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流程提高中小型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

2023-03-06谢明皓江苏和和新材料股份有限企业

管理学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流程效率优化

谢明皓 江苏和和新材料股份有限企业

一、流程优化概述

(一)流程优化的定义

流程优化是基于现实,以流程为导向,明确职责权限和内容,在循序渐进中进行价值增值,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面向客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即结果导向)。

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不论是对流程的优化还是对其中部分的变更,都要通过优化环节、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和保障安全等手段,创造效益。

(二)流程优化的目的

流程优化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效益。从精益生产的角度看,效益=效率×效果。效率即流程运行的速度,体现在流程的质量上,引申为过程的尽善尽美;效果即流程运行的结果,体现在流程的成本上,引申为结果的利润最大化。

二、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性

(一)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更多挑战

我国中小型企业经过20 世纪80 年代黄金时期的高速发展后,企业的规模、产品的产量和客户的数量得到了迅速增长。但是,后续的“无力感”,即经营管理的不规范、人才的匮乏、信息差加剧和内耗严重等问题,不断向企业袭来。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客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需要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响应,及时对经营管理进行调整。

(二)流程优化是解决中小型企业发展问题的关键

中小型企业中有部分属于“家族式”企业,“裙带关系”和“公私不分明”等问题至今仍然存在,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在长时间的运营过程中,其实已经有了一套运作流程,但是这套运作流程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依靠市场(或客户)对它的肯定。其中,市场(或客户)对它的肯定,是以购买它的产品(或服务)的形式体现的。那么,主流程COP(即客户导向过程)、辅助流程SP(即支持过程,控制COP 风险)和MOP(即管理过程,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三个流程最终为企业产出了适合于客户的产品(或服务),在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均有流程优化的影子,为企业的效益增加提供了保障。

(三)流程优化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管理中的“扯皮”“踢皮球”等现象时有发生,抓住流程运行的漏洞而“互相甩锅”,部门之间的“本位”思想影响部门间合作效率的情况比比皆是。除了各部门负责人有“系统性思维”可以解决问题,流程的优化也是一种便捷的解决思路。

流程优化不仅是对流程“打补丁”,而且是通过SWOT 分析法,对已运行的流程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对相应的风险和机遇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寻找运行中的问题点,制订出最优解决方案,明确各业务流程小组的职责权限及交叉的工作内容,减少企业的内耗。

流程运行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以及相对应的风险和机遇,可以是企业级别的,也可以是部门级别的,或是针对个人而言的。

三、通过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

(一)以经营数据作为流程优化的出发点

中小型企业的流程管理是运营管理的重点,流程是流程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任何一家企业的业务都需要由流程驱动,根据特定条件,流程将相关数据从一部门或岗位输送到其他部门或岗位,得到相应的结果,并再次返回到之前的部门或岗位。在此过程中如果流程运转不畅,会直接导致企业运营不畅[1]。

在ISO 标准中提出了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即七大管理原则,包括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和询证决策等。经营数据既是询证决策中决策的“证”,也是领导支持和全员参与的支撑和最终目的。COP 过程中包括生产数据、预估的市场需求量和设计开发的成本数据;MOP 过程中包括经营数据和销售数据;SP 过程中包括人力成本数据、基础设施成本数据和原材料采购成本数据等。

流程运行的好坏虽不能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盈亏,但是流程把控的是一个个经营数据,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经营数据的分析,比如单位时间附加值和人员单位工资进行对比,确认人员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以及调整后期工作内容等。因此,当经营数据连续出现异常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就应通过流程优化调整异常的经营数据。

(二)运用项目思维优化流程,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

项目的五大要素包括范围、组织结构、质量、费用和时间进度。项目思维是指通过定义明确的项目目标范围,即项目可交付的成果、对该成果的质量要求以及完成该成果需要的时间和费用,组织团队,分解项目指标,分析项目风险,总体策划项目流程计划,最终实现目标的思维方式。

流程优化阶段需要考虑项目管理的五大要素,在进行三重约束(即时间最短、费用最低和质量最好)的同时,还要让利益相关方满意。其中,利益相关方不仅包括直接相关人员,还包括间接相关人员。通过互利的相关方关系,提高流程在运行过程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在“关系管理”中,先识别出关键相关方和一般相关方,在确立相关方关系时,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建立通畅和开放的沟通渠道,确定联合改进的方式,对流程进行优化。

(三)多维度优化流程

流程优化主要是企业通过深入思考业务流程,对其重新设计,目的是改善企业的运营管理条件,使企业更适应新时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C 时代(客户、竞争、变化)的发展要求。流程优化实际上是优化企业业务模式,优化的最终结果属于“流程模式+流程清单”,可以看作流程优化方案,要求企业从多维度合理选择[2]。

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的战略,流程优化和企业战略保持一致,通过自上而下的选择,分解企业战略,制定企业级和部门级的目标和指标,优化相应的流程,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第二个维度是现场问题,对现场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选择,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现场的最终诉求,优化相应的流程,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第三个维度是客户需求,以客户抱怨和客户驱动为两大抓手,明确客户的需求(包含隐性需求),优化相应的流程,为客户创造产品(或服务)价值。

第四个维度是成本需求,通过对COPQ 数据(或经营数据),即成本的各项数据的收集,优化相应的流程,降低企业的成本损耗。

第五个维度是标杆管理(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即与自己、行业内外标杆的同一指标对比,增强优势,优化流程,以具体的事例完成转型。

1.利益相关方目标共有

利益相关方参与流程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参与整个生命周期。利益相关方不仅是流程优化的参与者,而且是流程优化的基础。中小型企业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确现状,定义流程优化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明白,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方对流程优化会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影响。

流程运行的主体是人,也会变成流程优化的利益相关方,流程运行的不通畅、企业面临的运行困难、人为影响也是影响流程优化的一部分因素。为保证流程运行的顺畅,实现利益相关方目标共有是前提条件。

2.流程运行效率和风险管控

在流程运行中,结合质量管控中的“门柱思想”,要把握好效率和风险这两个因素的取值。效率或风险的取值在门柱的两侧为效率低和风险大的情况,属于企业不可取的流程。只有当两者的取值越往中间靠拢,小于效率和风险的“Z值”时,才能在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平衡效率和风险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ISO 标准,先将效率和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在定量描述效率和风险时,可能会混入部分个人(或团队)的经验和想法,因此,在定量描述时应根据企业自身和标杆企业的情况进行。

第二,观察具体的流程侧重点的管控是效率还是风险,将效率和风险在流程中的重要程度作为比例估算出效率和风险的“Z值”。其中“Z值”视为两者的等级,作为“门柱”。

第三,以风险严重度和风险发生频度为抓手,根据公式: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频度,计算出最终风险系数的最终得分,得到风险的实际等级。

以流程执行平均周期和通流效率为流程效率的定量指标。其中,通过公式:流程执行平均周期=Σ(流程终点时间-流程起点时间)/抽样数,通流效率=增值活动占用时间/系统总时间,得到效率的实际等级。

第四,根据效率和风险的实际等级,对两者进行优化,最终达到均小于初始“Z值”的目的。

3.流程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

流程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管理配套等方面着手,全面分析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建立符合企业和市场特点的经营指标和管理目标。

流程优化实施的步骤是通过前期企业现状的评估、战略指标的梳理、组织现状的整理以及对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了解,结合规范和企业管控流程,将流程中需要优化的点从流程惯例中选出,按照财务、内部运营、客户和学习成长这四个维度优化,最终推动企业的员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流程优化的落地实施

1.将培训作为流程优化落地的手段

中小型企业的流程优化培训本质上属于一种系统性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培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维护企业长远发展。二是通过培训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通过培训提升企业的创新与改革能力;利用培训吸引人才、培养人才[3]。

培训系统由培训讲师、培训课件(包括讲师手册)、被培训人员、培训效果和评价等组成,培训的目的、受众群体以及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和能力都是培训讲师需要考虑的,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和目的不一样,要采取不同的讲课方式。

目前,中小型企业在做培训时,经常会出现培训效果不理想、被培训的人员无法理解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等问题,这虽与被培训人员的能力和对上课的关注度等原因有较大关系,但也与培训讲师在设计培训课程时是否对受众群体的能力和关注点(包括聚焦点、兴趣点)、上课时受众群体的动态神情等研究有关。

2.将经营数据作为流程优化落地的监督

流程运行的好坏一方面可以通过运行的有效性、充分性等定性指标衡量,另一方面可以以经营数据等定量指标衡量。定性指标具有“见仁见智”的性质,而定量指标少了一些弹性,多了可测量性。

在经营指标中,周转率、收入、原材料成本、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及单位时间附加值等在流程运行过程中均有体现,都能以金额的形式揭示企业当前的运营状态,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并贯彻“营业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原则。

流程优化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效益。因此,优化的流程在落地的过程中,用经营数据评价“效”和“益”是符合流程优化的初衷的。同样地,经营数据能够反映优化的流程在落地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指导落地人员及时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其运营管理的宗旨,而流程是管理理念的“执行者”,是直接影响管理理念实施效果的关键。流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对外流程还是对内流程,其核心都应建立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只有确保各项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行,才能避免在流程执行中出现差错,只有在资源、对象和结果等都具有明确准则的前提下,企业员工才能明确职责,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流程效率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