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地青韵
——浅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2023-03-07秦婉依

佛山陶瓷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元青花青花瓷青花

秦婉依

(江西科技学院,南昌, 330098)

1 前言

青花,以钴为原料在坯体上描绘装饰图案,后罩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制,钴料呈现蓝色,瓷胎温润如玉的釉下彩瓷器。青是色相,花则是装饰效果,二者合其一是为青花。在古语中,蓝是一种植物,做染料之用,染出来颜色称之为青。《荀子·劝学》有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花瓷,作为元代瓷器的杰出代表,是景德镇取各窑之所长,推陈出新,烧造出了经典永流传的作品。景德镇始于汉朝烧陶,东晋时期烧制瓷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窑火不灭。唐代烧造出了洁白如玉的白瓷“假玉器”而为天下知,到了宋代,景德镇又创烧出影青瓷深受官家喜爱,宋真宗皇帝便将年号景德赐予原名昌南的景德镇。景德镇由江南一方小镇一跃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为地名的城市,也为此后景德镇中国瓷都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陶政设施的管理,于1278 年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所瓷业行政机构,浮梁瓷局。元代景德镇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陶工居于景德镇,制瓷业的重心逐步向景德镇集中。

2 元代景德镇青花的器具用途

2.1 皇家贡瓷、赏瓷

作为直接为皇家服务的浮梁瓷局,不仅掌管生产皇室宫廷使用把玩的御用瓷还包括皇家赐瓷的生产。元青花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器型硕大,大瓶大罐大盘,造型独具特色,胎体厚重,具有典型的蒙古文化特色,这与元人的气魄脱不开关系。蒙古族是生长于马背上的民族,一生逐水草而居,有着迁徙的传统,也称游牧民族。元青花的器皿造型和蒙古族天性的自由精神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硕大的碗、盆、罐和经典的梅瓶等造型,完全与宋代娇小文雅的瓷器大相径庭。为了鼓舞战士的气势,庆祝战役后的胜利,大口喝酒,大碗吃肉一直是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的蒙古人与生俱来的习惯。为此皇家贡瓷一般都体型巨大,大罐直径能达到0.5 米,梅瓶通高72 厘米,碗有的达40 厘米以上。这也与游牧民族的迁徙习惯有关,大件实用的器物在搬运中不仅极为方便也起到了储存的作用。常见的品种大体有以下几种:(1)大盘。目前现存于世的元青花中,大盘的直径一般有40至50 厘米左右,最大的可接近60 厘米,甚为可观。盘口作折沿设计,沿边较宽,盘心较浅。沿边一般作菱花形,边沿设计如花瓣10 瓣、12 瓣、16 瓣不等。大盘是元代特有的形式,在各朝历史上都极为少见。(2)瓶。以玉壶春最为流行。其他各瓶类,也都以玉壶春为基本原型而加以变化。此外还有梅瓶、扁瓶、长颈瓶、象耳瓶、凤尾瓶等也颇为常见。(3)壶。常见以玉壶春为原形基础,加嵌壶流和把手作改变,流口纤长通壶腹,握柄修长连壶身,握倒便利。壶身多做棱形,便于用绳系住携带。(4)杯。以高足杯为有特色,上部为杯或者碗状,下部长柄作足。最早作酒具之用,元代称之为“马上杯”,意为高足设计在马背上也可大口豪饮,颇有蒙古族风格特色。(5)炉。腹部大,高耳,底部有矮足。

2.2 对外贸易瓷

景德镇除了生产皇室御用瓷之外,还生产对国外销售的贸易瓷,中国出口瓷器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由于元朝版图扩大,交通发展便利,海运和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元朝时期,日本、高丽、波斯湾等,与中国瓷器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可多达五十多个。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尤其菲律宾出土的大量元青花瓷片,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辉煌可见一斑。外销瓷器的器型常见的都是大件器物,小件器物为辅,种类繁多。如瓶、罐、盘、壶、杯等,有些器皿则是专门为了外销而定制的品种。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外销瓷参考了西亚、欧洲民族喜闻乐见的纹饰图案,直接在器物上进行模仿或加以变形,风格也与宋代时期的留白大相径庭,以繁复华密为主。并且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增加效益,外销瓷的制作大部分使用国产青花料和进口苏麻离青混合作为呈色剂。对于元青花瓷的海外销售之况,史书中多处都有记载。元人汪大渊撰写的《岛夷志略》中多次提到“青花白碗”或者“青花白酒”等,指的就是青花瓷。经世界各地出土的元青花瓷数量来看,贸易瓷的存世量远远多于皇家贡瓷和赏瓷。

2.3 实用日用瓷

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的出现,大幅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得到显著地改善。随着岁月的变迁,工艺技术的精进,精美的瓷制品成为各家各户常见的生活用品。现存元青花数量最多的是景德镇民间生产的实用瓷,造型传统,做工较粗糙,花纹发色相灰暗浅淡。民用瓷器皆以实用器皿为主,如玉壶春瓶、梅瓶、葫芦瓶、扁壶、盘、碗勺、执壶、盏、托等。日常使用的小件器物居多,大件器物较少。

3 元代景德镇青花的胎、彩、釉

3.1 胎质材料

景德镇窑能烧造出青花瓷在不仅基于自身雄厚的传统制瓷基础上,还有匠人们对于陶瓷上的创新。元青花瓷器的胎料不同于前朝景德镇制瓷单一的瓷石原料制成,而是在一元配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了瓷石加景德镇特有的高岭土组合而成的二元配方新工艺。制瓷的泥土中富含了一定最佳成瓷比例的硅、长石、铝等矿物元素,胎质中的氧化铝含量增加,使得青花瓷的烧成温度达到一千三百度左右,增加了瓷器在窑内烧成的成功率,减低瓷器在烧制中的变形,同时也适用于胎体厚重的大型器物的烧造。二元配方烧造出来的瓷器,相较唐宋时期的胎质更加紧致细密、白润透亮,但是相比于宋代瓷器重量明显,比起明代瓷器轻,胎质相比于明清时期多有杂质斑点,胎体轻轻一敲,便会发出银器一般的清脆声响。

3.2 绘画钴料

景德镇窑用来绘制青花瓷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烧成面广,在还原焰中呈色鲜明且性能稳定。钴料中含有铁、锰、铜、硫等矿物元素,钴料中的这些矿物元素的含量高低也会导致高温烧成后青花在器物上的颜色呈现有所差别。根据现存景德镇窑的青花瓷来看,瓷器上所用的绘画钴料分为两种。一种是波斯进口的苏渤泥青钴料,这种进口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经高温烧制在还原反应中色泽浓艳,颜色苍蓝青翠,不容易晕染,有黑色斑点积淀现象,多用于绘制皇家贡瓷。而另一种则产于我国江西、云南、浙江等地,国产料的特征是低铁高锰,在高温烧制后色泽相对于进口料发色较灰暗,烧成后带紫红色,一般绘制于小件青花或民用青花瓷。绘制所用的钴料中元素含量成分的不同导致元代青花瓷烧成后纹样呈色有着较大的区别。

3.3 釉色

釉,是胎体表面上的玻璃类透明覆盖层,有极强的抗腐蚀能力。元代青花瓷的釉基于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元代景德镇窑增加了釉果成分,减少了其中釉灰的含量比例,釉面的状态得以改变,釉层厚度增加,釉的表层更加光泽柔润,相比于其他朝代的釉硬。

青白釉:北宋年间景德镇工匠所创而传承,又称影青釉,烧成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景德镇元代因瓷胎使用了高岭土,使得瓷胎烧成温度变高,釉也改良生出青白釉,与瓷胎相适应。相比于元代早中期的青花瓷釉色相比,因为加入了一些瓷石和烧成技术的变化而使釉面微微泛灰泛黄,青色三者釉中最重。

白釉:至正年间开始使用,又有透明釉之称。在青釉的基础上大比例增加了釉果的比例,降低了釉灰的比例。烧制成果后釉色白中微青,青色之于其他两釉最浅。整体的透明度和光亮度最能衬托出青花的色泽,多用于皇家贡瓷。

卵白釉:元代枢府瓷的工艺,是枢府瓷追求极白釉色而创。因为施于元朝枢府密院定制烧造的瓷器上,器壁上又有铭款“枢府”二字,故名“枢府釉”。烧成后釉色如鹅蛋微青,釉层乳混,透明感低,相匹与青花之色反差感强。

4 元代景德镇青花的纹样

4.1 花鸟昆虫纹样

花卉纹是景德镇瓷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题材,在所有器物中占有绝对优势,在大罐、瓶、盘、碗中都可看到其身影。莲花具有佛意,当时元代多种宗教文化并存,景德镇工匠便在青花瓷上多用此图案,多作为边饰出现在器物的肩部、足部位或者大盘的沿口边缘。最具有元代鲜明特色的花纹的就是变形莲花纹,因为花作八瓣,编排齐整,俗称“八大码”。常在圆形器物中作边饰之用,也多绘在器皿的肩部、胫部,有的还在每个花瓣内加绘花、云、火焰、珊瑚等纹样。

牡丹为花中之王,被赋予富贵美满的吉意,在众多青花瓷植物纹饰中极为突出,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所绘纹饰足以代表其在景德镇工匠笔中牡丹题材的重要性。梅瓶装饰上下共分为五层,腹部绘以缠枝牡丹纹为主题,颈部绘有一圈覆莲纹,内有八宝纹样,肩部绘缠枝莲纹,腹下至足底绘卷草纹和仰莲垂珠纹装饰,多层次,装饰画面满,展示出花卉题材的丰富多样。诸如此类常见花草纹样的还有栀子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葡萄纹、蕉叶纹。

元青花凤凰草虫纹八棱葫芦瓶中下半部分腹部以蚂蚱、蟋蟀为主题,周围绘有卷草纹、牡丹纹、菱形纹。在这件作品中以蚂蚱为主要纹饰,不止这件作品,元青花还绘有蝈蝈、蟋蟀、螳螂等元素,极具生活气息。

4.2 动物纹样

青花瓷中的动物纹样题材在元朝大量增多,天空中翱翔的飞鸟、江河湖海中灵动的游鱼及深山茂林的奇珍走兽都是青花纹饰常见的主题。并且人们大胆采用大量创新型动物题材,活跃于青花瓷上大放异彩。

龙纹一直是中国皇室自古以来最为喜爱的纹样,各个领域皆有使用,通常绘以三爪、四爪、五爪,精巧形象,被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龙一直是中国汉族的图腾,皇朝天子一直将龙作为王者象征,到了元代也没有改变,在景德镇窑制作的大部分皇家赏赐、贡瓷中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

凤纹也是元朝时期景德镇窑爱用的纹饰之一,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景德镇的元青花凤首流扁壶,整个器物采用凤凰的头、尾的雕塑的装饰手法制作而成,立体感强,装饰效果独特形象。

4.3 人物纹样

以人物纹样为主题的青花瓷是目前可见到的元青花瓷中最少的,元代青花画工不乏有极善人物画的文人,他们的绘画修养和文化水平被反映在青花瓷上,表达他们内心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人物题材多以历史人物题材为主,绘制在体型较大器皿的中段部位上,居于主体,具有不同于任何时期的时代特征。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萧何月下追韩信纹青花梅瓶。还有以当时流行的元曲故事、古先帝王、以及一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纹饰,佐以山石、花草等辅助纹饰使瓷器装饰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元朝时期民俗文化的复杂性尽数反映到青花纹饰当中,青花瓷成为诉说的艺术载体,对于后世明清青花瓷人物纹饰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4.4 吉祥纹样

吉祥图案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在元青花纹饰中,具有佛教文化的莲花纹、八宝纹饰较多。八宝纹是藏传佛教的纹饰,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绘制于器物的八方位置,也被称为八吉祥,被称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杂宝图案始于元代,多绘于莲瓣形的开光之中,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直口罐的肩部,青花缠枝牡丹洗口罐的腹上部位和青花双凤花卉纹花口大盘的里心等。如意云头纹也是青花瓷上常见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瓶腹、盘心,也称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图案,云头纹饰内加绘细小的花卉、海水、麒麟等纹样。元青花海水白龙八棱梅瓶,花纹分为四组,每组都绘有青花海水白龙图案,这幅作品内容饱满、情节生动、绘制精美,如同精美的国画写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尚。

5 结语

元朝的历史不足百年,景德镇烧造元青花的历史更是短暂,虽短,但是青花瓷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却是独一无二的。元代景德镇画工打破了以往只靠釉彩装饰的局限,以白瓷当纸,以钴料作墨,在瓷器上通过笔势、构图表达作品精神,对促进色彩的发展,瓷绘与绘画艺术的结合起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元朝时期多种文化入驻中国,给陶瓷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青花瓷所蕴含的浓烈异族风情,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由此可见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人民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不可割裂。

猜你喜欢

元青花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纯净的青花瓷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