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海南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3-03-07刘静雯许佳君
刘静雯 许佳君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海南气候湿热,光照充足,是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理想地域,优越的自然条件促使其成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1]。海南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从1958年五指山公社创办五指山茶场到茶叶出口外销,再到如今生态茶园、茶叶研修班的产业转型,多年间机遇与挑战并存。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海南茶产业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各地探索出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整合利用海南优越的自然资源,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推出茶文化旅游经济。基于此,笔者总结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采取SWOT法分析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与内生要素,提炼海南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四方面内容,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视角,对海南茶产业后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1 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海南茶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明朝年间即有产茶上贡的记载[2],五指山一带茶史尤为悠久。《琼中县志》记载,1958年五指山公社创办五指山茶场,野生茶树被引种驯化,海南的种茶史也由此发端,1960年通什、岭头、白马岭3个茶场相继建立,掀起海垦人的种茶热潮。至20世纪60年代,海南茶叶已在出口贸易领域崭露头角,红茶出口货源基地得以建立,出口茶叶创汇数额不断提高,其中传统红碎茶、工夫红茶等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地区,享誉海内外。随着市场条件转变,20世纪90年代,海南茶叶面临着销售路径受阻、茶农积极低的困局。近些年来,海南茶产业积极寻找转型机遇,重组茶叶资源,迸发出新的时代发展活力。
海南省内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五指山、琼中、保亭、白沙、万宁等市县。2020年海南省种植茶叶面积2 202 hm2,收获面积1 421 hm2,茶叶总产量1 323 t,3项指标较2019年均有小幅度提升;其中,琼中茶叶种植年末面积647 hm2,白沙年末面积595 hm2,五指山年末面积579 hm2,位居前三[3]。目前,海南省内茶树种植品种以海南大叶种、云南大叶种等为主,引进奇兰、福鼎等、毛蟹等50多个品种[4],全省实现茶叶总产值逾1亿元,其中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澄迈苦丁茶等名优茶叶品牌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 海南茶产业SWOT分析
2.1 海南茶产业发展优势
2.1.1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作为我国热带自然资源富有优势的地区,海南四季如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符合茶叶生长所需自然条件[5]。四季均可采茶的特性促使海南早春茶拥有比内地上市早1~3个月的优势,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位于海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的五指山市冬春雾罩,夏秋云绕,土层深厚肥沃、土质微酸[6],产出的海南大红叶被誉为制作红茶的极品原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先赋优势。
2.1.2 茶叶品质独具优势海南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等含量高于其他茶区,品质优良,滋味醇厚。海南红碎茶“色如琥珀,香若芝兰,味同醇酹”,早在1985年便于世界红碎茶评比中获金奖[7]。白沙绿茶得益于白沙陨石坑富含有机矿物质的土壤,风味独特,回味悠长,难以复制。在2017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海垦五指山茶业集团推出的早春茶“茶汤鲜亮,入口回甘且耐泡”,获经销商高度认可,展销期间日销售额近5 000元。海南茶叶种类丰富且质量上乘,众多名优茶品拥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茶业发展独具优势。
2.1.3 茶文化底蕴深厚海南茶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持久。早期本土黎族人民采集野茶治病,以五指山水满乡野生茶为代表,后作茶饮,具清热解毒、补血强体的功效。宋代苏轼在海南任职时留下众多煎茶饮茶的诗篇,“苏轼如茶”呈现出其对茶艺的独特见解,也蕴含着深沉且丰富的茶文化观[8]。20世纪初南洋归国华侨给海南带来西式习俗,西茶文化与本土饮食融合的茶店出现,象征着平民平价的“老爸茶”文化逐渐形成,成为多代海南人的集体记忆。海南茶区还拥有着独特丰富的黎苗风情人文资源,邻近多个温泉度假区和海滨旅游胜地,在新的市场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挖掘出茶文化的另一活力。
2.2 海南茶产业发展劣势
2.2.1 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利用率较低在海南省内的众多茶叶种植园中,海南农垦茶叶集团主要茶园已形成规模,其余则多为茶农小规模经营,茶园零散,经营分散,不易形成发展合力。由于受到经营性质和组织规模制约,多数自营茶园组织化程度较低,配套设施滞后,产品结构单一,研发力度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无法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茶农与茶企间的隐性竞争更不利于海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海南优质茶叶资源开发仍不充分,且存在破坏性采摘现象,五指山野山茶叶因人为采摘不当,而造成资源锐减和无谓浪费,需以标准化采摘技术为依托,合理整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以有效提高海南茶叶产量。
2.2.2 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茶叶深加工难度大海南茶产业多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难以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南农垦系统改革后,对于茶厂的科技力量引入仍不充分,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生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海南茶叶品牌研发力度不足,深加工难度大,产业链难以得到延伸,产品附加价值低,陷入产业优化升级困境。更严峻的是,存在农村劳动人口流失、产业发展难以为继的农村空心化现象[9],导致海南茶产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缺少稳定青壮年劳动力,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更是难以吸纳,乡村人才振兴的引领作用无法有效发挥,海南茶产业转型升级遭遇瓶颈。
2.2.3 茶文化与产业发展脱钩,品牌价值空心化海南茶文化虽底蕴深厚,但并未与当地茶叶销售及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品牌知名度整体并不高且缺乏深层内涵。海南茶叶在邻近省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尚未在国内享有品牌绝对优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品牌价值空心化。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等名优红茶营销时并未挖掘特色黎苗茶文化内涵,消费者难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沉文化力量。除此之外,海南茶叶线上销售渠道开发尚不充分,仍将重心放在省内门店营销上,品牌辐射力度不够。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日益重视,海南茶产品需重视品牌价值空心化问题,挖掘茶文化内涵,提升当地茶品牌市场竞争力。
2.3 海南茶产业发展机遇
2.3.1 政策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海南茶产业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吸纳高素质技术人才、挖掘茶文化内涵、打造茶叶优势品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茶叶作为经济作物,是振兴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10],不仅能够实现海南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也能有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五指山市探索出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备地种植到采摘加工的一条龙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给海南茶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稳定力量。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再度强调了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现焕发海南茶业新时代的生机,给予其坚定的政策支持。
2.3.2 转型机遇:茶旅融合模式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颁发的《农产发〔2021〕3号》文件提出:“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幸福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11]。结合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以旅促茶、以旅带茶”的茶旅融合模式符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能够有效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指山市调研时勉励当地黎族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以茶为主题的生态庄园能有效利用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且推出的采茶、制茶体验等多项旅游项目,将茶叶采摘与黎苗风情结合,能够有力助推旅游业发展,提升海南茶叶的品牌知名度。
2.3.3 销路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一方面能够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为海南茶叶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国内外农产品贸易交流机会的增多为省内茶叶产品提供更多的销路机遇[12];另一方面,能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消费者来琼旅游,为海南茶旅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对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同样有益于海南茶文化的传播,借力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等政策[13],推出海南特色优质茶叶及茶壶、茶杯、茶勺、茶宠等配套产品,将茶文化有机融入产品营销和旅游宣传,形成海南茶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2.4 海南茶产业发展挑战
在茶旅融合模式推进过程中,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茶旅融合产品层出不穷,但海南茶产业仍然面临着茶园经营零散、茶园打造粗放、名优茶园较少、茶叶生产数字化水平不足等发展挑战,标准化的产业生产车间配备、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乡村旅游软环境等亟待完善。个体茶农仍然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龙头企业也需积极发挥帮扶带动作用,引领茶农有序开展茶叶生产和种茶技术专业技能培训。
3 海南茶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产业振兴推动海南茶产业转型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海南茶产业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实现路径。一方面,应基于海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健全茶叶生产标准化配套设施,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形成规模化经营合力;加强物联网建设以及大数据技术引进,提升茶产业数字化水平,建成一批智慧茶园。另一方面,应基于目前海南已探索实践的茶旅融合模式,进一步加强茶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抓住政策机遇,深度推进茶叶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政府应及时推广宣传诸如海南农垦保亭金江五指山茶旅小镇项目案例,适当鼓励海南现有茶叶生产基地因地制宜探索茶旅融合方案,必要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开展共享茶园、茶旅小镇、茶园生态观光等乡村休闲生态旅游项目。
3.2 人才振兴赋能海南茶产业升级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海南茶产业转型升级亟待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海南考察谈到人才振兴时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首先是提升海南茶产业现有从业劳动力素质,积极开展面向茶农、技术人员等的劳动力技能培训,线下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海南茶区提供技术指导,线上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多场茶叶种植技术培训会。其次是引入人才,应以目前已成立的海南大叶种茶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加强海南茶产业人才队伍和学科体系建设,与设有相关专业的当地职业院校联合培养茶学、茶文化、旅游业人才,打造海南茶产业发展的智力库。
3.3 文化振兴助推海南茶产业繁荣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海南茶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与茶产业发展脱钩而无法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应深度挖掘海南茶文化潜力,结合当地黎苗特色风情,为海南茶品牌注入独特的文化活力。采取制作海南茶主题的宣传短片、影视剧、宣传册等方式多维度宣传海南茶文化,并制作茶具形状的钥匙扣、书签等与茶相关的文创产品,丰富海南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既能拓展茶产品营销渠道,又能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宣传海南茶文化。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可以通过举办或承办热带农业贸易交流会、中外茶艺主题节、茶艺技能大赛、开茶节等活动,吸引行业经销商及中外旅客到茶区,将茶文化贯穿于各项活动及赛事当中,呈现出海南茶文化深沉的力量。
3.4 组织振兴凝聚海南茶产业合力
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海南茶产业的壮大发展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应注重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自治效能,凝聚分散经营茶农合力,鼓励当地茶农联合成立海南茶业专业合作社,并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对接,使其发挥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双重效用,形成规模化茶业经营模式。同时,应积极带动村民加入到茶产业发展及茶旅融合过程中来,实现增收致富,助推产业发展。
3.5 生态振兴保障海南茶产业持续发展
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海南茶产业正是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得以拥有上乘品质和广泛赞誉。因此,海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借鉴生态振兴的相关举措。深度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优化海南茶园环境和人居环境。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有机结合便是生态茶园的建设范式,其对产地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保持相对优美的自然景观,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投入,科学合理施用农家肥等肥料,创造优越生境,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14],培育优质茶品,以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
4 结语
海南茶业种植历史悠久,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独具优势的茶叶品质以及底蕴深厚的茶文化,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等名优品牌享誉国内外。由于外部市场条件变化以及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海南茶产业面临着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利用率较低、技术型人才缺口较大、茶叶深加工难度大、茶文化与产业发展脱钩、品牌价值空心化等发展劣势。然而,乡村振兴战略为海南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转型机遇、销路机遇等三重机遇,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因此,海南茶产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五方面的具体举措,助推海南茶产业转型升级,焕发产业时代发展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