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3-03-06吴昕宇

小学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习题教师应

☉吴昕宇

“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减轻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作用。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语文教师应积极改良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与手段,立足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兼用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优质的语文学习体验,构建“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杜绝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对“双减”政策的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素质教育步入了全新的阶段,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建下了一座里程碑,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划定了全新的任务、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双减”政策的解读,仔细分析并领会《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将“双减”政策的内涵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彰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看来,“双减”政策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旨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与助力,契合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可将其内涵简要概括为如下几个层面:首先,“双减”政策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学习需求,精简教学手段,构建寓教于乐的课堂,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次,“双减”政策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政策,有着“减负、提质、增效”的政策实施目标,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真正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精神,教师必须重视加强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良,尽可能通过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最后,“双减”政策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一致,因此教师应针对“双减”政策的落实,制定常态化、长效化的教育方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避免“揠苗助长”,引导学生在压力少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自我成长,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1]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遵循“双减”政策要求,扩展语文教学思路

目前看来,尽管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多年,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有很多语文教师,固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习惯以一系列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传授单一的语文知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还严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双减”政策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为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教师必须重视扩展语文教学思路,将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理念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2]教师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从备课阶段入手,构建符合“双减”要求的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备课环节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根基,与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应懂得调整课堂教学视野,多将目光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从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做好备课工作。举例而言,在备课《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应用当下十分流行的“分层教学法”,针对班集体中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针对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设计以学习、书写生字词为主的目标;对于班集体中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尚可的学生,则可适当进行拓展,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多学习更多深层次的知识。例如,针对“吩咐”一词,就可要求学生学习该词的读音、写法以及近义词等,如此便可令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序。

其次,教师应从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入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举例而言,教师可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此便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事半功倍地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最后,教师应通过改变课堂活动组织思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教育目的。举例而言,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开展诸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并将这些活动与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多生动有趣的课后作业布置形式,使学生实现快乐学习,从而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延伸学生的学习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措施,是帮助教师实现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目前看来,步入高年级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较于过去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需求有所上涨。因而,教师必须重视使用一系列科学合理且生动有趣的教学措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完成语文学习。

举例而言,教师可从预习阶段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课后习题为依据,为学生布置一系列的预习任务,利用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般来讲,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的第一部分多为“读”,第二部分是各类互动题目,第三部分是对比阅读、拓展阅读类的习题。教师可以此为基准,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以对《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为学生布置通读课文,并依据文章的发展脉络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明确文章中角色的具体形象,增强学生对本节课语文要素的理解。到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则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鲁肃、诸葛亮、周瑜等不同人物的形象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具体是通过哪些手段,描绘这些人物的主要形象,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构建“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事半功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三)创设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双减”政策下,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改革课后作业布置的形式与内容,力求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语文学科为自己带来的乐趣。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响应这一要求,将课后作业视作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平台、载体,严格把关作业设计的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3]

举例而言,语文教师可将语文作业分为“基础作业”与“选做作业”两方面,之后分门别类地完成优化设计。基础作业方面,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已经相对扎实,教师可多布置精简化的基础作业。例如,在教完《古诗三首》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为划线字注音、按照原文填空类的作业,从而快速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在选做作业方面,教师可多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化、个性化的习题或实践活动,如在结束对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模仿课堂中制定的班级公约,制定家庭公约、小组公约的任务,培养学生尊重规则的意识;在完成对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的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拓展性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掘那些不起眼的心爱之物,并撰写微型作文,在下节课的课堂中,为全班同学展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融会贯通。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为使语文课堂真正符合提质增效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丰富作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将语文课堂涉及的知识点,别出心裁地蕴藏到学生的课后活动与生活实践之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稳步提升。

(四)巧用习题培养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师用来检测自己的教学质量、学生用来检测自己的学习质量的一项重要工具。“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应严格把关对课后习题的布置,将课后习题的主要内容,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借助课后习题,在脑海中构建起更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4]

仍以《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为例,教材中共给出了三组不同的课后习题:习题一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习题二要求学生通读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并回答文章给出的问题:习题三、四多为拓展性习题。对上述习题展开分析不难看出,语文教材列举的习题,大多有着环环相扣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将这些课后习题创新性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更为优化的教学效果。举例而言,在课堂探究环节中,教师可将习题一、习题二布置为学生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步完成文本分析,将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汇总下来,编制为探究报告,或者也可以思维导图、知识树的形式,归纳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收获,这都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待完成这部分探究活动后,学生会形成对课文的深入认识,之后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给出的习题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指导学生开展多维探索,改良课堂评价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往往是多维度发展的,因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有必要改良课堂评价的形式与内容,从多角度出发,为学生给予综合性、全面性更强的评价,使语文课堂达到“双减”的要求。

例如,在结束上文所述的探究活动后,教师便可结合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为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为学生给予过多的结果性评价,应多采取手段,提升评价的开放性与民主性。例如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很少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的学生,若他们在这次活动中,能够十分积极地融入集体,教师就可为他们给予鼓励性、肯定性的过程性评价;若他们能够在本次活动中畅所欲言、流畅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受,教师更是应当多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力求为其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其感受到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便会得到好结果,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

针对班集体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从而指导学生形成虚心进取的品质。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教师便可针对学生整理故事主线是否清晰、叙述故事内容是否完善,给予课堂评价。同时,多指导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等模式,为自己及他人的课堂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从而形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意识,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为融洽、和谐,有效推动小组合作活动的长效化、常态化开展,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应懂得从多角度入手,推动语文课堂实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教师应积极学习位于时代前沿的教学理念,减少自身在课堂中的讲解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还应控制好对书面作业的设计,尽可能将一系列创新性强的语文习题,融入到课堂教学范围内,使其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究性任务。同时还应多为学生布置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后作业,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评价模式的设计,逐步构建起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习题教师应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