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分析

2023-03-07章国宝

大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学性环境监测报告

岑 婷,俞 鲁,章国宝

(1.浙江华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2.中杭监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2)

0 引言

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化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采用环境监测手段了解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在此背景下快速发展,为相关部门提供环境监测服务。但由于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存在报告不规范问题,导致无法准确反馈环境变化特点,需要进一步强化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规范性。

1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的原则

1.1 科学性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主要为环境治理工程提供依据,用于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第三方作为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环境监测报告应贯彻落实科学性原则,其中包括基本信息的科学性、监测结果的科学性、报告格式的科学性等。根据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报告,应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编制,确保内容简洁、准确、科学,准确记录监测报告中的各项内容和数据[1]。

1.2 完整性

完整性原则是指第三方出具的环境报告中的内容完整、格式完整。第三方机构作为服务机构,在接受业主委托代理出具监测报告时,应在封面或者附录上对监测机构名称、监测项目、监测结果、依据、位置等各类信息等进行明确。在报告的正文之中也要将中文、英文进行对应,保障数据单位、数据格式等内容的完整性,正文中应包括污染情况、污染指标、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等内容,切实保障报告的完整、可靠,可以准确反馈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

1.3 标准性

标准性是指第三方环境出具的环境监测报告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文件,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编制。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内容需要依据不同的文件,按照类型可以将其分为土壤环境监测、水体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等内容,每个监测项目所依据的标准不同,行文格式、报告内容也存在差异。第三方机构应根据实际要求切实保障出具报告的标准性。

2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 报告格式问题

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出具报告存在格式不准确、形式不标准问题。相关部门对环境报告编制的格式等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相关人员在报告样本中填写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存在随意填写的情况,未严格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填写,使得报告的科学性、严谨性有所丧失。报告内部分配和比例分配不合理,环境监测报告中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有所不足,很多重要指标、重要内容有所遗漏,使得环境监测报告的价值有所降低。报告中需要涉及图表、文字等信息,需要对图表中的内容进行解释,对图表格式、单位等进行明确,但在具体编制中由于图像比例较少,导致可视化程度不足,无法准确反馈环境监测结果[2]。

2.2 报告数据问题

完整的环境监测报告之中应通过数据对监测项目的污染程度进行反馈,需要对采集样本的数量、污染物指标、实验结果记录等内容进行明确。但如果检测评价的数据指标逻辑关系上不清晰,出现小数点错误或者数据漏填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到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使得报告的参考依据有所丧失。第三方在报告数据的处理上缺乏审核,无法准确直观表达数据中所反馈的逻辑关系,甚至出现数据错误、小数点缺失等情况。例如,在水体环境监测项目中出具报告,未按照单次测定值进行评价,使用均值数据,或者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没有参照差值进行结果评价,使得报告的质效有所降低。

2.3 术语使用问题

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应采用规范化的数据进行表达,不同监测项目监测的项目内容、指标等均需要使用单位数据和计量方法。计量单位和专业术语的使用未严格按照标准,导致环境监测报告的规范性有所降低。例如,水体环境监测需要对污染物浓度、透明度、固体物质含量、有机物含量等进行明确,但在报告中未使用标准化的单位符号,使用生活化的术语替代专业术语,报告科学性有所降低。

2.4 报告处理问题

第三方在出具和处理环境监测报告过程中,需要涉及报告的申诉、更改、保管、发送等工作内容。在监测报告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流程并不明确,第三方监测单位未严格对环境监测报告进行复核、处理等,导致环境监测报告的规范性缺失,使得报告缺乏具体的依据。

3 加强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的措施

3.1 按照标准编制报告

3.1.1 严格依据相关标准

不同类型报告需要参照不同的标准,对报告的形式、格式、内容等进行明确,使其可以满足规范化的要求。我国出台了大量有关环境监测相关的标准和文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报告的编制,结合项目类型进行报告文件的编号和分类,保障监测报告的标准化、科学化。例如,在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中需要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文件进行报告的编制,在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测中需要依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文件进行监测报告的编制。在报告之中需要依据相关文件,从污染物、环境指标、社会影响等角度出发,对各项污染物的影响权重比例进行分配,在监测结果中进行污染物负荷比、污染指数、影响持续性、关注程度等内容的划分和编制,进行环境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为切实保障监测报告的规范性,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报告的编制工作,合理分配内容,并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呈现[3]。

3.1.2 严格明确报告格式

第三方的环境监测报告是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的重要保障,需要切实保障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严格按照报告的格式进行编撰。按照检测报告的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封面内容、正文内容以及其他的附属材料等。封面的内容对报告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编纂人员需要保障内容的整洁性、简洁性,可以直观反馈报告的核心内容。因此,封面格式中应包括项目名称、日期、委托单位、编制单位等,并在封面上加盖印章,已经获得计量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应附带CMA 计量认证标志,具体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封面内容结构

按照上述内容进行封面格式的确定之后,需要对正文内容进行明确。正文的第一部分,应将环境监测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及参与工作相关人员名单附带到第一页,相关人员承担环境监测报告的相关职责。第二部分则应进行监测报告主体内容的编制,有条理地进行内容阐述,其中包括环境监测项目背景和原因,并对第三方机构和委托机构的情况进行简介,随后对监测的依据、流程、测点、频次、方法、设备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依据评价标准和结果,真实客观地进行上述内容编制。完成详细内容编制之后,需要进行最终阶段的结果分析,根据监测数据、监测图表等分析环境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最终进行环境监测结果的评价,得出最终的结论。附加材料和附加说明需要加盖相应的公章,由相关人员签字,整个报告内容禁止涂改[4]。

第三方机构需要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和格式内容进行编撰,切实保障编撰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标准性,使得符合规范。如出具的报告出现相关问题,则需要重新进行编纂。

3.2 强化报告内容审核

第三方在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出具的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报告的审批,强化对报告的审核,报告审核是保障报告规范、科学、合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审核可以发现报告中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对其进行修订、优化。报告审核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报告审核流程

按照报告审核流程,可以将其分为校验、复核、审核三个流程。为进一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告内容的科学性,首先应进行校验工作。校验主要用于审查数据的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将环境监测的原始数据作为审核的重点内容,报告中不得出现遗漏、错录等问题,监测完成后签字认定,随后进行校验。在此过程中,质控人员主要负责数据的分析,如果存在失控数据则需要重新进行监测,无失控数据后交由业务部门进行上报,并由负责人签字[5]。

监测报告的审核在校验完成之后,审核报告结果表示无问题时,需要交由技术部门进行审查。由技术部门检验监测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并进行签发。在审批之前,如果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比较大,则需要由环保局进行集体研究。报告应严格按照审核流程,经过三级审核未发现问题即可进行发布,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紧急处理或者回收。

三级报告审核在完成前两个步骤后,应进行最终报告的发送。第三方监测机构应设立独立的部门负责监测报告的发送工作,并严格按照“一事一报”的基本原则,完成发送过程中进行登记。按照监测报告类型,如属于委托项目,则仅发送给委托方,期间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发送,并进行报告的留档和储存。

3.3 重视术语学习使用

第三方监测机构应明确单位数据和专业数据在报告之中的使用,强化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基础能力。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报告编制人员对专业术语和单位数据的理解程度不足,无法应用到报告之中,则会使得报告的严谨性、科学性有所降低。因此,第三方监测机构需要重点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报告编制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例如,环境监测机构可从专业能力角度出发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引导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监测技术应用、污染源监测技术要点、环境报告编制概论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切实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相关业务人员报告编制的专业能力。第三方监测机构也要充分关注信息技术在报告编制中的辅助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辅助进行报告的编制,监测部门依托于智能系统、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价值的科学挖掘,在同步提高业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同时,强化环境监测报告的科学性、严谨性。

3.4 优化报告处理流程

应重点强化第三方环境监测报告规范化管理,做好报告的申诉、更正和保存等相关工作。委托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在10d 内进行监测报告内容的申诉,检测到单位在受理相关部门的申诉之后应迅速响应,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报告的内容进行复查,判断报告是否出现失误问题,并根据审查结果给予相关负责人相应的惩罚,及时弥补失误。如果在复核报告后认为其不存在问题,则由技术单位负责进行解释。在环境监测报告的保管上,也应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按照档案的编号进行排序、管理,并注重环境监测报告的保密性。在需要审阅报告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做好报告的借阅登记记录,明确具体时间,避免出现报告遗失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在报告编制和发布上仍存在规范性不足问题,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监测报告时,应仔细研读相关部门发布的环境监测报告标准,在行文方式、报告格式、图文比例上进行优化,并强化监测报告的审核流程,出具更加精准、科学、规范的环境监测报告,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

猜你喜欢

科学性环境监测报告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报告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