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Op.81a“告别”》的演奏分析

2023-03-06邢程程

戏剧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触键贝多芬乐章

邢程程

(哈尔滨音乐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一、贝多芬生平介绍与创作时期

(一)生平概述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祖父是乐队的队长,父亲是宫廷小合唱队的男高音歌手。他的父亲将自己的音乐梦想寄托在贝多芬身上,并希望他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由于母亲早逝,凌乱的学习经历与困难的家庭经济状况,使他的性格脆弱敏感,但同时,这也使他形成了不屈的个性以及独立的精神。

在贝多芬19 岁时,法国大革命爆发,贝多芬深受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音乐创作具有节奏鲜明、壮阔的特点。1792 年,他定居维也纳,这是他开始创作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在维也纳发展,受到了上层社会的热烈欢迎,也逐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但贝多芬也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透露过耳聋所带来的痛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也以坚毅不屈的性格和对艺术的信念继续他的音乐生涯。

虽然深受耳疾的影响,但贝多芬仍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创作出许多作品,如第三至第八交响曲,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不安与冲突。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与生活和命运作斗争,他从未放弃理想,积极地接受治疗耳疾的手术,虽未见好转但也显示出他的精神态度。这种精神在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钢琴创作时期划分

贝多芬的钢琴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792—1802):这一时期包括贝多芬的幼年时期,也就是音乐启蒙时期,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以及当时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钢琴水平。定居维也纳后,贝多芬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这时他的创作中还有海顿、莫扎特的影子,直到1795 年后,他才逐渐拥有自己的风格。在此期间,受“启蒙运动”与“狂飙运动”的影响,追求自由与平等,因此,他早期作品中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特征。同时,他还创作了第一至第八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八首奏鸣曲大胆运用转调,发挥新式钢琴在力度、音色等方面的潜力。这时,贝多芬第一次发现耳疾,通过低音区的沉重音响与附点等节奏,表达内心的苦痛与挣扎等情绪。

中期(1802—1815):贝多芬的经历更加复杂,身体的病痛、爱情的失败,使他感到痛苦,音乐特征也与之前不尽相同,在创作中,他以英雄般的特性表现顽强的精神与自由的内心。贝多芬成熟时期是作品第22 号至第90 号的创作时期,如《月光》《暴风雨》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时,他创作了拥有更多钢琴技巧与新形式的奏鸣曲,例如在奏鸣曲中插入幻想曲或其他类型的音乐形式。《黎明》是他典型风格的体现,通过琶音、八度和弦、双手交叉等集中展示钢琴的技巧。其中,《告别》就是这一时期所创作的。

晚期(1815—1827):此时,贝多芬深受耳疾影响,但他没有停止创作,音乐语言更具抽象性,追求独特的音响效果,更关注自我,以自由的形式结构创作音乐,仿佛进入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在这一阶段创作的最后五首奏鸣曲不再追寻矛盾与戏剧性对比,而找寻更深层的感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二、创作背景及演奏分析

(一)创作背景

《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Op.81a“告别”》创作于1809 年至1810 年,贝多芬取名为“告别”,是献给朋友鲁道尔夫的作品。作品三个乐章的标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鲁道尔夫的离开,离开期间贝多芬对朋友产生的思念之情,到鲁道尔夫重回维也纳后的重逢之情,完美体现三个时期的情绪。

(二)演奏分析

1.第一乐章“告别”

该乐章展现好友离开后的不舍情绪,奏鸣曲式结构,曲子为降E 大调,2/4 拍的引子,以柔板进入,速度较慢,逐渐递进情绪,拍子转为2/2 拍后,进入快板,速度加快,变得激烈、昂扬。

引子由三个下行音程进入,为音乐带来忧郁伤感的色彩,奠定情感基调,右手旋律的走向,仿佛是对友人离开所发出的叹息,让人沉浸其中,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走向,手指的力度和触键也要有所区分,引子部分的力度以弱为主,但不能轻轻地带过,要注意触键的力度与方式,将音弹到底的同时,慢触键,让每个音饱满,同时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保证句子的连接,通过对手腕的控制,使旋律流畅。引子中的两句在力度方面也有明确标记,第一句为p,经过cresc.到sf 后,根据旋律的走向逐渐向下变弱,呼吸后在第二句开头处以mp 开始,与第一句稍作对比,此时注意前两个音变为和弦,会更显厚重,下行的旋律线从mp 转到pp,可以稍微提升一些力度,但总体要保持在弱音的范围内,到引子的最后一句,注意休止的时值,和弦音弹满的同时,也要注意速度的进行,根据休止符的运用,构建不稳定的感觉,逐渐减弱的力度以及结束时重复的弱起音,表现出随着友人的离开,自己的内心也跟着慢慢走远的感受,为主题出现做准备。

进入主题后,以带有强烈声势的f 将八度和弦展开,引子中忧郁伤感的气息转变成宽阔的旋律主题。要注意八度的连奏,通过手腕的移动以及指法的安排使音乐更流畅,左手的分解和弦织体,在弹奏时要保持均匀,突出每小节第一个音,为音乐构建一个稳固的地基,弹奏时以指尖的力量快速触键,结合手掌的手腕来移动,右手附点二分音符在弹奏时要注意时值以及所处的强拍位置,通过大臂的力量传递至指尖,29 小节处的双音进行需要借助手腕带动旋律线条,保证音乐效果是连续的。曲中出现大量的f 以及sf 力度,需要控制身体的力量,完成力度变化,尤其是演奏sf 时,力量需要通过大臂及背部传递至手上,并向琴键的斜前方弹奏。35 至49 小节的旋律,在演奏时需注意时值的长度,其中46 至49 小节要注意旋律音,保证旋律线条的平稳。50至69小节要注意旋律的位置,旋律音以5指演奏,可以将手部力量偏移至小指,以此来强化音量,同时也要控制填充音的音量所起到的伴奏作用,54 小节是对50 小节的重复,低八度的形式演奏,是对情绪的渲染和推进。62 小节左右手交替附点节奏以及八分音符的音型,需要保持触键的力度,持续向下渐弱,慢慢结束在弱音,准备进入下一部分。展开部引用了主题中的素材。曲子的最后加入了较长篇幅的尾声部分,调性在降E 大调的基础上不断转变,八分音符的跑动与休止符的应用,表现出友人逐渐离开的画面,八分音符的跑动要注意流畅性,保证速度的稳定性,通过轻巧的触键演奏出颗粒效果,乐章最后以渐强的力度推进,以两个四分音符的和弦跳音来结束。

2.第二乐章“别后”

该乐章是贝多芬在友人鲁道尔夫离开后所创作的,通过音乐讲述分开后的伤感情绪。这一乐章的速度为富有表情的行板,速度偏慢,2/4 拍,二部曲式,有两个主题,结尾处转为降E 大调的属和弦,且乐章结尾处没有终止线的标注,在没有停歇的情况下,直接转入第三乐章。

第二乐章表现友人离开后的感叹和伤悲,以叙事的形式进行,乐章中大量的渐强渐弱以及突强表现了贝多芬内心情感的波动和忧伤。1 至10小节旋律的走向忧郁悲伤,此时触键力度要集中于指肚,演奏时将手掌手指放平,更大限度地使用指肚触键,增加触键的面积,触键要深,保持气息平稳下沉,身体放松,同时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8 至14 小节力度在持续渐强后慢慢渐弱回p,此时力度要通过递进式来推动,装饰音与旋律音连贯清晰,自然演奏,每个连音线最后的音要轻柔、干净,尤其是11 至12 小节处,要注意弹奏的重点为附点音,连音线的第二个音轻柔带起,运用好手腕,通过提落来达到目的。15 至18 小节是一整句的旋律线,要确保音乐的流畅性,右手注意连音线的连接,左手伴奏保持整齐,大拇指演奏的单音要控制力度,防止突出。19 至20小节是一个音型与节奏的变化,以跳音的形式进行,每小节的开头都是sf,再渐弱,这种连续的突强又渐弱,像是内心的期盼与怀疑,直到第二部分出现,从mf 开始,第二部分基本与前面相似,但音色更明亮,音区更高,给人一种带有激动、期盼的情绪。尾声旋律虽是向上的,但总体力度很弱,为第三乐章做准备。

3.第三乐章“重逢”

鲁道尔夫重回维也纳,在分别数月之久的情况下,贝多芬以喜悦激动的心情创作此乐章。乐章重回降E 大调,以极其活泼的速度表现内心的激动快乐,6/8 拍,全曲以16 分音符为主,体现出贝多芬见到友人后的欢喜情绪。乐章含有大量ff、sf 等力度记号,且速度较快,奠定了整曲的情绪基调。

以f 力度八分音符跳音进入和弦,16 分音符快速跑动,极具冲击感,也将人们带进友人重逢后的激动兴奋的情绪。11 至22 小节,旋律抒情、和缓,在11 至16 小节之间,左手的四分音符和休止带有一丝单纯可爱的形象,至17 小节开始变得肯定,情绪进一步变得欢快,要注意旋律线从右手转移到左手,在演奏时通过手腕带动手部画圆的方式,带动乐句连贯与旋律起伏,伴奏声部要轻柔,避免盖住旋律声部的进行,同时注意休止符的时值,保证音型灵动。23 至28 小节旋律在左手,右手以密集的分解八度进行。37 至44 小节以sf 和ff 的力度持续进行,是对情绪的强调,虽然以单音为主,但一定要表现出雄伟壮阔的感觉,演奏时要将整个上半身力量集中在指尖后自然落下,让触键具有突然、强力的效果,配合踏板,将强烈的音响效果展现出来。42 至68 小节,力度直接转入p,音的时值也变得短而密集,配以右手装饰音,用来表示期待的情绪,53 小节处以右手高音的保持音为旋律,其他手指要控制力度,以弱于旋律的力度演奏,81 至107 小节以p 和pp为主,在右手八度的连接上,要注意有意识地控制在一个乐句中,保证连贯性,左手演奏三个相同音程时,手指不要离琴键过远,之后逐渐向再现部过渡。再现部开始以八度演奏,增加了音乐的厚度,连奏处需要运用手腕移动的方式演奏,尾声回到行板,如同回到与友人重逢后的那种愉快、温馨的感觉,191 小节回原速,以欢快的气氛结束。

三、结语

在演奏作品时,演奏者需先了解作品及作曲家背景,掌握理论知识,了解作品风格,注重演奏方面的技巧,通过对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实践,有效地增进演奏效果,提升演奏能力。

猜你喜欢

触键贝多芬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