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演义》近二十年在日本的传播状况及分析

2023-03-06李艳秋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昆明650200

名作欣赏 2023年5期
关键词:江户三国志三国演义

⊙李艳秋 [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昆明 650200]

历史上,三国与日本早已结下“不解之缘”,早在《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就曾提到当时的日本九州岛东北部存在一个名叫“邪马台国”的国家,而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邪马台就是“Yamato”,即日语“大和”的音译。1689 年日本江户时代,《三国演义》出现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翻译版本,由署名“湖南文山”的译者翻译而成,对原书内容进行删改后命名为《通俗三国志》。《通俗三国志》对《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影响甚深,此后日本大量的三国题材作品多以“三国志”为名,但实为《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人物情节皆从《三国演义》而来,但和《三国演义》相比亦有出入,更非陈寿的《三国志》。《通俗三国志》对江户以来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三国演义》在日本漫长的传播之旅。20 世纪30 年代末到40 年代初,吉川英治创作日文版通俗小说《三国志》,奠定了《三国演义》在现代日本的传播蓝本,现今为许多日本民众所熟知的三国人物情节都来自此书。1972 年,著名漫画家横川光辉据吉川版《三国志》绘制漫画《三国志》,后又做成动画,好评如潮,漫画、动画双重推动的直接结果便是在日本引发了一阵狂热的“三国潮”,一时间根据三国题材制作的漫画、动画、游戏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不但在日本本土引发了莫大反响,甚至反输出到原产地中国,至今热度不减。

纵观中国传统文学,如《三国演义》在他国产生自上而下、巨大且持久的影响,并能在他国文娱界占据一席之地的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三国演义》在日本的成功输入和长久传播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珍贵个例,值得研究者潜心分析。当前学术界的已有成果大多围绕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共性、日本从古至今受到的儒家思想熏陶等来探讨,但《三国演义》本身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亦有其传播上的优势。

一、早期《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状况

1689 年,日本江户时代,《三国演义》第一部日文版《通俗三国志》面世,从此开启了《三国演义》在日本数百年的传播历程。目前《三国演义》原文传入日本的确切时间尚无定论,现今《三国演义》传日时期的依据来自江户时代名为林罗山的日本学者,林罗山二十二岁时即庆长九年(1604),由此可推断《三国演义》传入日本的时间不会晚于四百年前的庆长年间(1596—1615),而早在日文版《通俗三国志》问世前,《三国演义》便已在日本上层知识界中传播,这得益于中日当时频繁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日本南北朝时期(1332—1392)成书的战争题材小说《太平记》中便以诸葛亮为主人公简要叙述了三国历史;1662 年,“近江圣人”中江藤树的《为人钞》简略提及诸葛亮南征,因而在较完整的翻译本出现之前,日本读者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并非全然空白,只是能阅读原版作品的日本人毕竟是少数,《三国演义》真正登上日本文学的舞台,肇始于1689 年署名湖南文山的译者翻译改编的《通俗三国志》。

《通俗三国志》序言有“夫史所以载道垂鉴于后世也”“要使幼学易解”“读之者,苟有劝以为善,恶以为警”之句,似在说明译者的目的是要人们以史为鉴、惩恶扬善,这正契合江户时代推行劝善惩恶、以文载道的德川幕府文学实用主义价值观,因而一经问世便深受欢迎,并被搬上了当时市民喜闻乐见的绘本、读本、洒落本、净琉璃等文娱舞台,由此衍生出自上而下风靡全国的《三国演义》热潮。

绘本是以图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一种插画本,面向识字较少的妇女儿童等人群,江户时代的《三国演义》绘本数量众多,如羽川珍重的《三国志》、鸟居情满的《通俗三国志》、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弟子葛饰戴斗的《绘本通俗三国志》,这些简洁易懂的绘本为《三国演义》扩大了潜在读者群,使得三国故事进一步为平民所知。

读本是江户后期的一种长篇小说,深受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影响,宣扬去恶存善、因果报应等,内容上多以日本历史为中心,但许多人物情节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影子。据杂喉润《三国志和日本人》中记载,读本《南总里见八犬传》有对诸葛亮、周瑜火烧赤壁的有意识借鉴,只是主人公被置换为日本人,《椿说弓张月》中有“英雄曹孟德也恨不得携二乔入铜雀台”的典故,可见江户后期,《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与人物已深入人心。

洒落本是江户时代后期平民百姓中流行的一种情色文学,《三国演义》的洒落本现今可查的仅有一部《赞极史》,只是借用了三国中的部分角色及人物关系,与《三国演义》本身无太大关系,这种戏谑形式的《三国演义》的出现也说明在江户末年《三国演义》在日本中下层民众间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净琉璃是日本江户时期形成的一种说唱表演剧,元禄时代江户的土佐净琉璃和大阪的近松净琉璃都有意识地使用《三国演义》角色,如土佐净琉璃的剧目《通俗倾城三国志》《续三国志》,近松净琉璃的剧目《国姓爷后日合战》《信州川中岛合战》等,有些被置换为了日本舞台,角色却是《三国演义》无误。

《三国演义》在日本早期的广泛传播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除了日本本就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交流频仍,思想上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接纳度很高,江户时代市民经济的崛起、人们对精神娱乐的强烈需求、幕府对文学作品教化民众的支持和需要也是《三国演义》得以在当时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从最初的翻译本到后来多种形式的改编、创作、流传,可见《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早期便轰动非常,妇孺皆知,而日本文化在对外来者改编中收为己用的接纳方式也一目了然。

二、21 世纪以前《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状况

20 世纪,《三国演义》迎来了令它在现代日本继续流传且长盛不衰的重要版本:吉川英治版《三国志》。

吉川英治是日本著名作家,有“国民文学家”的美誉。1939 年,他依托《三国演义》创作了日版通俗小说《三国志》,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日本读者理解,吉川版《三国志》减少了三国历史的前后衔接,将原作改编为10 卷,并做出符合现代日本人审美和阅读习惯的改编,一经推出便获得巨大成功,使《三国演义》真正意义上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文学,20 世纪70 年代,吉川英治文库本《三国志》的销售量便突破了200 万部,至今日本书店中仍可见到它的身影。受吉川影响,战后日本出现了许多《三国演义》译本,如柴田炼三郎的《三国志·英雄在此》、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花田清辉的《随笔三国志》,都借着翻译《三国演义》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

吉川版《三国志》不但在文坛造成轰动,更遍及文娱界方方面面,最大的长尾效应之一便是在漫画、动画和游戏行业所引发的反响,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这一领域的改编对《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不言而喻。1972 年,横山光辉以吉川版《三国志》为脚本,创作了销量7000 余万册的国民漫画《三国志》,并于1990 年、1994 年、1995 年分别发行了韩国版、中国香港台湾版、泰国版,最终反向输入中国大陆。得益于漫画的广受好评,1982 年日本国民电视台NHK 制作并放送的木偶剧《三国志》登上荧幕,一经播出便收获巨大人气;1985—1986 年,第一部动画版《三国志》电影上映,超级歌舞伎《新·三国志》问世,1987 年根据横川光辉漫画《三国志》制作的动画版《三国志》也被搬上荧幕,一时间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漫画、动画蔚然成风,对三国故事在新时代日本的国民性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来闻名遐迩、衍生至今的《三国演义》游戏版本、光荣游戏公司发行的《三国志》也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

1985 年12 月,光荣推出第一部《三国志》游戏,借当时三国动漫的热度,一经发售便好评如潮,拿下当年最受读者欢迎产品奖,后陆续开发续作,于1995年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国志Ⅴ》,从此确立了《三国志》系列经久不衰的热度和光荣公司在三国题材领域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迄今为止,《三国志》系列已推出到第十四部,除《三国志》外,光荣公司这一时期推出的三国题材游戏还有《三国志英杰传》《三国志孔明传》《三国志曹操传》《三国无双》等,都引发了热烈反响。

《三国演义》各版本借着载体优势在下沉市场和普通民众中快速传播的同时,日本学术界也开始了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和考证。如被誉为日本《三国演义》研究先驱的学者小川环树在对《三国演义》忠实翻译的同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此书的论文,中川谕教授对《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进行了细致考证,金文京、井上泰山、大木康、古屋昭弘四人对《花关索传》的研究等,已有学者详细论述,不再赘述。

《三国演义》在20 世纪日本的火热传播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首先,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时间上与吉川英治版《三国志》的连载高度重合,日本侵略战争客观上引发了日本民众对另一个国家的好奇,加之《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战争题材,非常适合以古观今,借助三国故事抒发对当下战争的评价。其次,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由此带来了大众文学、娱乐传媒、出版业的繁荣和多样化,促进了《三国演义》不同版本的改编和传播。最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出人们的焦虑和竞争心理,这使得三国群雄争霸、你死我活的状态很容易被读者代入,日本企业高管中甚至流行起学习三国人物智谋的风潮。经过符合日本民众口味的不同版本的翻译、改编,《三国演义》在现代日本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带着这样雄厚的基础,《三国演义》在日本迎来了新媒体更加发达、传播方式更为多样化的21 世纪。

三、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现状及分析

(一)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现状

总体而言,21 世纪以来《三国演义》在日本的传播基本沿20 世纪打下的基础稳步前进,在改编上有了更多发挥和颠覆,围绕原作的研究也更加多样化、系统化。

游戏领域,以三国题材的领头羊光荣公司为例,2000 年起光荣陆续推出《三国志》系列后作,最新作品是2020 年1 月16 日发行的《三国志14》。光荣公司还推出了多种多样的《三国志》外传,值得一提的是首发于2000 年的《真·三国无双》系列,电脑端、手机端、PSP 等游戏机平台的所有版本现今为止累计多达60 余种,最新一部是2021 年12 月23 日发行的《真三国无双8:帝国》,《真·三国无双》的火爆又促使光荣公司推出了以其为蓝本的“外传的外传”《战国无双》,至今也出到了第五部,甚至有了动画版本。

动漫领域,《三国演义》的主要改编作品有从2000 年连载至今的《一骑当千》、2007 年的动画《钢铁三国志》、2008—2010 年间的漫画和动画《恋姬无双》系列、2009 年上映的动画《苍天航路》、2009年中日合拍的动画作品《最强武将传·三国演义》、2010 年开始连载的长篇漫画《大家的吴》《武灵士三国志》,及2020 年最新漫画《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在2022 年改编为同名动漫。值得一提的是中日合拍的动画《最强武将传·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于原作的改编作品,在日本的热播对《三国演义》的传播堪称是一次“拨乱反正”。此外,《一骑当千》《恋姬无双》与其他改编版本相比是一次大颠覆,其中的男性角色刘备、关羽、张飞等都变成了美貌的女性,《一骑当千》还将众武将征战的背景挪到了现代日本,只是沿用了原书的势力阵营、人物关系、角色能力和个性,剧情上与原故事其实已相去甚远。

影视剧领域,继20 世纪日本斥巨资210 万美元购买1994 年版《三国演义》后,又第一时间拿下2010 年新版《三国演义》的播放权,甚至开出9 万美元一集的价格,尚未播出便在日本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2008—2009 年,吴宇森导演的《赤壁》两部曲在日本上映,票房约6.9 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超过了在国内取得的5.8 亿的总票房。2020 年,日本导演福田雄一拍摄的《新解释·三国志》上映,有小栗旬、桥本环奈等知名演员加盟,首周末票房便拿下7.7 亿日元,登顶当年真人电影最高开画成绩,可见三国题材在当下日本热度不减。

学术领域,日本三国志学会自2006 年正式成立以后,会员不断增加,2005—2015 年十年间,针对《三国演义》相关研究的专著有29 部,论文集11 部,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内容包括政治、文化、军事、人物等各个方面,相较20 世纪明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且从2005 年起,学者伊藤晋太郎每年都会整理出日本的三国文化研究目录,《三国演义》的学术研究正向着严谨、系统的方向蔚然发展。

以上材料表明,近二十年来日本《三国演义》的传播相比20 世纪更加种类繁多,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文娱界,比之20 世纪都更加多样化,既有解构原作、戏谑为主的娱乐动画,也有忠于原作、还原剧情的严肃作品,技术的发展为《三国演义》在各个领域的多点开花、迅速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而视角多样的改编成果正如《三国演义》本身一般,产生了雅俗共赏的效果,《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大众化必将随时间发展进行到底。

(二)《三国演义》在日本广泛传播之原因分析

《三国演义》在日本传播的成功因素,已有多位学者从中日两国思维习惯的类似、日本对儒家文化的接受、日本历史及民族性格等方面做出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只重点探讨《三国演义》本身利于对外传播的因素。

首先,《三国演义》的历史、战争题材非常适合视觉系改编,相对于传统纸媒的传播,视觉系作品具有极强的传播优势。当前世界,游戏、动漫、电影等新兴文化输出方式对旧式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相较文本,游戏、动漫、电影等视觉系接受起来更为直观轻松,容易为当今习惯快节奏、高刺激的人们所接纳,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影响,而战争题材又是游戏、动漫、电影中最常见、最卖座的题材之一,《三国演义》在日本的多种类型改编中,游戏和动漫的数量一骑绝尘,正是得益于它的题材优势,源于历史的精彩剧情和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使得它具有丰厚的内涵和令人目不暇接的魅力。此外,《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方格局可简要概括为以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公为核心,由谋臣、武将共同构成,人物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三方争夺天下的剧情又有足够的矛盾冲突,易于受众代入,非常适合动漫游戏的改编创作;而动漫、游戏版《三国演义》又引发了受众对原作的好奇和深入接触,完成了对原作的反哺。

其次,《三国演义》捕捉人物基本特征,对突出的特点进行夸张的人物塑造方式有利于读者接受和改编。人物的面具化、脸谱化是《三国演义》艺术创作上的缺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脸谱化人物能够快速令读者捕捉到该角色的性格特质,《三国演义》中,刘备之仁、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和义、赵云之勇,都是深入人心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三国演义》在日本早期的传播方式中,简明突出的人物性格有利于绘本改编,相比复杂人物,典型性人物更容易成为某种性格、品质的代名词,易于多种多样的衍生产品进行改编,也利于读者铭记。

最后,《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第一部问世的,相较《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而言,它在文采上稍有欠缺,但正是这种直白通俗的语言,反而便于对外翻译。以《红楼梦》为例,与简约直白的《三国演义》相比,其中有大量文字密码,双关、谐音、拆字合字等,令整部小说微言大义、回味无穷,这是中国语言的魅力,但在对外翻译时反而容易成为劣势,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这种双关名,要翻译得原汁原味非常困难,更遑论信达雅,而若翻译不出《红楼梦》语言的奥妙,它的魅力就打了个折扣。《红楼梦》第一部译本是在1842 年,而这时《三国演义》已在日本传播、流行一百余年了。

四、结语

《三国演义》自江户时代传入日本,数百年热度不减,近二十年更是借着传媒技术发展的东风,在文娱领域迅速传播,这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思维与精神上渊源甚深、相互交融的体现,也是《三国演义》在对外传播上独特优势的彰显。如何将有底蕴、有深度的传统文化创作成符合当下人喜好和接受心理的衍生产品,引发民众对原作的兴趣,继而展开对作品本身的关注和研究,是新时代文化传播的关键和难点所在。《三国演义》在对外传播上的优势应当被关注、重视,借此举一反三,成功运用在其他文化输出的尝试中。

猜你喜欢

江户三国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大话三国志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三国演义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三国演义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