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研论文写作的困境和解困之道

2023-03-07曹伟华

英语学习 2023年1期
关键词:选题教研论文

文/ 曹伟华

引言

所谓教研论文写作,就是指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并将教学构思、方法、步骤以及成果等,按照学界公认的写作规范,用文字呈现出来。教研论文能折射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个性特质的教学思想、教学智慧及教学反思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教研论文写作对提升教师教学认知、发展自身专业能力、和更多同行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等有积极意义和独特价值。然而面对教研论文写作,许多教师常陷入“不愿写”“不会写”的尴尬境地,因而无奈地发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

剖析教研论文写作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有意识地去寻求解决之策,进而从困境中解围是许多教师的现实诉求。笔者拟结合自身教研论文写作的经历,从一线教研工作者的视角分享、交流自己对教研论文写作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教研论文写作的困境剖析

教研论文具有规范性、学理性、创新性等特点,因而教研论文的撰写要从选题确定、观点提炼、典型案例选取、理论支撑以及行文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在写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遭遇难以实现选题的创新、难以建立有逻辑的表达结构、难以捕捉教育情境中的写作问题、难以进行规范的专业写作、难以实现对经验的提炼与表达(颜莹,2020)等种种问题。综上所述,笔者将一线教师写作教研论文时容易陷入的三大困境总结如下:

1. 选题之困——写作价值探寻不清

“为何写”是教研论文的写作价值问题,也是教师在进行教研论文写作时首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教育写作将个人的缄默知识转化为可与他人交流的显性公共知识,使个体经验转化为可以被认识、被理解、被实践、被推广的专业成果,实现教师个体研究成果向教学生产力的转化(颜莹,2020)。的确,“教研成果向教学生产力的转化”是教研论文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而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必然与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密不可分。但现实是许多教师每天虽身处丰富的教学实践现场,但因缺乏问题意识,不善于从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炼有价值的选题。临到写作就被选题之困缠绕,不知道为何而写。选题过大、选题模糊、选题陈旧是其典型表现。选题过大则“无从下手”“泛泛而谈”;选题模糊则“雾里看花”“主旨不明”;选题陈旧则“陈词滥调”“难有新意”。

2. 研究之困——写作基石构建不实

明确了“为何写”,教师在写作教研论文时还需要思考“写什么”,即写作内容的建构。在确定选题后,如何围绕选题和小标题选择适切的教学案例、教学理论来进行有理有据地论证成为困扰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的又一个困境。拼凑、直接抄袭等现象在教研论文写作中屡见不鲜。有的教师虽有好的案例,但也仅止步于对案例的简单陈述,不能对案例所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其先进性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与阐述,即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写作基石构建不实,即没有深入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或在研究中缺乏顶层设计、专家引领和理论支撑,对研究主题的发现、研究内容的确立、研究方法的设计、研究成果的提炼不到位,其碎片化、浅表化、经验化的研究成果难以用高质量的论文形式呈现。研究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缺乏研究的写作如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表达之困——写作技能掌握不够

“怎么写”也是教研论文写作的痛点与难点。写作是将内在思想用语言外显化的过程。教研论文的表达应满足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适切性、格式的规范性等要求。然而,审视部分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的现状,文体不明,摘要仅是对文中段落的简单复制,参考文献未正确标注,标题与内容割裂,思路混乱、缺乏逻辑性,概念过多等问题仍普遍存在。

教研论文写作的解困之道

摆脱现实困境,从困境中寻求解困之道已成为教师教研论文写作的应然。笔者认为,解困之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多探寻,发现写作选题

(1)学习理论,发现选题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是教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无论哪种类型的教研论文,都需要基本的教育理论做支撑。但一线部分教师在论文写作时往往是长于案例阐述,短于理论分析。因此,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捕捉、发现写作选题,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通大有裨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的出台为教师的选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如何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如何践行学习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教研论文写作选题。再如《英语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英语教与学》《小学教学设计(英语)》等英语教学领域的专业期刊也给出了具体的选题方向和指引。此外,教育学、心理学、二语学习理论等基础理论书籍也能提升教师的思想高度,拓展其教育视野,使其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审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发现有价值的选题。

如笔者在阅读兰良平、韩刚所著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互动性交流视角》一书后,对书中提及的“主题开发”产生共鸣。据此,笔者带领课题组教师对“写作主题开发”这一选题进行课堂实践研究,最终形成《小学英语写作主题开发的策略》一文。同样地,《基于课标的课程内容开发、组织与实施策略》一文的选题也是源自《义教课标》中“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这一课程理念。

(2)实践观察,发现选题

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每天都有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和故事发生。增强问题意识,就可从教学实践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中发现论文选题。具备问题意识的教师会对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产生探究的意愿和动力,进而持续关注这些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在此过程中酝酿写论文的话题(裴栓保,2020)。因此,大到课例研讨、教材文本解读,小到一个活动的设计、一次偶然的教学生成,甚至一个教学片段都是选题的丰富资源。如笔者在平时的听课调研中发现,对话类语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本信息提取,轻对话交际功能”这一共性问题,为此笔者开展了区域“对话类语篇教学”的专题研究并撰写《译林版〈英语〉Story Time 板块中对话类语篇的教学策略》一文。此选题正是源自对教学现场问题的发现,是一次基于教学问题的行动研究及写作。

2. 微研究,夯实写作基石

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学研究过程的一种回顾、梳理或建构(颜莹,2020)。可见,好文章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或“凑”出来的。研究是教研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石,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线教师可基于自身的研究能力,从兴趣出发开展“微研究”。“微研究”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深挖式研究。即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维度和视角进行“小而深”的研究,进而逐步形成对该研究主题的新认识、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等。

(1)横向研究,创新内容

主题一般是一个范畴比较大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维度也较为丰富。一线教师开展微研究的策略之一是做同一主题的横向研究,创新研究内容。如笔者在开展《支架加载: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时就采用了横向研究方式。研究过程如下:

首先,围绕主题,确定研究内容。课题组围绕“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这一大主题确定了“写作支架搭建”“写作主题开发”“写作教学策略探究”“写作评价指标设计”这四个重点研究内容。

然后,聚焦重点,做实研究过程。课题组每学年确定一到两个重点研究内容,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讨、沙龙论坛等多种方式做实研究过程。如针对“写作支架搭建”这一研究内容,笔者带领课题组老师围绕“搭什么”(支架搭建内容)、“怎么搭”(支架搭建时机和表现形式)、“搭得怎么样”(支架搭建的评价)三方面,深入研究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英语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操作。

最后,整理归纳,提炼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理论,对研究过程中的案例进行反思、梳理,提炼论文选题与观点,并积累典型案例,为论文撰写做准备是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一环。笔者发表的《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支架为媒,助力写作——例谈支架式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小学英语写作主题开发的策略》《小学英语话题写作的教学策略》等多篇教研论文就是在持续的、对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维度的进阶式同质研究过程中创作而成的。

(2)纵向研究,创新视角

除了开展同一主题下的横向研究之外,教师也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同一主题进行纵向研究。此类研究的思路是将同一主题放置到更多的研究领域进行多角度的研究,通过异质研究方式产生研究价值,拓宽研究视野。

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研究选题。笔者对“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小学英语教学变革的区域研究”这一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就采用了纵向研究法,即通过对“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变革”相关文献的深度解读,将两者有机关联并提炼关联要素,架构“学习目标的素养化研究”“学习内容的整合化研究”“学习任务的结构化研究”“学习评价的多元化研究”四项重点研究内容。这些研究内容将“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嵌入其中,是对活动观理论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评价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这就是一种纵向研究思路。相比于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本身进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从更宽泛的领域、更广阔的视角将活动观理论进行应用乃至创新研究,从而发现、催生新的思想、观点、策略和方法,为教研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石。

3. 精表达,提升写作技能

(1)精中守规,提升规范

论文写作的表达之“精”首先体现在内容的规范性上。规范性是论文写作的基本守则。教研论文有教育叙事、教育论文、教学案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有其不同的文本特征和写作规范。在写作教研论文时,教师首先要确定论文类型,并依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普适性的文本表达。例如,教育叙事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教育感悟;教育论文通常是先直接摆明观点并进行论述和阐释,再结合例证来印证观点,从抽象到具体;教学案例是通过典型事例来抽取出普遍规律,写作一般运用归纳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等(颜莹,2020)。不同类型的教研论文虽有其差异性,但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通用的写作规范。如一篇论文通常包含题目、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注释、参考文献等基本要素。教师在写作时应尽量遵守通用规范和个性规范,彰显学术论文的理性色彩。

(2)精中求创,提升技能

论文写作的表达之“精”还指内容的创新性。创新性是优质论文的至高境界。创新可以是论文类型的创新,如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也可以是写作方式的创新,如基于教学理念的展示性写作、基于教学经历的串连式写作、基于教学问题的行动性写作、基于教学实录的反思性写作等(陈洪义,2018);还可以是写作技巧的创新,如深加工、新加工、联加工、逆加工、精加工等(张斗和,2013)。此外,创新也可以具体体现在一篇论文中,表现为选题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等;甚至文中一个局部片段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体现创新,如论文的导入可采用多种写作方法,教师可用真实事件、典型实例和提问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或者通过介绍研究背景、引用名家名言、借用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导入等。

笔者曾指导教师撰写《例谈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课内外整合策略》一文。该论文框架如下:① 故事元素的概念化——“概括”和“验证”;② 故事情节的生成化——“还原”和“创造”;③ 故事表达的技能化——“赏读”和“运用”。从论文题目来看,研究方式(例谈,即案例研究法)、研究范围(小学英语)、研究内容(故事教学)、研究策略(课内外整合)一目了然,研究主旨非常明确,“课内外整合策略”这一研究视角也有一定的新意。从论文框架来看,三个分论点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故事教学课内外整合策略”这个主题从故事元素、故事情节、故事表达进行了多角度论证,并提出了鲜明、具体的操作策略,如“概括”和“验证”等,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行文方式来看,每个小标题的段落都采用了“概念注释+教学片段描述+分析与思考”的行文路径。“概念注释”是对具体策略的定义与说明,“教学片段描述”是支撑此观点的具体例证,“分析与思考”旨在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阐述其操作背后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效果。概念说明、案例论证、分析说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论点、论据、论证在教研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使得论文表述严密而有序。因此了解写作规范,提升表达技能,在精表达中提升教研论文的写作品质也是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结语

教研论文写作可以为教师架构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助力教师成为理性的实践者。循着“学习积淀—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持续写作”的路径,相信教师一定能找到论文写作的解困之道,从而实现突围,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与精彩。

猜你喜欢

选题教研论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