农业生产习惯、经营经验等隐性知识是“农二代”农业经营认知的主要部分,也是“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Ambrosini等,2001)。虽然“农二代”对通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互联网等渠道传播的显性知识的获取能力和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因知识背景、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些显性知识与“农二代”实际的农业生产实践仍存在一定距离。也可能是,显性知识传播渠道不通畅、传播内容较单一、传播效果不持久,削弱了显性知识在“农二代”构建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进而减弱了显性知识对创新经营的影响程度。因此,相较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对“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较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结构、认知两个维度构建“农二代”社会资本,依据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调研数据,实证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模型1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第二,模型2分析结果表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和流通技术采纳程度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关系中均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认知型社会资本与“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关系中均起遮掩效应,属于广义中介效应。另外,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农二代”新型流通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大于对“农二代”新型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第三,隐性知识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大于显性知识的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在社会资本作用于“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为“农二代”社会资本影响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说明知识存量与社会资本对于增强“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重要性。“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增强是一个多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农二代”除了需要构建并丰富自身社会资本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增加知识存量,尤其需要重视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互动。否则,较少的知识存量将成为阻碍社会资本增强“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的中间瓶颈。

(二)政策建议

第一,通过丰富社会资本来强化“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的采纳程度。一是当地政府应通过组织“同村(同镇)农业经营交流会”,加强“农二代”与其他农业经营能人之间的关系纽带。二是当地政府应将创新经营技术学习机会向“农二代”倾斜。如在农闲时期,当地政府可组织农业创新经营积极性高的“农二代”到农业生产和流通技术先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使其能够与更多农业创新经营受益农户进行交流,拓宽“农二代”的社交网络,以及获取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流通技术资源的渠道。三是发挥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创新经营的榜样效应。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等农技推广主体可通过鼓励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等生产经营者在农业生产、流通环节采用农业创新技术,发挥带头作用,进而提高“农二代”的创新经营意识和创新经营技术采纳程度。

第二,通过提升知识存量来增强“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的采纳程度。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不仅要承担起拓宽“农二代”获取显性知识的培训活动、互联网络等正式渠道的责任,还应该重视激发“农二代”与其他农户进行农业经营认知、经营经验等隐性知识的良性互动的积极性。可采取恰当措施如对农业经营经验等隐性知识“输出者”进行公开表扬或物质奖励,以提高其他农户与“农二代”隐性知识传递的积极性。可通过线上网络媒介或线下培训活动为“农二代”与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创造更多机会,如当地政府应积极组织“田野课堂”,使“农二代”与更多农业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扩充“农二代”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部门应加快开发完善能够有效进行农业经营技术、信息、经验分享的软件,创建可供互助交流的QQ群、微信群、抖音等网络互动平台,增加“农二代”与农业领域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农户的交流机会。

第三,通过完善农产品产销模式和流通技术推广模式强化“农二代”农业创新经营技术的采纳程度。当地政府应提高高质量农业流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帮助“农二代”创造更多农业经营利润,增强其采纳新型农产品流通技术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农产品流通特点提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产品流通技能培训,以增强“农二代”参与农产品流通技能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技能学习的效果,提高“农二代”使用农产品流通技术的能力。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应该加快探究和完善订单农业、“互联网+农业”等现有农业产销模式,使农业产销模式在更大程度上符合农户销售需求,另外也应该加大现有农业产销模式的宣传力度,提升“农二代”对农业产销模式的认知。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