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预言
2023-03-07☉松庐
☉松 庐
1941 年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冬天,是一个极其寒冷和残酷的冬天。
那一年夏天,希特勒发起对苏联的闪电进攻,德军在列宁格勒受阻后转为围攻。苏联政府对列宁格勒实行了战时紧急管理。夜晚,灯火管制下的黑暗预示着不祥的噩梦,铁灰色的夜空下是戒严所致的寂静,打破沉寂的只有突如其来的德军炮火袭击。寒冬来临,积雪没胫,坚冰挂须,气温降至零下35 摄氏度,供暖设备已被摧毁殆尽,全城停水停电。更为恐怖的是,城市被封锁后,城里的食品供给瘫痪,饥荒肆虐,所有的雀鸟、老鼠被吃光,民众无论贵贱,同为枯骨。在这无边无际的绝望和压抑中,在列宁格勒担任防空员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第七交响曲》。
这是一首献给伟大城市的赞歌,一篇不朽的音乐史诗。这首交响曲为C 大调,共4 个乐章。作曲家为所有乐章都加了标题:第一乐章《战争》,第二乐章《回忆》,第三乐章《祖国的原野》,第四乐章《胜利》。
1942 年3 月,《第七交响曲》在肖斯塔科维奇临时居住的城市古比雪夫(今萨马拉)首演,悲壮的旋律通过无线电传遍全球。世界各大城市纷纷开启《第七交响曲》的公演,3 月在苏联莫斯科、6 月在英国伦敦、7 月在美国纽约。这部交响曲震撼了所有听众,人们也通过这部作品记住了列宁格勒这个光辉的名字,这部交响乐因此被命名为《列宁格勒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1942 年8 月,围城已持续整整一年。一架苏军运输机突破重重包围,携带着《列宁格勒交响曲》总谱降落在列宁格勒,这部伟大的作品终于回到故乡。乐团指挥接到命令重建乐团——已有27 名乐手的名字被永远地圈上了黑框,一纸军事指令,在前线的乐手集合到音乐厅,他们有的拄着拐杖走来,有的被人用担架抬来。
首演前夕,苏军炮兵对德军阵地进行反压制性攻击,3000 发炮弹换来了城市上空片刻的宁静。《列宁格勒交响曲》——人类历史上最可歌可泣的音乐之一——奏响了!人们在街上、在掩体里、在住所里,满含热泪倾听广播中传来的英雄乐章。开头小提琴优雅地引出美好的主题,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回忆起战前安宁悠闲的午后。突然,远方传来的小军鼓击碎了人们的美梦。细密的鼓点渐强渐近,不断加入的定音鼓、管乐部、弦乐部加强了这一旋律。音响愈来愈强,黑云压城城欲摧!汽车声、坦克声、飞机声、死神的脚步声,步步紧逼列宁格勒。侵略主题与美好主题扭打在一起,不停地撕扯、翻滚,一会儿让人感到危机重重,一会儿又重见天日。鼓声反复敲打175 次,主题在11 次变奏里艰难前行。来与去、离与别的间隔越来越短,令人窒息。直到雄壮的号角声吹响,气氛变得激昂明朗,预示着胜利的到来。最终,铜管强有力地奏出排山倒海的凯歌,交响曲走向最高潮,并在轰鸣声中戛然而止。总谱的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
1944 年1 月,经历900 多日围城的列宁格勒终获胜利。100 多万人撤离,100 多万人长眠。全世界如此赞叹:列宁格勒的抵抗,是人类在经受最不可思议的考验后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典范。这部在苦难中极大地激发了抵抗者勇气、鼓舞了战斗者士气的《第七交响曲》,注定成为音乐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