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头“第一枪”的见证者
2023-03-07熊沐凭
熊沐凭
正值仲夏,久雨初晴,夏日的炎热立刻显现出来,偶尔传来的声声蝉鸣,平添了夏日的氛围。
退休前为江西省南昌县副县级干部的高非凡先生客居沪上,当他在电话中听说有人要采访他外祖父舒国藩的革命往事时,声音变得高昂明亮,语速也加快,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激动之情。随着他的讲述,舒国藩的革命往事在我们眼前渐渐展开。
受方志敏影响
踏上革命道路
1907年,舒国藩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泾口乡北山舒家村,父亲经营一家钱庄,家境殷实。他从小天资聪慧,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面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动荡和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他从小便有同情劳动人民、反对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觉悟。在学校,除了努力完成学业外,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阅读进步刊物,并萌生革命理想。
因为拥有共同的革命理想,舒国藩很快与同学方志敏成为好友。方志敏年长他八岁,非常喜欢这位有进步思想的同窗,不断向他灌输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论,使舒国藩的理想和目标更加清晰,舒国藩又从方志敏的为人处世中,感受到这位兄长坚毅的精神品格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的理想信念。
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家境贫寒,长期患有严重疾病。为了节省开支,平日省吃俭用。冬天,他把一份饭用水化开,然后放在抽屉里,结成冰后,一份饭变成两份,就餐时再用开水化开,便可解决两顿的饭食。舒国藩发现后心里非常难受,更加尊重这位有坚强革命理想的学兄,平时竭尽所能帮助他,每逢周末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改善生活。
1924年,在方志敏的介绍下,17岁的舒国藩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广州农讲所学习
接受独具意义的公文包
1925年,因为革命形势的变化,舒国藩前往广州,在中共广州区委组织部工作,同年进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学习,这期间参加了纪念沙基惨案一周年的示威游行大会,并在农讲所创办的刊物《农民运动》杂志上发表了《农运初步工作》一文,阐述了对当时农民运动工作的认识和想法。此外,学习期间,他还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舒国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工作中所显现的才华,受到中共广州区委的重视。当时,28岁的陈延年刚从法国留学回来,任中共广州区委组织部部长,发现这位年仅19岁的青年浑身充满革命朝气,处处展示着一位年轻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革命精神,欣喜有加,将自己一只随身所带的公文包赠予他,勉励他百尺竿头更进步,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舒国藩满心欢喜地接过这只精制的公文包,他明白这是陈延年对他的鼓励和殷殷期望,此后一直将公文包珍藏在身边。2003年,高非凡先生遵照舒国藩的临终嘱托,将这只具有革命意义的公文包捐赠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如今这只公文包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珍藏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供人参观。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受到贺龙的表彰
1926年,舒国藩从农讲所毕业后,随军北伐,沿途开展农民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同年11月,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舒国藩协助方志敏筹备江西省农民协会(以下簡称“省农协”)。1927年2月,省农协成立,方志敏任秘书长,他任常务委员兼秘书室主任。同年6月,方志敏因革命工作需要,离开南昌,舒国藩接任秘书长,负责农运工作。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统治。7月31日下午,一名党内通讯员来到省农协找到舒国藩,传达一个绝密通知:当晚午夜之后,举行武装起义,并同时交给他一个绝密任务:起义时,省农协协同驻扎在状元桥的一个起义连,严防北营房反动武装过桥逃窜。
接到战斗命令后,舒国藩和战士们把桌椅板凳和其他重物堵塞在状元桥上。战斗打响之后,舒国藩率领省农协成员和起义军登上楼顶,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逃窜的敌军。敌人几次想冲过桥,都被他和战友们英勇击溃了。战斗结束后,他又接到上级要求组织担架队保障后勤工作的通知,他带领百余名农民组织的担架队,协助革命部队向广东转移。
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8月2日下午2点,在南昌起义胜利庆祝大会和革命委员会成立的联欢大会上,舒国藩和贺龙、叶挺等一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受到贺龙的表彰。
庆祝大会上,年仅20岁的舒国藩代表省农协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发表演讲。他激情澎湃,并当即赋新词一首《庆八一》,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壮烈的革命豪情:
匡庐烽烟起
赣江怒涛激
西风落叶飞鸣镝
义旗举南昌
打响第一枪
天兵穿云入
雷动闪电急
三个小时摧顽敌
黄花分外香
历史谱新章
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临近结束时,我依旧能感受到电话那端高非凡先生的激动,也许他是为有这样一位曾经投身革命,奉献青春和热血,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伟大壮举的外祖父而自豪,也许他是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所感动。
结束电话采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英气蓬勃,豆蔻年华就投身革命的青年革命者形象,长久地萦绕在脑海中。窗外绿树浓荫,高楼林立,人们在雨后初晴的街道上悠闲地徜徉着,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不禁感慨:如今和平安逸的生活,正是一群像舒国藩一样的英雄们当年浴血战斗换来的!
(作者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