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野资讯

2023-03-06

中小学德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职业思想

动 态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顺利举行

12月17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主办,以“国家认同·文化自信·良师担当——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使命与创新”为主题,探讨如何树立广大教师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自信,强化“大国良师”的责任担当,构筑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论坛上,华师党委书记王斌伟介绍,学校将推动打造大湾区“师德师风建设共同体”。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希望论坛能够结合大湾区教师教育发展的实践,探讨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与国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关系,把教育文化基础建设得更加深厚稳定。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表示,本次论坛是大湾区教育的盛事,希望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工作者,以更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强烈的责任和担当,不断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胸怀“国之大者”,努力争做新时代“大国良师”。

(来源:中国青年网2022年12月17日)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近日,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通知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要求三个部分,指出共同体自2022年起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教育部将根据各共同体工作情况,每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各地教育部门和共同体牵头高校可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并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另外,各地教育部门要每半年开展一次工作成效评估,总结工作进展,完善工作路径,切实将指导责任落实落细。最后,各地教育部门要注重总结提升,及时收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有效的工作举措、宝贵的工作经验转化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制度机制,并形成总结材料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总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优质教学案例、教案、课件、讲义,示范“金课”、短视频,高质量学术文章、教研成果、实践教学成果、咨政报告等。

(来源:教育部官网2022年1月10日)

声 音

李镇西:提高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刻不容缓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指出,长期以来,一些学校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造成一些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双减”实施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如何实践社会与情感学习,怎样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快乐、包容并具有参与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地认识自我,建立与自己、他人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回答。在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刻不容缓,且应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教师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强大的作用。不少实证研究显示,自身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较高的教师,往往具有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更为有效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9日)

调 查

父母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榜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中开展的有关“榜样”的调研显示,少年儿童心目中排名前10位的榜样分别为父母、老师、运动员、同学朋友等同龄人、英雄或功勋人物、科学家、歌手、演员、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政治军事人物。数据比较发现,小学生对榜样的选择更多受身边师长及教材、课外书等传统读物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初中生受同龄朋友的影响更大,高中生受媒体等大众流行文化及自己的影响更大,这说明高中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榜样的选择上更具自主性。此外,少年儿童认为学校的榜样教育主要存在“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23.6%)、“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23.5%)、“榜样离太远起不到激励作用”(23.4%)等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

观 点

杨业华,唐电:时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技艺

杨业华,唐电在《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性的四重维度》一文指出,从本体论的维度,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时间之中;从认识论的维度,时间是认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要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从方法论的维度,时间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叙事逻辑,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技艺;从价值论的维度,生命观、时间观、时间伦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向度,时间作为人的生命尺度与主体的生命价值观相关联,时间观作为个体管理日常生活时间的价值引领,具有重要的价值论意义,社会时间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组织和协调着社会活动,从而生发出时间伦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思想交往的过程,教育者要引导受教育者投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以内在的思想交流产生的时间体验替代外在物理时间流逝的体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引人入胜,其中对时间技巧的把控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时机是受教育者内在心理需要与外在的客观教育情境达到契合的特殊时间点,教育时机一旦被捕捉利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疏密安排以时间量为参照,它需要依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水平因材施教。

田友谊,李婧玮:以教育评价促进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新发展

田友谊,李婧玮在《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11期《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价值创生及路径探寻》一文指出,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践方式上具有内在关联性。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职业启蒙为境遇养成学生的劳动品质,从而合力助推学生主体发展,创生出两者有机融合的价值。要实现其价值,急需将职业启蒙元素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职业启蒙为指向建构劳动教育新模式,以教育评价促进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的新发展,推进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的结构融合、过程融合和创生融合。

其中,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明确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融合应使学生在哪些方面获得成长,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帮助师生认识到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优势和可能提升的空间;教育评价的调节和改进功能引导学校、师生不断完善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跨越形式与内容的机械叠加,实现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多元主体共同针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品德、职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深入理解学生的发展,拓展评价范围的广度;也可开展协作评价,从各个主体的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升评价的专业化程度。

域 外

芬兰:现象教学是一种适合21世纪学习者的方式

芬兰国家课程改革以全球化为背景提出现象教学。现象教学以面向未来与生活、以培养横贯能力为核心、植根于本土情境为外部特征,内含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建构、主张有助于学习发生的回应型师生关系、倡导实践创生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反思与变革等内在机理。芬兰在现象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基于内生动力的信任协作系统,构建了学校是学习社区的文化,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未来生活。

芬兰现象教学强调教学要以儿童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为主题,注重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探究。芬兰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将学习界定为连续的、向导性的过程,学生在其中是积极的自我管理者角色,他们设定自己的目标,通过自主与合作方式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主张教师应与学生讨论为自己设立的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芬兰教师为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会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促进学习的发生。芬兰现象教学不仅主张学生不只是教师行为的对象,而且强调教学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得以实现的。这一教学理念意味着教师不仅不能控制学习者的学习,而且要对学生在学校的经历与遭遇予以回应。这种回应蕴含着教学与学习间的关系,旨指学生不是学习过程中仅有的行动者,学生的学习总是通过教师主体指向某种教学内容。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劳动职业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职业写作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