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3-03-06黄中常
1 选种和种子处理技术
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是保证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的重要基础,种植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科学选择玉米品种。选种时,应结合各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优选适合在该种植区进行种植,可选择相关农业部门推广的良种,在其指导之下,从正规渠道购买。保证所购入的种子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后期的种植产量有保障。
播种前需要做好种子处理,为后期的玉米发芽率的提高和病虫害的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及时的去除干瘪、残缺的玉米种,首选颗粒饱满、光泽度高的种子。
可以适当进行晒种,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存在的细菌,这有助于提高发芽率,并且预防病虫害可能对玉米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晒种除了能够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外,还能够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由此能够提高发芽率并促进其尽快出苗;其次可做好浸种工作,促进种子进行新陈代谢,激发其生长活力,加速出苗,培育齐苗壮苗。具体可选择播前1天进行温水浸种,将种子置于45~50℃温水中浸泡6~10 h。之后取出置于阴凉处均匀摊开晾干,继而去做播种工作;为有效防控各种病虫害,还需选择药剂进行拌种,在防控地下害虫的同时,可以预防和各种病害的出现,像应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有效预防黑穗病。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拌种,能够防控多种病虫害。
2 播种技术
为保障玉米的产量,应首选肥力好的地块以促进玉米高产稳产。注意所种植的地块应具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征,为玉米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种植前应先做好土壤深翻,改善土壤的透气性。玉米不适合进行连茬播种,否则会出现多种病虫害,制约其产量和生长质量,所以需要做好玉米的轮作,并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做好清地工作,清除田间前茬作物的根茎、石头等,粉碎大的土块。
当前可以对通透栽培技术做好科学的应用。该项技术即选择抗逆性强、高产、抗病害能力强的种子进行种植,采取大垄宽窄行、间作的方式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玉米更加充分的利用光热等资源,促进植株通风,后期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保障。科学控制玉米的种植密度即能能够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存活率,改善田间的透光条件、通风效果,增加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产量就更有保障。
3 水土肥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肥管理,避免水肥失衡,影响玉米养分的吸收。种植工作进行时,应结合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实际,做好水肥管理。
3.1 施肥技术
首先,在种植工作进行前,应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施加适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为后期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育苗期可结合生长实际,有选择性施肥。通常在玉米长出3~4片叶片的候,可适当追肥。小苗、弱苗的地块,适当多施,但应该避免出现烧苗的情况。
拔节期,应及时施拔节肥,促进玉米根、茎、叶的生长。拔节肥可在玉米植株长出7~9片叶片时进行,肥料首选有机肥、氮肥,辅助増施适量钾、镁肥料,促进根系的生长,降低空秆与倒伏情况的出现概率。
大喇叭口期是其雌雄花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促进果穗质量的提高,结出更多籽粒。所以应及时做好追肥工作。
玉米果穗吐丝前需及时増施粒肥,具体可选择氮肥、钾肥、磷肥等肥料,能够促进玉米更好的生长。
3.2 灌溉技术
玉米的生长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大,生长过程中,可结合自然降水,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灌溉。干旱缺水易造成玉米生长迟缓,导致玉米的茎秆矮,叶片小,影响其光合作用,最终影响玉米结穗粒数和粒重。反之,水分过多,会对土壤透气性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玉米出现倒伏的情况。因此应科学做好灌溉工作。通常,玉米苗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不高,可结合种植情况,灌溉少量的水。孕穗期需水量大,叶面蒸腾作用加剧,可适当提高灌溉量。抽雄开花时期同样是玉米需水量的关键期,该阶段需要结合实际,科学做好灌溉。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新型灌溉技术的应用于实际的灌溉工作中,像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一项高效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灌溉的科学性,同时有良好的节水效能,适合在广大种植区进行推广与应用。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气候特征、土壤墒情等,对技术做好科学应用,满足玉米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促进玉米增产。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现阶段,很多种植人员对于病虫害类型以及防控技术等掌握不到位,导致在面对病虫害时难得有针对性防控,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该现状,当前还需结合种植实际,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科学应用,提高防治效果,促进玉米生长。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常见的玉米病害和虫害类型多种多样,防控过程中,还需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4.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能够较好的消灭病虫害,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借助物理因素,有效抑制病虫的生长。例如,借助害虫的趋黄性、趋光性等特征,科学应用粘虫板、杀虫灯等,能有效诱杀害虫,当前在很多种植区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4.2 化学防治技术
当前化学防治依然是主要的防治技术,对化学药品进行科学应用,防治效果好、见效快。但是会对环境以及玉米质量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做药物选择时,应首选低毒高效的化学药物,提高药物使用的针对性,提高防控效果。
防治蓟马、蚜虫、灰飞虱等害虫,可应用噻虫嗪、吡虫啉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能够科学防治各种虫害;防治玉米螟,可选择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是四氯虫酰胺等杀虫剂进行喷施;蚜虫可选择5%吡虫啉乳油1 200~2 000倍液,10%啶虫脒4 000~6 000倍液等药物防控。
防治纹枯病可选择28%多菌灵100 g,兑水50 kg对准发病茎秆中下部分进行喷雾,间隔1周使用1次;防治青枯病,应选择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根腐病可选择58%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4.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同样是一种有效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现阶段要重视该技术的应用,科学防控病虫害,同时避免对种植环境以及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当前,依靠引进天敌的方式,能够较好的消灭病虫害。像科学引进赤眼蜂,可有效防控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蚜虫的天敌瓢虫、食蚜蝇、蜘蛛等,均可以通过引进如下天敌去进行防治。另外,先阶段各种生物制剂的应用,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防治效果好,对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