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璧的“数学题”
2023-03-07段奇清
文/段奇清
2021年,88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王学雷在《“没脾气”的朱先生》一文中说:“朱先生到退休,在她的职称栏里填的一直是讲师。”他说的朱先生是朱良璧。且不说朱先生只是一个普通老师,她的学生中有很多院士,学生们认为,凭着在数学上的非凡成就,朱先生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如此说,是因为早在1945年时年32岁的朱良璧就在当时的国际数学顶尖期刊《数学年刊》发表过论文。该论文让朱良璧成为迄今唯一在《数学年刊》发表过论文的中国女数学家。然而,时代公认的数学天才,却一直没得到更高的职称。或许,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失”,而此“失”却是由于“得”。
1943年,朱良璧有一“得”。因共同的研究兴趣,30岁的她与同在浙江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共结连理。之后,她又有重要一“得”:1958年,浙江新建杭州大学,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功担任副校长,朱良璧也被邀请到杭州大学任教,主讲公共课《高等数学》。1962年,陈建功兼任杭州大学“教师升等委员会”主任,负责全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前一次“得”,是她得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为人生伴侣,以夫妇彼此的真挚感情,谱写了两位数学家平常又不凡的婚姻家庭生活。后一次“得”,或许有人会说,她在职称升等以及获得各种荣誉上能够“近水楼台”了。可丈夫的“得官”,反而令朱良璧有了许多次的“失”。
在家中,陈建功总对妻子说,在职称升等上,你要等一等了。可这一等,就等到了她退休。退休前,有同事对她说:“且不说您潜心治学几十年,培养了一批批数学顶尖人才,在推动我国数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就说在升等上,陈建功不是主张以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吗?”言下之意是,朱良璧的学术水平纵使晋升为院士,也绰绰有余了。
当这话传到陈建功耳边时,他对朱良璧说:“我们要的是,职称升等真正成为激励教师奋发向上的良性机制。然而,只要我在领导位置上,你就要避嫌,这样或许委屈你了,但只能这样。”可直到退休,朱良璧依然只是个讲师。
有人说,在升职一事上,陈建功把朱良璧“雪藏”了。而在同事们的记忆里,“从未在朱良璧那里因职称等事情听到一句抱怨”。
朱良璧在有些方面得到了,在升等上着实是失去了。要说的是,“失”未必不是“得”。她的“失”,能为丈夫分担一些琐事,使得陈建功与苏步青一起创建了“陈苏学派”。她的三子陈翰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余子女也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次子陈翰麟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小女儿陈翰坤是杭州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2021年11月20日,朱良璧因病逝世,享年108岁。
甘心被“雪藏”,是因为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正如有人说,朱良璧大道至简、以德垂范,其言传身教不断影响着家人、学生和身边的人,形成了堪为楷模和懿范的家风和学风,向人们展示了一道极具意义的关于人生得失的“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