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
2023-03-06李含钰
☉李含钰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科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虽然教师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但教学效率相对低下。而且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如果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不能发展学生相应的思维和思想,那么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克服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生活情境教学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降低数学学科的知识难度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将其置于纯理论的情境中,关注点太多,需要消化的信息过多,其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新事物、新知识的认知。但如果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蕴含于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中,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变成具体的、直观的、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自身既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小学生对于生活场景有着亲切感和熟悉感,于是这个事情知道,那个道理懂得,从而使理论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1]。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很大程度上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用,又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对数学知识的作用产生了认可,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产生了成就感。以计算学习、人民币学习为例,在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小学生在生活中购物更加从容。同时,学习数学也使小学生从数学视角重新认知了生活现象,例如掌握了测量技能和长度单位后,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长短高低就有了概念,这些全新视角和体验也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有利于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落到实处。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直是教育倡导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用于理解学习的生活化情境,还是用于应用训练的生活化问题,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完善和优化。例如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有些学生无法抽象出各个观察角度物体的形状,教师不妨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物品积累经验,利用生活中的物体创设出情境,在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过程中形成从正面观察、侧面观察和底面观察的经验。这种理论与生活情境、生活问题的实践结合,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完善。
二、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融入生活化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素材来实施生活情境教学,利用生活化素材亲切熟悉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素材非常丰富,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各种美味的水果、各种有趣的卡通人物、各种美丽的植物、生活中的桌椅板凳等,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素材。通过教材我们也可以看出,教材的插画配图处处体现着生活化原则,插画配图中的人物、场景、物件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同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于教学素材的选择也同样要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不论是PPT的设计,还是板画、板书、试卷、案例素材的选择,都要本着生活化的原则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喜爱的素材来开展教学[2]。
以三年级《面积》的教学为例,教材对于案例素材的选择是黑板、国旗、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数学书封面、课桌表面,这些案例素材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教室环境内可见,教材中的配图也非常直观生动,都易于帮助小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比较面积的大小。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大小的认知,还会举更多的例子来帮助他们深化认知。在选择这些案例素材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如作业本与教材哪个表面积大、椅子面与课桌面哪个表面积大等。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理论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坚持生活化原则,利用生活场景、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可以调动既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运用。
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教材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分彩色手工纸、种植树木、在相册安插相片等生活中的常见情境,这些生活化的情境由于学生熟悉了解并不会分散注意力,因此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平均分上。而且这种生活化情境对小学生日常分东西的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和延伸,使学生从个位数平均分的经验过渡到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完成了口算除法思维上的过渡和转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旨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而生活化问题情境则旨在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运用,并激发学生解决生活化问题的兴趣[3]。在完成新知的教学后,教师会为学生创设一些运用知识的问题情境,或者布置一些作业任务问题情境,以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对新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通过解决问题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对于问题的设计和选择,教师要本着生活化的原则,选取那些紧贴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训练和检验,一则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具备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二则可以通过问题的解决建立学生的成就感,维系其不断自主学习的兴趣。
以运算类的训练、检测和拓展为例,在题目情境的设计中,可以选取生活化的日常购物情境、售票情境、租车情境、行程情境等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解决这些生活问题中认识生活的智慧和数学的奥妙。如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材最后设计了“怎样租船最省钱”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但学生却并未关注这些问题。教材中设计这一问题后,也引发了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认识到数学的强大作用,并从这种生活问题的处理中积累了生活智慧。
(四)组织生活化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活动也是基于情境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是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情境中感知和运用知识,参与感较强且具有趣味性,应用于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教学作用。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中,也可以通过组织生活化扮演活动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生活化扮演活动中,教师要选取适宜的生活情境和生活角色,使学生在扮演角色中感知和运用其中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超市买卖东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人扮演顾客,有人扮演收银员,给本子、文具、桌椅板凳等都标上价格,开展超市现场的买卖活动,使学生在收付款的过程中进行口算技能的训练。后期在增加训练难度时,还可以创设一些节日搞活动促销的情境,如买一送一、打八折、满减等优惠方案,分析比较怎样购买最划算。
(五)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在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本着生活化的原则来创设实验情境和实践情境,从而使知识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用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用生活实践深化对理论的认知,提升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4]。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教材和教学中,老师常常会设计很多实验活动、实践活动,以体现以生为本,落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以四年级《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材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可以把统计表的制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就本班学生的就餐情况开展实践调查,统计本校食堂的几种配菜、某个菜品的喜爱人数、男生喜爱人数以及女生喜爱人数,最后制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实践活动。
三、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应用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虽然生活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收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5]。
低年级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较少,有些生活现象并未曾关注,更不具备相关的经验,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上要通俗易懂,同时还要兼顾他们可爱稚气的特征,对于生活素材和生活情境的选择都要符合其兴趣和审美。例如各种形象可爱的小动物、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情境等都是较为适宜的。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生活有了相对较多的经验和体验,过于幼稚的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化情境无法提高其重视度,所以对于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则要摆脱稚气化,增加挑战性,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选择那些其感兴趣、有挑战性的生活化素材和情境。如生活中的一些科技化情境,数学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情境、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虚构情境等。以五年级《分数》的教学为例,日常分东西的情境已经无法激起高年级小学生的兴趣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变换一下形式,借助于文学作品《西游记》中学生喜爱的人物形象创设一个唐僧师徒分饼的情境。这不仅会使高年级的小学生产生兴趣,而且紧扣了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紧跟学生的成长步伐,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渗透教学。
(二)生活情境的创设要具备高度的教育价值
基于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学科间的融合渗透是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德、智、体、美、劳在数学学科的渗透也需要落实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生活化情境对于数学学科的助力作用,还要同时兼顾生活化情境对于德、智、体、美、劳渗透的助力作用。
在德育方面,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积极正向的引导意义,不能把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理念、不文明的生活现象、不道德的生活品质、不坚定的政治态度渗透进来[6]。例如,在生活化素材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中,要摒弃崇洋媚外的元素,要强化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宣传渗透。
在美育方面,对于各种生活化情境和素材的画面选择,要对学生的审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兼顾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所起到的影响。在PPT、板画等生活化素材和情境的选择时,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呈现要符合主流审美,禁忌低俗画面情境,不宜选择有歧义导向的画面情境和故事情节。
在智育方面,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出生活中的智慧,为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技能的运用创设出适宜的、切实的生活情境,以体现出数学知识对生活的促进作用[7]。不能为了问题而设计问题,使生活化问题情境脱离了生活实际,成为学生的笑柄。
在体育和劳育的渗透方面,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适时地传递出终身运动、热爱运动、劳动最光荣等积极正向的思想,把一些运动情境、劳动情境作为教学中的生活化背景,以强化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实现协同育人,提高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综合教育价值。
四、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生活情境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它既契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科的教学需求。教师要认识到生活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要关注运用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