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及突破路径探索
2023-03-06韩树艳
☉韩树艳
素质教育时代,随着人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家长、社会对于学生的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从而对班主任组织开展的班级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在“双减”教育政策出台以来,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1]。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通过分析其面临的具体工作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困境突破路径,旨在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优化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一、小学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
班主任是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管理学生在校日常生活的主要“引导者”。毋庸置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引导和辅助管理作用,而且在学校起着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功能。对学生来讲,除了假期、课后以及周末时间之外,他们在学校与班主任相处的时间相对更长,必然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实际上,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想意识并不成熟,自制力、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意识都相对较差。因此,班主任必须要给予学生过多的关注,既要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进行及时、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又要时时刻刻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思想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班级矛盾复杂,管理压力大
如今的小学生都是“10后”一代,他们从小就在万般呵护与家长、亲人的宠爱之下长大,在家中可谓是“说一不二”。作为很多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这些学生素来就骄傲自大,习惯以自我为核心,从而在班级群体中,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甚至会排斥他人,经常还会无故制造很多班级矛盾,既不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也不利于建立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经常针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进行调解。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冲突,从而会导致家长和学生极度不满,无形中增添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学校还要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工作开展中,除了需要做好学校安排的相关教学检查、评估工作之外,回到家中也需要处理家庭中的各种事宜。这些琐碎的工作,不仅会耗费班主任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可能会使他们忙于教学工作,无暇顾及班级管理,一旦有所疏忽,就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
(二)学生心智不成熟,管理局限性多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今的“10后”普遍生长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思想极度开放,但心智尚不完全成熟,年龄较小,普遍缺乏正确认知。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一群调皮捣蛋、天性奔放、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做出行动之前,并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深思熟虑,妥善思考,而是靠意气行事,并不会考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使得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3]。
(三)学生年纪较小,班级凝聚力欠佳
小学生年龄普遍在6~13岁,这一阶段无疑是学生一生之中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其面临最大的困境并不是来自自身,而是学生个体。他们渴望被尊重,被认可,被理解,被关注,但价值观念薄弱,思想行为随意性又较强,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如果管理过于严厉,会限制学生思维观念发展;但如果管理过于松懈,又可能让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变得思想淡化,行为懒散。这部分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忽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我行我素,缺乏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容易“剑走偏锋”,对班级、个人的荣誉观念看得比较轻淡,因而在班级活动中总是不随大流,搞特殊化,凸显自己的个性,使得班级凝聚力大大下降。殊不知,“集体意识”和“凝聚力”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精神枢纽”,它是维系班级学风、班风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忽视集体意识,淡化集体精神,只是坚持个体发展的原则,心中只有小我而无大我,无疑不利于班级整体荣誉的维护,也会使得班级凝聚力欠佳,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会大打折扣,更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长效发展[4]。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的突破路径分析
(一)创新管理理念,做好学生之间的沟通调节工作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抓住工作难点与重点,充分认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特点,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更要积极优化班级管理的职责,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在沟通引导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密切观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表现,运用班级管理艺术,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与鼓励,使其从心理上得到认可,树立班主任权威,为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奠定坚实基础[5]。
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有个别学生因为迟到或其他原因导致班级未能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优秀班级”荣誉称号,那么班主任就不宜对该学生一味责怪和批评,而是应该本着引导、教育的原则,站在班级整体的角度,对该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理对话和情感沟通,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自身的原因,让学生从主观上深刻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这种教育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创新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沟通式、引导式教育,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要学会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重视自身的行为引导和思想引导作用,通过班级管理模式优化或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帮助每个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目标,并从管理的具体细则、内容等方面着手,赋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职责和权限,让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形象使者”,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与此同时,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班级中的一分子,更是重要、必不可少的一员,进而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自觉投身到班级管理实践中,齐心协力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体系[6]。
例如,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要以“班级制度建立”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班会可重点围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机制、职责划分、权责界定、不良行为处罚、奖励、班级制度建设等内容来开展,既要从主观上通过德育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要从客观上依靠相关制度规范和条例,点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班级管理的激情,通过班级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主题班会,充分展现全班学生的见解、意识、思想、观点等。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全班师生一同奋斗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制度制定过程中。
(三)善于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
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因此基于单一固定的教育观念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例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自身感受,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只是一味依赖传统权威来管理学生,势必会增加巨大阻力。对学生而言,班主任虽然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着主动权,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必须要无条件服从和被动接受,这种落后、传统的班级教育管理理念会大大挫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制约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落后的管理理念。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以及主体思想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班主任仅仅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盲目管理,对学生的相关行为进行强加制止,就会让学生完全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这种班级管理理念并不符合素质教育时代学生的成长规律,也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当学生对班主任的行为方式不理解时,甚至还会产生叛逆、抵触和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还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坚持“柔性管理”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
例如,在“每月之星”评选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融合利用电脑、多媒体、智能手机等网络信息设施,建立班级管理微信群,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小学生思想简单,他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都比较自在散漫,加之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都比较模糊,难以按照班主任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班级活动。尤其是有些班主任目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传统固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仍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管理,在班级考核评价中总是简单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志,从而导致自身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淡化。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一个班级缺乏硬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和标准,仅仅依靠学生自觉,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必须要深入渗透“家校合作”教育管理思想,坚持“柔性管理”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突破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困境,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开放、积极的班级成长氛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困境的形成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因素,主要体现为:班级矛盾复杂,管理压力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管理局限性多;学生自制力差,单一固定的教育观念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年纪较小,班级凝聚力欠佳等。基于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自身所面临的管理困境,充分认识到这些困境的成因和表现,并引导学生深刻意识到班级管理工作对自身成长与成才、发展的重要促进和影响作用,从而立足于班级管理实际,在掌握小学生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积极做好学生之间的沟通调节工作;适时转变固有班级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引导;巧用和善于融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