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部山区困难地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07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刘凤明
天津市蓟州区林业局 刘凤明
一、天津北部山区基本情况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区县(山区占所在区行政区面积的一半以上),位于天津市最北端,燕山山脉南侧,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降水量640 毫米,无霜期195 天。蓟州区地形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呈阶梯分布,土壤以褐土为主,潮土次之,棕壤、水稻土也有分布。多年来,蓟州区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和生态储备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林地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区森林资源总面积118 万亩,森林覆盖率31.28%,其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56.4%。
二、山区困难地造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蓟州北部山区是较为典型的华北石质山地,其成土母岩主要以石灰岩为主,此类山地的显著特征是土层薄、石砾含量高以及裸岩多。经过多年的荒山造林,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已经得到了有效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分布在干线公路沿线、景区周边及于桥水库周围的干旱阳坡、废弃矿面等困难地类尚未得到全面治理。山区困难地造林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难。山区造林困难地类多数为坡度陡、土层薄以及石砾含量高的干旱阳坡、废弃矿面等,主要分布在高山区域、远山区域,交通不便。虽然有的区域实施过造林工程,但因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保存率较低,难以成林。山区困难地造林不仅成本高、成活难,还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法保障最终造林效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这些困难地类不仅生态和地理位置重要,还是引起扬沙、浮尘的重要因素,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京津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整体景观效果。据有关部门调查,北部山区平均每年流失土壤64.2 万吨,引起的扬沙起尘问题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大量泥沙流入水库,也会造成淤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缺乏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北部山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实施山区造林,尝试过许多方法。有钢钎打孔贴壁造林、条状整地直播造林、穴状整地植苗造林、飞播造林和人工模拟飞播造林等。这些常规的造林方法在一般山地造林效果较好,但在立地条件差和水源不足的困难地,苗木成活率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困难地治理综合配套技术亟待研究探索。
栽植的黄栌苗木
三、对策建议
为解决天津北部山区困难地造林面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提出四点建议:
选择容器苗造林。根据山区立地条件和树种生物学特性,选择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作为造林树种。苗木全部使用容器苗,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侵害和机械损伤,容器不损坏、不散坨。
采取提前深坑蓄水整地方式。整地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于山区灌草覆盖度较大,影响前期整地和苗木成活率。因此,整地前需采取割灌措施,留茬高度控制在10 厘米以下。割灌后沿等高线挖穴,规格为长、宽、深50 厘米×40 厘米×50 厘米,品字形排列,穴的外沿土要高出内沿,形成外高内低的蓄水盆。同时,将穴内挖出的石块和割除的灌草压在外沿,避免因挖穴造成二次水土流失。
应用节水抗旱综合配套技术。栽植苗木的时间选择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雨季,这样既可以减少浇水支出,又可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栽植前用25ppm—50ppm 的GGR 溶液灌根。由于困难地多分布在高山远山,水源条件差,因此苗木栽植后要使用高压泵引水上山技术对苗木浇水,浇足浇透水后覆地膜,四周垒土压实,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蓄水型树盘,地膜上覆石块和灌草,防止夏季高温对苗木的损伤。
加强苗木后期养护。俗话说“造林三分造,七分管”。管护是造林成功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山区困难地造林,管护尤为重要。造林后,要定期查看土壤墒情和苗木成活情况,根据墒情及时浇水,并对有苗木死亡的地块及时开展补植补造,确保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