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届首之年,这些探索很亮眼
2023-03-08焦国栋潘亮亮
焦国栋 潘亮亮
2022年是东平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开局之年,气象万千。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走在前、作表率”,不断创新探索,依法依规高效履职,努力开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通过决议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
去年10月,东平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全票通过《关于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决议》。这是黄河流域山东段县级人大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作出的第一个专门决议。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构筑起全县保护东平湖、保护黄河的“四梁八柱”。
按照县委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围绕纵深推进东平湖综合整治,聚焦东平湖生态保护、金山坝迎汛除险、沿黄环湖废弃矿山修复、东平湖三大工程扫尾、黄河坝上道路修建等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助推示范区各项工作扎实高效开展。
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东平答卷”
东平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去年10月,常委会全票通过《关于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意见》。
“县人民医院周边道路较窄,又紧邻学校、商场、银行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车流量、人流量大,急救车辆进出、群众就医看病十分不便。”县人大常委深入推进该意见落地落实,及时组织调研论证,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真正做到“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县人大常委会广泛倾听民声,形成关于城区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及布局调整的调研报告,提出在南部城区建设县医疗中心项目的意见建议。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该建议,加快推进县医疗中心规划实施进程,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质询守护蓝天白云
生态保护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东平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对生态环境领域的监督,推动改善全县环境质量,为绘就东平碧水蓝天、岸绿鸥翔的美丽画卷贡献人大力量。
“1至5月,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7个县(市、区)中的排名十分不理想,我县空气质量亟需严格治理。”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期间,5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关于全县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质询案。
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召开质询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空气质量排名靠后、餐饮行业油烟污染、移动源污染、扬尘污染、用煤管理混乱等5个方面的问题,对相关单位进行质询。被质询单位不遮不掩、直面问题,逐一进行答复。
设立泰安市首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去年3月,老湖镇凤凰家园社区被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目前全市唯一的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架好立法“连心桥”,畅通民意“直通车”。县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健全并严格落实常态化信息采集、意见反馈等制度机制,全面提升基层立法联系点整体水平。该立法联系点积极配合参与全国和省、市人大的立法调研工作,并通过线上方式征求立法建议12条。其中,部分涉及黄河保护法、省东平湖保护条例施行的建议已被采纳。
同时,县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联系点增设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入推进民主立法。将立法工作与代表工作有机融合,既能发挥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又能通过“家”“站”反馈立法建议、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律法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