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用型向日葵新品种近葵1 号的选育

2023-03-06周利斌卯旭辉金文杰刘瑞媛

中国种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病株抗病性向日葵

曲 颖 周利斌 卯旭辉 杜 艳 金文杰 刘瑞媛

(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 730000;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兰州 730070)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L.)是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具有较高的含油率,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葵花籽油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易被人体吸收,是国际公认的保健型食用油。向日葵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年来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经济作物。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稳定在100 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区[1-2]。随着产业规模化的形成,向日葵已经发展成为甘肃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3]。近年来,由于向日葵种植相对集中、重茬种植普遍,导致病虫害严重,加之引进品种价格高、品种老旧退化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油葵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抗病性强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油葵新品种[4]。重离子束是一种高效的物理诱变源,能够诱发基因突变,与常规X-射线及伽马射线相比,具有诱变效率高、变异性状丰富且易稳定的特点[5-6]。多年的育种实践证实重离子束在植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改良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目前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观赏植物、中药材等植物育种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9]。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重离子束诱变技术结合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稳产、含油率高、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油用型向日葵近葵1 号,并于2019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DP 向日葵(2019)620187。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HA 的选育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提供的碳离子束对自有保持系J10B 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在辐照后代中筛选早熟、健壮、抗病的优良单株。在20Gy 辐照组的M3群体中选育出较对照早熟5d 左右的突变株,同时与不育系J10A 测交鉴定育性。经过连续6 代南繁北育、自交和回交选择,选育出农艺性状一致、生长整齐、表现稳定的不育系HA 和同型保持系HB。

1.2 恢复系f4010122 的选育利用碳离子束辐照自有恢复系R6,在辐照后代中筛选株高较矮、花粉量大、抗性强、分枝多的优良单株,经过连续6 代自交筛选、与不育系J10A 进行测交鉴定恢复性,从40Gy 辐照组后代选育出比对照矮10cm左右,田间整齐一致、花粉量大、抗性强的恢复系。该恢复系生育期110d左右,株高150cm,分枝数19~23 个,叶片数29~33片,叶色中等绿色,舌状花冠黄色,管状花黄色,花粉量大,单株开花时间较长,果盘微凸,主果盘直径11~13cm,籽粒黑色,百粒重3.9g,恢复率100%。

1.3 选育过程2012 年以不育系HA 为母本,以包括恢复系f4010122 在内的18 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13 年进行杂交组合鉴定及产量比较试验,其中组合JK01(HA×f4010122)优于其他组合:综合性状突出,含油率高,抗病性好。2014-2015 年参加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持的多点区域试验,2016年进行了生产试验,该杂交组合综合表现稳定,命名为近葵1 号,2019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编号:GDP 向日葵(2019)620187。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性状近葵1 号平均生育期117d,生育期整齐度好,株高160cm,叶片数29.6,茎粗2.3cm,幼茎花青苷色中等,叶片心形、绿色,叶缘规则中等锯齿,舌状花中等黄色,柱头花青苷色弱,管状花橘黄色,花盘平展,盘径17.5cm,花盘倾斜度3 级,结实率91.3%,单株粒重84.7g,百粒重7.1g,出仁率76.6%,籽粒黑色有条纹。

2.2 品质2015 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测试中心测定,近葵1 号籽实含油率50.74%,粗蛋白16.6%,含水量4.0%。

2.3 抗病性2015-2018 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近葵1 号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病性鉴定,菌核病病株率10.00%,病情指数1.11;黄萎病病株率1.85%,病情指数0.46;霜霉病病叶率22.83%,病情指数3.02;褐斑病病株率27.87%,病情指数6.34;黑斑病病株率14.92%,病情指数2.95。

2.3 转基因成分检测利用PCR 技术对近葵1 号进行转基因通用元件CaMV35S启动子、NOS启动子、NOS终止子、NPTII基因、GUS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不含转基因成分。

3 产量表现

2014-2015 年参加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持的在甘肃省靖远、民勤、景泰、酒泉、天水、环县等地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2014 年近葵1 号每667m2平均产量242.90kg,较对照陇葵杂2 号增产9.1%;2015 年近葵1 号平均产量274.84kg,较对照陇葵杂2 号增产5.5%;2 年平均产量258.87kg,较对照陇葵杂2 号增产7.3%,稳产性好。2016 年在甘肃省玉门、武威、金昌、景泰、靖远进行了5 点生产试验,5 点均表现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262.20kg,比对照陇葵杂2 号增产8.9%。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忌选用黏性土壤。实行3 年以上的轮作,前茬以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为宜,严忌连茬和重茬,否则会加重病虫害,影响产量。前茬作物收获后灭茬深耕,有条件的要进行冬灌。早春及时耙耕保墒,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无残茬和废弃地膜,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条件。结合整地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1000~2000kg、磷酸二铵10~15kg、硫酸钾5kg、尿素10kg。

4.2 适时播种及合理密植甘肃省适宜播期一般在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同类型生态区5cm 地温连续5d 稳定在5℃以上即可播种,采用穴播,播种深度一般为3~5cm,每穴1~2 粒,等行距(50cm)或者宽窄行(60cm×40cm)种植,一般保苗4000~4500 株/667m2。

4.3 加强田间管理2~3 对真叶时完成间苗、定苗。间苗除去弱苗、病苗,每穴留1 株壮苗。生育期一般中耕除草2 次,结合定苗首次中耕,株高30cm左右第2 次中耕除草,中后期根据田间情况及时除草。苗期控制浇水,进行蹲苗;现蕾期结合灌水,每667m2追施氮肥10kg,全生育期浇水3~4 次。

4.4 病虫害等防治加强病、虫、鸟、鼠等为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向日葵病害主要是菌核病、锈病、黄萎病。通过轮作倒茬、调节播期、合理施肥,播种前辅助药物拌种、花期喷施药剂、收获后取出病株进行防治。

4.5 收获向日葵中上部茎秆和花盘背面变为黄白色,籽粒充实坚硬,即为油葵收获期。收获后及时晾晒、储藏,防止发霉变质造成损失。

4.6 适宜地区及季节适宜在甘肃省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春季种植。

猜你喜欢

病株抗病性向日葵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向日葵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向日葵
向日葵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
西瓜双砧嫁接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