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将军慧眼识雷锋
2023-03-07徐小明
徐小明
说到雷锋,我们的脑海总会浮现他亲切和善的面容,总会想起他做的一件件暖人小事。六十年来,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雷锋事迹的宣传与雷锋精神的挖掘,得益于出生在江西万载县的开国中将杜平的远见卓识。
杜平将军一直认为,先进典型像“磁场”,对周围的人有影响和辐射作用;先进人物像“酵母”,孕育着先进的思想和力量;先进信念像“旗帜”,可以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抗美援朝期间,担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的杜平,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目光,在关键时刻慧眼识别典型,在群众实践中挖掘典型,在考察调研中发现典型,让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邱少云等英雄模范人物,闪烁出夺目光辉。
深入基层调查发现雷锋事迹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刚刚经受自然灾害的中国,“节约”成为中国度过经济困难时期的一项重要方式。
1960年秋,沈阳军区召开军区机关和军区兵种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的动员大会。会后700多名各级机关干部纷纷下到连队进行具体指导。身为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杜平亲自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独具慧眼,为树立雷锋这一光辉典型做了最基础的工作。
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四班战士雷锋,入伍不久,就以“节约箱”的形式,响应党的号召,从小事做起,处处节约,被评为“节约标兵”。不仅如此,雷锋将节约出来的生活费捐献给灾区,还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好事。
杜平在听取汇报时,雷锋的事迹引起他极大的关注。雷锋入伍前当工人时,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入伍后,工作学习一直表现优异,被评为单位“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并荣立二等功。杜平认为,雷锋做了许多不留姓名的好事,这在和平时期的军史上是罕见的,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杜平于是在工作组上报的事迹材料上批示:“雷锋精神十分重要,值得学习。”并亲自参加了雷锋为军区文艺团体所作的事迹报告会。会后,杜平专门召集军区宣传部、文化部的领导和创作人员座谈,指示他们深入雷锋所在连队收集整理雷锋事迹,要求用各种形式宣传雷锋。
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助理员张峻被派到了团里做调查,他带着3000字的文章《节约标兵——雷锋》及4张配文的图片,来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的《前进》报社。报社的总编辑嵇炳前看了他的稿子,觉得稿子还没有写到点子上,需要换个更高的角度重新写,要按当时部队正在贯彻军委扩大会议和总政治部指示开展的“两忆三查”运动的典型来写。杜平得知后,要求记者深入挖掘雷锋事迹。嵇炳前于是找到新华社驻辽宁分社的军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要求他们到部队见见雷锋,深入了解,写出一篇有分量的报道来。
两位记者前往部队驻地,正赶上雷锋在辽宁师范大学进行“忆苦思甜”的报告。雷锋在报告会上不仅讲自己的苦难身世,还讲党对他的培养,讲他现在的工作,上面讲着,下面哭着,学生们动容地喊着:“雷锋的苦就是我们的苦,雷锋的仇就是我们的仇”“向雷锋同志学习”。
两位记者亲身感受到雷锋在青年学生中的感染教育作用,他们认为这个战士太可爱了,不仅仅是个节约的典型。随后,他们又深入连队,先进行侧面了解,并召开座谈会,进行深度挖掘。回到报社,两位记者写出了关于雷锋事迹的长篇报道。
站在前瞻角度宣传雷锋精神
1960年11月24日,嵇炳前将文章送给杜平审阅。杜平认真看过后,挥笔为文章改写标题:“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时,杜平还作出指示,要求全区部队学习雷锋精神。
在杜平的关心下,11月26日,《前进报》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宣传雷锋事迹。在一版发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长篇通讯,刊登了杜平副政委的重要批示手迹,报道了工程兵党委决定授予雷锋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的消息,发表了《不忘过去,发奋图强》的社论,一、二版还刊登了雷锋的4幅照片。
与此同时,稿件还发给了新华总社。很快,《解放军报》《辽宁日报》《辽宁工人报》《沈阳日报》《共青团员》(辽宁)杂志相继以不同标题转载了雷锋的事迹。当时报道最多、最为重视的是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军区还同时提出了“学雷锋、赶雷锋、超雷锋”的口号。从此,雷锋名字传遍了东北大地,雷锋的报告在空军机场、海军舰艇、工厂车间、农村打谷场等多处宣讲。大家形容雷鋒是一团火,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令人激动的场面。不久,雷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班长。杜平又指示《前进报》发表雷锋入党的消息和照片。
1961年6月,辽宁省实验中学请雷锋到学校给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杜平对学校提出要求,说雷锋最近刚出院,因沈阳军区开展“两忆三查”运动,雷锋作“忆苦思甜”报告次数太多,而且每次讲到他妈妈含恨悬梁自尽时,都泣不成声,也吃不下饭,体重不断下降,身体比较虚弱,因此,学校请雷锋作报告时,一定要注意让他中间多休息休息。
那天雷锋到学校作报告时,讲到动情处台上台下哭声一片。吃午饭时,学校留雷锋吃饭,他推辞再三,仍被教导主任拉进了食堂。当时国家还处在困难时期,学生的午饭是两个玉米面窝窝头和一点咸菜。雷锋饭桌上有四盘菜:一盘咸菜,一盘炒鸡蛋,一盘没有几块猪肉的粉条,一盘大白菜。教导主任不断劝雷锋吃菜,但是给他夹的菜都被雷锋挡回去了。按理说学校请他吃个便饭是合情合理的,但雷锋除了咸菜和窝窝头外,其他菜一口没吃。
1962年2月20日,沈阳军区召开第一届共青团员代表会议。杜平看到选举上报参加会议的名单上没有雷锋的名字(雷锋已是共产党员),认为这次会议是宣传雷锋事迹的好时机,不能没有雷锋参加。于是提议让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并让雷锋向大会作事迹报告。
会议期间,杜平专门接见了雷锋,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杜平认为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时代精神,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会后,杜平指示政治部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亲自派专人到运输连,与雷锋同吃同住,拍摄雷锋的学习、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的照片,记录、补充、整理、提炼他的事迹材料。后来人们所看到的雷锋生前照片,就是那时拍摄的。
8月15日,雷锋在驻地营区指挥倒车时因受伤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的牺牲让杜平非常悲痛。他要求部队继续宣传雷锋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同时,专门题写了“学习雷锋同志”的条幅。杜平認为,雷锋这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因为出了这次事故就抹杀了这个先进人物。杜平说:“事故是一回事,事迹又是一回事,绝不能把两者看成是一个问题,必须分开。”为此,杜平又把雷锋的事迹和雷锋日记调来,认真细致地进行研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决心坚持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他要求沈阳军区政治部的全体官兵认真阅读雷锋日记,学习雷锋精神。不久,杜平又指示雷锋生前所在团党委举办“雷锋事迹展览”,还亲自组织展览会,并为展览作了“雷锋同志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题词,同时还组织了话剧《雷锋》的创作。
掀起全国热潮树立时代标杆
一个多月后,杜平在认真阅读雷锋日记之后,挑选了八本日记和雷锋事迹材料一起,派专人报送解放军总政治部,并转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1962年秋,沈阳军区政治部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了“如何继续把雷锋这面旗帜举下去”的问题,提出将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命名为“雷锋班”,呈请国防部批示。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了沈阳军区党委的报告。21日,沈阳军区隆重举行了“雷锋班”命名大会,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宣读了国防部授予“雷锋班”称号的批复,杜平作了《把雷锋同志的优秀品质接过来传下去》的讲话。杜平在讲话中高度赞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他说:“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事,雷锋都抢着去做,认真地去做,充满着革命热情、青春活力。”正如雷锋自己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也有个别同志说他是傻子,可雷锋说:“如果这就是傻子,建设祖国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一个心眼,一心向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杜平在讲话中号召部队立即行动起来,开展学习雷锋的运动。会后,杜平专门写了题为《雷锋同志不愧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文章,发表在《前进报》上。
毛主席看了雷锋日记和雷锋事迹材料后,非常高兴,并对有关领导同志说:“雷锋同志很有哲学思想,懂得唯物主义。”毛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题词。
毛泽东主席题词发表后,杜平要求军区部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令,大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并要求军区文艺团体行动起来,大力开展创作活动。
不久,一批宣传雷锋的作品相继问世。话剧团团长丁洪创作的话剧《雷锋》演到了中南海,毛主席观看后走到台上同演职人员照了相。从此雷锋这个名字响彻了中华大地。
雷锋崇高的思想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闪烁着时代的光辉。雷锋是和平时期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雷锋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向雷锋学习的活动由此蓬勃开展,年复一年,经久不衰。雷锋精神像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像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像旗帜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每每提到雷锋,杜平都兴奋不已。他说:“一个贫苦出身的孩子,能有这种行为(做了许多平凡而又品德高尚的事迹),不是一时表现,而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杜平为雷锋的事迹向全国宣传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体现了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远见卓识与博大胸怀。
(作者单位:江西万载县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