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023-03-06陈克武
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为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批粮食和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水资源是农村生产方式中缺一不可的资源,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之本。要达到农业节约用水的目的,首要就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尽管中国水资源总量充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可支配水资源相对较小,所以淡水资源使用存在相当大的压力,其中最大压力来源于的是农作物种植灌溉方面。本章就农田水利浇灌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1 农田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日益增加,伴随着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人们对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淡水资源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当前,水资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需要促使人们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意义,因为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一旦出现,必然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影响,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节水方法是重要的。
农业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水资源,尤其是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为了保证农业能够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呼吁社会甚至全人类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上来,避免出现水资源危机。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主要的灌溉方式为井灌,不仅会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会对地下水的自动循环也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灌溉的过程中,需要对灌溉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以达到节水目的。
2 农田水利灌溉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
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其难度和投资也千差万别,部分水利工程修建甚至需要在山区开展,所以一些地区的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另外,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特别是甘肃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工程建设投资较大,水利配套设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环境条件,多数工程最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顺利完成。尽管甘肃地区已经建设了景电工程,但处于末端的农业生产区,渠道等辅助设施建设质量较差或者缺少,水利资源利用效率无法有效提高,比如,渠道或者输水管道建设采用混凝土来做内衬,长时间使用之后往往会产生管道坍塌的现象,同时,还会造成管道的水资源效率下降,使得水利工程节水的目的不能得以实现。
2.2 灌溉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中国水利建设灌溉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当地水利灌溉管理机构没有灌溉的决策权,因此,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征收灌溉水费,但这种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水利灌溉管理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会引导农户使用超过其需求的水量,并以此收取更多水费,这不但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消耗增加,而且还会影响水价,从而造成水价失衡问题,影响节约用水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农业部门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重点关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在资金上也予以了必要的支持。但由于投资成本和农业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不对等,加之部分地区县级人民政府财力支出的相对困难,使投放在农业水利建设中的经费受到了限制。同时随着税收政策,将农业税逐步取消,农户开展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遭到了挫伤,部分地区的农民认为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环境、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国家和政府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而农户自身不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然而,农民群众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重点人群,其对农业水利建设的漠视,使得节水灌溉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随着农村义务工制度的废除,农村水利工程资金投入途径有限,对农田节水灌溉事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4 农民本身对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农副产品的售价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不少的农户在种植业上的积极性降低,农村大量青壮年都到城市发展,农业生产面临极大的压力。尤其是水利工程在资金征集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农民生产用水所需成本激增。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下,粮食作物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其价格长期以来稳定在合理的区间,靠农产品很难发家致富。不少的农业工作者认为到城镇工作更加赚钱,这也是造成农户对水利工程建设热情不高的重要因素。
2.5 管护运行与技术保障不到位
节水灌溉运营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机构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同时还必须持续地做好技术培训,才能管理和运营好农田灌溉系统。截止到2018年底,甘肃地区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已超过30处,但总体运营使用状况仍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的使用单位并未设立管护组织,且管护体制并不规范,也缺少专门人员。在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过程中,操作人员简单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即开始上岗运行,但后续操作训练和日常维护与保养技术训练等基本工作却都没有及时完成,使得在设备操作过程中时常因为操作错误发生设备故障,而平时维修与保养技术训练不过关也使得这些设备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维修,由此降低了节水灌溉工程使用效率。
3 解决中国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着重加强基础配套项目的规划建设,即在基础配套的过程中有所规划、有所注重。首先,建立了完备的农田水利工程浇灌基础建设的规划体系,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的遵照规划实施,以减少不必要工程成本。同时,还要有可行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即根据各个区域的自然状况实施具体的基础设施工程,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充分的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基于此,在规划性和针对性的引导下能够更有效的推动田地水利工程浇灌基础配套的建设。
3.2 创新管理机制
中国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相对混乱,存在土地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权不明确的弊端,进一步强化对农田灌溉项目的监督管理力量,全面推进建设,逐步变简单管理机制为复合型、多元化的管理机制。采取“管理必到位,错位必问责”的管理理念,层层签定工程目标责任状,明确有关机构或人员职能。实行严格的工程现场检查和质量抽检制度,对出现严重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工程,立即责成各有关单位按程序整改;对每个项目的前期工程设计、立项批准、规划执行等,全过程地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规范。工程项目单位和县(区)水利部门对验收合格后的工程,按照国家相关规范交由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并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和管护机制,以保证工程长期发挥经济效益。
3.3 加大资金注入
在强化资金管理这一环节上必须要重点考虑,既要增强农民自己的资金积累实力,又要增强政府对资本的吸引实力,吸纳外部资本,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以便于为农田水利灌溉事业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第一,要加大对资本的投入,即通过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农田水利灌溉事业上,比如,通过从农村土地流转资金和其他的农业资本中提取一些资本来扶持农田水利浇灌,从而推动农田水利浇灌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也要拓宽资本的来源,在当前农田水利浇灌资本获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以得到更多的外在资本渠道,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入当地企业来投资水利工程,并将获得收益合理分配,保证水利灌溉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第三,加强对资本的运用与管理,以形成完备的资金管理体系,即根据当前农田水利浇灌的基本状况实施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各种资本实施综合性的管理与运用,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可以提出若干优惠性政策与制度,使各个地域的农田水利浇灌可以享受到政策福利,促使水利灌溉专项资本可以获得最合理的运用。
3.4 有效提升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当前,基层管理机关因为工作人员和办公费用的双重紧缺等现实问题,对田间水利工程浇灌管理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导致许多农户对田间水利工程浇灌技术的认识较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田间水力浇灌工作的顺利发展。为此,有关机关可以在其管辖区域内,主动举办田间水利工程浇灌知识讲座,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参加田间水利工程浇灌的积极性,并促使农民认识到水利灌溉重要性。具体可从如下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紧密结合各个村镇等的基层用水状况组建农村浇灌用水协会,为农民创造了主动参加农水浇灌管理活动的机会,进入过程或管理环节后如果出现了重大困难问题,也要及早提出挽救对策;另一方面,根据以往的农田水利浇灌经验,主动建立了准确的科学管理目标,从而积极地促进灌溉工作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灌溉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反哺给当地农民,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激发农民的工作积极性。
3.5 加大专业科技研发
农田节水灌溉科技蓬勃发展至今,根据不同的浇灌模式,输浆管、阀件、装置和系统等类型很多,参差不齐,根据目前全国各地的已建工程项目情况,受平均投资投入标准的影响,智能化程度还不高,标准化过程不健全,监测管理工作与数据收集的条件也极差。因此今后建设工程中应适当增加投资投入标准,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粮食作物生长发育要求,因地制宜选用耕地节水灌溉系统。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1)利用现代化设施远程管理和通过土地墒情、温湿度数据传感、采集等先进技术设施实施监测管理工作,以确保及时适量保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水分,从而达到节水灌溉智能化;(2)选用耐磨、耐久性较高的铁合金管件阀套和工程塑料;(3)积极技术创新,引进适合于当地现实的新科技、新工艺,并积极调动工程技术研究与技术人员的开拓创新积极作用,以推动农田水利与灌溉工程的良性发展:;(4)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水平,同时让科技施工人员进行知识创新,并调整知识结构,以建立一支更加专业化的工程技术团队。
综上所述,国家农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和农户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将对整个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根据中国农田水利灌溉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深刻的研究,并制定出完善的解决办法,对其妥当的处理,对我传统防治的农业灌水方法、浇灌技术等加以改造,提高农田灌溉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节省更多的自然资源,促进中国的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