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檀香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

2023-03-08曹春雷陈水莲莫伟强

绿色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毒理粉蝶檀香

曹春雷,陈 安,陈水莲,周 莹,莫伟强

(肇庆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40)

1 引言

檀香(Santalumalbum)属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属(Santalum)常绿乔木,又名白檀、浴香、真檀等。檀香原产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诸岛,现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福建和台湾等地区均有引种栽培,其心材可做香料、药材、高档工艺品雕刻等用途,素有“绿色黄金”和“香料之王”美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3]。

我国在1962年由华南植物园对檀香进行了引种试验,其后随着檀香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檀香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4]。樊瑛等[5]于1983年首次报道了檀香病虫害檀香粉蝶(Deliasaglaia),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提出了防治措施;2004年,高泽正等[6]经过调查发现檀香主要病虫害有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咖啡豹蠹蛾(Zenzeracoffeae)、报喜斑粉蝶(Deliasaglaia)等5种,均为虫害;2014年,单体江等[7]经过调查发现檀香病虫害有11种,其中虫害8种,病害3种。虫害主要有糠片盾蚧(Parlatoriapergandii)、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咖啡豹蠹蛾(Zenzeracoffeae)、报喜斑粉蝶(Deliasaglaia)等;病害主要有苗立枯病、根腐病、叶灰斑病。

檀香的推广种植为广大适宜种植区林农增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檀香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也有不断加重的趋势[8~13]。本文通过对肇庆地区檀香的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对其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其他种植区域的檀香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数据和参考。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为肇庆市高要区蛟塘镇金龙水库南方珍贵树种良种扩繁中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 ℃,历史极端高温为39.1 ℃,城区历史极端低温为0 ℃。年平均降雨量约1 650 mm,主要集中在4~9月份;年蒸发量1300 mm 以上。无霜期310~345 d。春季温暖多雨,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试验林8~10年生,平均树高4.2 m,平均胸径7.2 cm,亩保存株数60株。

2.2 试验对象、药剂

报喜斑粉蝶2~3龄幼虫;试验药剂主要包括:0.5%甲氨基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广西安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00IU/mg苏云菌杆菌粉剂(福建蒲城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粉剂(乐斯化学有限公司)、3%高渗苯氧威(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2.3 调查方法

在调查区域选取代表性地块0.13 hm2,作为调查样地,在样地中采用“Z”字型进行取样调查,每月调查2次,同时结合室内饲养或培养对病虫害种类进行鉴定,并参考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分级方法[14],对檀香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和危害程度进行记录,同时在室外选定檀香植株5株,对报喜斑粉蝶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

2.4 室内药效毒理实验

采用纯净水或滑石粉将每种药剂稀释成4个梯度浓度进行室内毒理试验,室内毒理试验采用每种药剂浓度3个重复,每重复40头幼虫,用纯净水或滑石粉作为空白对照,试验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虫害名录及危害程度

通过2020~2022年调查发现檀香病虫害种类13种,其中病害3种,虫害10种,详见表1。其中报喜斑粉蝶(Deliasaglaia)危害最为严重,为檀香的主要害虫。

表1 檀香病虫害名录、危害部位及危害程度

3.2 报喜斑粉蝶生物学特征

3.2.1 主要危害状

报喜斑粉蝶为檀香主要虫害,其幼虫聚集取食,初期可造成叶片缺刻,后期可造成枝条叶片严重缺失,甚至枝条干枯死亡。

3.2.2 报喜斑粉蝶生物学特性

报喜斑粉蝶幼虫5龄,世代重叠,群集性明显(图1a),该虫喜凉,无越冬现象但具有越夏的习性[15~17]。报喜斑粉蝶喜产卵于叶片正面,每次产卵数量在12~99个之间,平均每卵块产卵数量为47个,报喜斑粉蝶化蛹时亦表现出一定的群集性(图1b,c)。

图1 报喜斑粉蝶生活习性

3.3 报喜斑粉蝶危害特点

报喜斑粉蝶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温度较低时,虫口密度相对较高,危害最重。在5~9月份天气较为炎热时期,鲜见其幼虫。

3.4 报喜斑粉蝶室内毒理实验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发现,2000~3000倍3%高渗苯氧威、2000~4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0.5%甲氨基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稀释2倍的4000IU/mg苏云菌杆菌粉剂、稀释2倍的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粉剂致其死亡率均在80%以上,其中2000倍的4.5%高效氯氰菊酯对报喜斑粉蝶幼虫的杀死率达到100%,因此,林间防治用药时均可作为配药参考。

4 结论与讨论

檀香病虫害种类13种,其中病害3种,虫害10种。根据各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危害程度,确定檀香的主要虫害为报喜斑粉蝶。该虫喜凉,一般在11月初期可见其幼虫出现,在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虫口密度最高,危害最重[18~21]。可根据报喜斑粉蝶的生物学特性及试验结果,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林业技术措施等4个方面来进行防治。

(1)物理防治。可充分利用报喜斑粉蝶成虫集中聚集产卵及幼虫和化蛹群集性的生物特性,在檀香林日常管护时,人工摘除报喜斑粉蝶卵和幼虫或蛹,已达到减少报喜斑粉蝶虫口数量,降低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2)生物防治。充分保护檀香种植林内的鸟类、蜘蛛、寄生蜂等天敌,可进一步绿色调控檀香害虫报喜斑粉蝶的发生,目前,有报道: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obscurata)报喜斑粉蝶幼虫的寄生率可达50%以上,可有效降低报喜斑粉蝶后代数量[5]。

(3)化学防治。室内毒理实验表明,报喜斑粉蝶对农药的抗性较低,一般的粉剂和水剂农药对其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考虑防治成本和操作的便捷性,在野外施药防治时,建议采用粉剂药物进行喷施,可有效降低防治成本并保证防治效果。

表2 报喜斑粉蝶幼虫药剂处理3 d后死亡率情况

(4)林业技术措施。将檀香与其他乡土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增加林地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22,23]。

檀香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多,各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受林地环境、造林方式、管理强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本文仅对檀香的主要害虫进行了相关报道,对咖啡豹蠹蛾等有可能转变为主要病虫害的种类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毒理粉蝶檀香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刘仲齐 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团队
春天的“使者”
把檀香放在书上
黄色四翅小粉蝶
红襟粉蝶
檀香之爱
黄色四翅小粉蝶
蒙药三味檀香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檀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毒理学专辑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