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结球紫甘蓝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2023-03-07陈海玲黄强颜墩炜郭媛贞陈芝黄枝
陈海玲 黄强 颜墩炜 郭媛贞 陈芝 黄枝
(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莆田 351100)
农作物生产上施肥对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40%~60%[1]。前人研究表明,中国化肥施用量已经超过了其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2],部分蔬菜生产中化肥的利用率仅35%左右,未被吸收的化肥不可避免地对水体、大气、土壤造成了污染[3]。目前我国农作物种植为追求高产出,普遍存在肥料资源投入高的现象,肥料养分损失严重,过剩的养分因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进入土壤中,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4-5],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下降,出现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等系列问题,直接导致土壤肥力及农产品品质下降[6-10]。微生物菌剂中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不仅能对作物生长起调控作用,还能降低或抑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11-13],有助于保持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前人研究发现,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推广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因过量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14-15]。
正常施肥水平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对甘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多见,而紫甘蓝化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剂则未见报道。紫甘蓝是需肥量大的蔬菜,化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剂能实现紫甘蓝生产的减肥增效。因此,本试验研究在适量减施化肥情况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紫甘蓝农艺、产量、品质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的可行性,为实现农业生产上的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点试验在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黄石清前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粘壤土,前作苦瓜。种植前试验地土壤主要农化性状为:pH 7.5,有机质14.8 g/kg,碱解氮为61.4 mg/kg、有效磷92.4 mg/kg,速效钾432 mg/kg,全氮0.106%,全磷0.122%。
1.1.2 试验材料供试紫甘蓝品种为紫甘85,供试菌剂为河南农富康种植菌液,是种植专用的EM复合菌剂,含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肠球菌等多种益生菌群,其中地衣芽孢杆菌含量5.31×108。供试有机肥由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养分≥10%,有机质≥45%;复合肥由山东金沂蒙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生产,N+P2O5+K2O≥54%,3种养分比例等同。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设5个处理:CK(不施化肥和菌剂),CF(全量化肥,化肥施用量130 kg/666.7m2),RCF(减施20%化肥,化肥施用量104 kg/666.7m2),RCF+EM(减施 20%化肥,化肥施用量104 kg/666.7m2,灌施加喷施EM菌剂),RCF+W(减施20%化肥,化肥施用量104 kg/666.7m2,灌施加喷施等量清水)。紫甘蓝于2021年9月7日播种,10月11日定植,每666.7 m2基施有机肥200 kg。在阴天或者下午4点以后施用菌剂,定植14 d施用菌剂,接下来每隔10 d施1次,共施用4次,第1、2次用15 mL菌剂500倍液灌施,第3、4次用15 mL菌剂200倍液喷施。栽培方式为传统的畦栽,小区面积20 m2,畦带沟宽1.1 m,株距40.4 cm,双行错位定植,种植密度为3 000株/666.7m2。
1.2.2 项目测定产量性状:叶球采收期,每小区取样10株进行农艺及产量性状测定;另据叶球膨大紧实情况,分批适时采收,统计总产量。
叶球品质:适时采收叶球进行品质检测,可溶性糖采用NY/T 1278—2007方法测定;蛋白质采用GB 5009.5—2016方法测定;VC采用GB 5009.86—2016方法测定;硝酸盐采用GB 5009.33—2016方法测定;总酸采用GB 12456—2021方法测定;水分采用GB 5009.3—2016方法测定。
土壤理化性质:叶球全部采收完后,采用“S”形取样法采集0~20 cm土样进行检测,pH按NY/T 1377—2007方法测定;有机质按NY/T 1121.6—2006方法测定;全氮按NY/T 53—1987方法测定;全磷按NY/T 88—1988方法测定;碱解氮按《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法》方法测定;有效磷按NY/T 1121.7—2014方法测定;速效钾按NY/T 889-2004方法测定。
1.2.3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3和DP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紫甘蓝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见,CK处理的各农艺性状值均较小,田间表现为植株较矮且株型较小。施用EM菌剂处理的株高大于其他处理,增幅为2.4%~6.6%,表明EM菌剂对紫甘蓝的株高有促进作用。除CK外,各处理的株幅、外叶长、外叶宽、叶肋长差异不显著,说明除CK外,各处理的施肥水平足够维持紫甘蓝的基本生长。茎粗以CF处理最高,为4.13 cm;RCF+EM处理次之,为4.10 cm;CK处理最低,为3.88 cm。各处理的叶柄宽、叶柄厚差异不显著,说明EM菌剂对紫甘蓝叶柄宽、叶柄厚影响不大。
表1 不同处理紫甘蓝的农艺性状 单位:cm
2.2 不同处理对紫甘蓝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见,除CK外,各处理的叶球纵径、叶球横径差异不明显;各处理叶球纵径与CK相比增幅为10.8%~13.1%,叶球横径与CK相比增幅为10.0%~12.5%。RCF+EM处理中的单球重、单株重高于RCF处理,增幅分别为9.8%、4.8%,说明在减施化肥的情况下施用EM菌剂可以提高紫甘蓝单球重、单株重。RCF+EM处理的单球重比CF处理略高,单株重则比CF处理略低,且均差异不显著,说明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与全量化肥的单球重、单株重相当。CF处理单株重略高,可能因其前期养分供应较充足,营养生长较旺,导致植株整个生育期较粗壮。RCF+W处理与RCF处理的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在减施化肥情况下,施用清水对紫甘蓝产量性状影响不大。净菜率以RCF+EM处理最高,达55.3%,说明化肥减施配施EM菌剂紫甘蓝叶球的商品性最好;CK处理的净菜率最低,仅为40.6%,其商品性最差。RCF+EM处理与CF处理的紫甘蓝产量相当,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产幅度为12.2%~72.2%。
表2 不同处理紫甘蓝产量性状
2.3 不同处理对紫甘蓝品质的影响
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是评价紫甘蓝营养品质的指标。从表3可见,RCF+EM处理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比CF处理增加1.1%、5.2%。VC是评价紫甘蓝保健品质的指标,RCF+W处理的VC含量最高,RCF+EM处理次之,而RCF处理则最低;RCF+EM处理的VC含量与CF处理相比,增幅5.0%。硝酸盐是评价紫甘蓝卫生品质的指标,氮肥的大量施用是造成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累积的根本原因,科学施肥是控制蔬菜硝酸盐含量和提高品质的重要举措。适当减施化肥可有效降低紫甘蓝硝酸盐含量,与CF处理相比,其他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7.8%~26.6%。糖酸比影响着蔬菜的风味,糖酸比越高,蔬菜风味就越好,RCF+EM处理的糖酸比最高,达1.39;与CK处理相比,RCF+EM、CF、RCF+W、RCF处理的糖酸比分别提高了26.4%、23.6%、21.8%、8.2%。RCF+EM与CF处理水分含量较高,且二者相当,CK处理最低。综合来看,本试验中在适量减施化肥条件下施用EM菌剂,紫甘蓝品质指标基本达到常规全量化肥施用效果,其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及糖酸比超过全量化肥施用效果,且在所有处理中最高。
表3 不同处理紫甘蓝品质性状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土壤速效养分能够反映土壤养分的现实状况[1]。采收后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表现见图1,各处理碱解氮含量与CK相比差异显著;有效磷、速效钾,5个处理中均以CK最低,但差异均不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均以RCF+EM处理最高,与CF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2.7%、10.0%。钾是促进植株生长及提高叶球品质的元素,RCF+EM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低,比CF处理降低11.1%,可能是钾元素被植株吸收,用于提高株势及促进叶球品质提升。全氮、全磷各处理与CK相当,差异不显著,说明减施化肥与否或施用菌剂与否对全氮、全磷影响不大。RCF+EM处理的土壤各有效养分值总体较高,说明施用EM菌剂可促进土壤养分的提升,进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及提高产量。
图1 不同处理紫甘蓝土壤理化性质[(平均值±标准差),n=3]
3 讨论与结论
土壤速效养分的亏缺是导致农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下降的直接因素,合理的施肥方式能够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1]。微生物菌剂中的益生菌在土壤中易生存繁殖,能较快且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优势,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落,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对作物的侵袭,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提高了土壤的有效养分及植物易吸收的营养成分含量,而物理性质的提高又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16-17]。生产上施用全量化肥虽然可以迅速提高土壤速效养分,但因其维持时间较短,并不能充分地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可能会导致作物生长后期因养分不足而发育乏力[18];而适量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剂,虽然化肥用量较少,但微生物菌剂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及对土壤养分的持续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达到与全量化肥施用相当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减施化肥配施EM菌剂能提高紫甘蓝产量,并达到施用全量化肥的效果。RCF+EM处理各农艺性状值、产量及产量性状值与CF相比,均未达显著水平。施用EM菌剂处理的株高比其他处理增加2.4%~6.6%,而对叶柄宽、叶柄厚等影响不大。经对成熟叶球进行品质检测可知,化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剂后,紫甘蓝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紫甘蓝口味和营养价值的品质指标表现良好,基本达到常规全量化肥施用效果,其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及糖酸比均表现为最高。此外,叶球采收后,取0~20 cm处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化肥减施配施微生物菌剂后,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均最高,比CF处理分别增加2.7%、10.0%;速效钾比CF处理降低11.1%;全氮、全磷各处理相当。本试验只进行一季,关于施用微生物菌剂对后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