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式种业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路径

2023-03-06李章波王亚鑫

中国种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种业现代化

张 钧 郭 娇 申 汉 李章波 张 飞 李 莎 王亚鑫

(1 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 017000;2 内蒙古自治区种子协会,呼和浩特 0100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自此中国开启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征程。种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2]。中国式种业现代化应该是基础扎实、全方位、系统性、无短板的现代化,据此提出5 项路径举措。

1 确保种业发展顶层设计、政策供给的现代化

1.1 中国式种业现代化必须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的现代化所谓高质量就是要明确目标任务,路径探求,政策举措必须尊重客观,敬畏科学,遵循规律。基于二十大报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1],面对农作物、农产品单产、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现状,面对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国情,面对种业存在“卡脖子”问题的危情,确定增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和目标是中国式种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种业发展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和规律,总书记吹响“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号角,说明之前的努力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若沿用惯性思维,不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激发动能,突破各类瓶颈,种业现代化愿景就难以如期完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新目标任务。新时代党中央已经明确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种业振兴的主体必定也是企业,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种业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亟需建立对企业的基本信任和激励。企业提升速度和发展水平取决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国家在保障种业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需构建种业现代化良性发展竞争的环境和秩序,提供充分的支持力度,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得种业主体通过提升发展,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尽快实现种业自立自强。

1.2 制定种业振兴法中国式种业现代化需首先完成法规的现代化,软实力的现代化。提升我国种业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为安全发展,全面振兴奠定制度性基础。

种业振兴是必须要超前完成的任务,没有种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因此亟需一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具备先导动能的保障性法律,引导种业现代化在法制条件下有序推进。如果法规的约束性、规范性、惩治性条款完整详尽且具体,但支持性、促进性、激励性条款不具刚性,到位程度不量化,落地就可能随机变通,法规支撑条件促进动能就会失衡,就不可能高质量健康发展。

将现有的有利于目标任务实现的法规、政策保留,不利的坚决废除。落实习总书记指示:“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不能自身设障“卡脖子”。

1.3 制定中国种业2022-2035-2050 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国家将2035 年确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从现在开始仅有13 年时间。我国的制度优势,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项事业发展,立足长远,以国家力量攻坚克难,突破瓶颈。规划需确保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持久性,体现一以贯之的中国节奏。明确种业振兴和翻身仗的目标任务,将其内容清单化、指标化、标准化,形成目标导向,划分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明确主体职责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按期完成,将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就像我国的北斗导航产业、航天事业,自成体系,系统化推进,持续创新,稳健提升,大踏步前进。

2 种业人力资源的现代化

2.1 国家统筹种业现代化人才建设充分认识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教兴种、人才强种、创新驱动赋能种业现代化。

2.2 切实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精神不拘一格,遴选、挖掘、培养一批种业战略型与科技创新型企业家和科学家,提供可以发挥其才能的全要素平台,促使其为国家种业振兴及现代化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当年原子弹,当今大飞机项目、航天工程,就是选准了人,搭建了平台,获得最终成功。人才是第一资源,种业也不例外。扶优企业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激励人才。

2.3 提前布局和落实种业人才建设行动种业是高科技产业,现在的人才科技支撑,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是有时间要求的,因此种业人才的建设需提前布局和行动。政策引导、学校培养、企业培训、待遇等条件创备,需要实实在在推动。依靠现有种子企业建设种业现代化人才不现实。人才要素吸引需高于其他行业,否则,种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工作环境艰苦、条件差、待遇水平低,人才虹吸流不可能出现。只有吸引青年人无后顾之忧地向种业方向流动,种业现代化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3 运行体制机制的现代化

3.1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整合、并购、重组、混改可以承接种业现代化任务且具备发展潜能,可以大兵团作战的创新主体。由这些主体去构建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种子生产繁育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市场推广服务体系及产业链体系。唯此,才可以做到质量与效率兼顾,投入效率最优化、最大化,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要求。

种业现代化是一项扎扎实实的系统工程,创新主体的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分工及协同,均不能停留在研讨层面,需加速推动与推进。减少内耗,聚焦聚力,彻底打破种业资源分散切割运行的现状。

3.2 优化升级种业创新运营平台种子是遗传产品,受变异、气候、环境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是客观规律。僵化地围绕品种这个不确定性要素使力,既不是新发展理念,更不是新发展格局。这方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种业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将高通量、工程化、大投入、系统化作为种业创新链构筑的前提条件。将全部力量集聚在稳定性、可控性方面,确保实现预期。分散的中小种业企业不可能承担种业现代化重任,需尽快用法规的力量规范理顺,有助于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与其打击侵权套包,不如彻底整治违法乱纪企业,根除侵权套包存在的温床。

3.3 跳出种业构筑种业落实习总书记指示,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将种业发展融入大农业粮食和农产品链条,打造全新的科技型、服务型、自强型种业价值链。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着力竞优培育创新链主企业,引导促使其战略体系完整清晰,人才队伍专业化,创新研发工程化,生产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精准化,系统数字化。

唯有破局,才会实现中国式种业现代化。当今,引领种业现代化潮流的西方种业,独立支撑的极少,均是融入农化或农产品产业,成为有机组成部分集团化运营,投入、风控机制成熟,市场、产业基础扎实,服务支持能力强大,开疆拓土所向披靡,形成良性运营的发展格局。基于我国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产业,探索融入粮食或农产品产业链发展,不失为中国式种业现代化的上策。

4 要素支撑的现代化

4.1 资本要素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基于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国情,建议国家设立种业振兴专项国债基金,建立以市场化机制运行的现代化投入机制,既可以解决当下种业投入不足,投入机制不畅问题,又不增加国家财政压力。一方面确保种业现代化进程不受制于资金短板,又可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家资金的投入需科学合理,做到整体有规划、管理有举措、投入可持续、业绩可考核、设备可共享,聚力基础性、战略性平台或链主企业。避免重复投资,不宜支持没有基本战略和无长远科学规划的企业。切割性的项目运行机制,导致内耗式竞争,是不可取的短期行为。

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应区别西方国家基本依靠纯社会资本驱动的现代化。逐利是资本的本质,显然,国家战略性产业,不应完全依赖社会资本的力量。

4.2 政策要素种业发展所需的耕地、财政、金融、环保、人力资源等支撑要素,没有重点之分,只有数量之分,必须按比例清晰明确均衡供给,用法规和可考核的指标独立量化支持,做到无短板。

对真正沉下心去搞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需支持他们专心练“内功”,协调、汇报、浮夸、炒作不是他们的本能,引导鼓励种业人专心干事,不要让其去做不擅长的事情。

4.3 职责要素种业涉及每一块地,每一个种植业者,每一个生态区域,直通基层。地方政府对种业现代化的职责必须清晰明确。同样需要指标量化可考核,党政同责。否则停留在口号层面,难于落实。《种子法》第八章扶持措施落地、实操等方面,还需下大功夫,努力完善。

5 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的现代化

种业现代化是国家战略,种业安全要列入“国家安全体系”。对资本热捧的种业企业或种业技术必须全面、科学、客观评估,不能盲从。种业监管必须建立在服务、促进、有为的基础上,监管技能必须专业、规范、明确,还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水平。监管重点应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中国式种业现代化,要把实现种业现代化确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目标,从种业自主创新中挖潜力、要增量,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3]。

猜你喜欢

中国式种业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