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家孙秋月回归舞台:幸有起舞慰平生

2023-03-05胡芳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舞蹈家上台舞剧

胡芳

2022年中关村舞剧节的“舞蹈家专场”品牌策划与打造的《舞剧中的舞蹈家专场》在天桥艺术中心落幕。此次“舞蹈家专场”展演的内容来自数部舞剧的精华部分与浓缩片段,其中在《人生若只如初见》和《曹雪芹》两部舞剧片段中,观众见到了久违的舞蹈家孙秋月。

在舞台上,孙秋月分别呈现了纳兰性德和曹雪芹两位历史名人的爱人,两个角色不同的状态被孙秋月拿捏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曹雪芹》的片段中,孙秋月和搭档在一个宽度仅一米的斜梯上舞蹈,两人凭借着高超的舞台表现力和掌控力征服了全场观众。

无心插柳,“误”入舞坛

孙秋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原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首席。

作为一个职业舞蹈家,孙秋月的舞蹈生涯开始得非常晚,10岁才开始学习舞蹈。“我接触舞蹈出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小的时候我有点驼背,非常瘦小,父母觉得我应该去学一个锻炼形体的项目,后来老师觉得我很适合跳舞,一直在鼓励我,我也觉得自己可以,所以就一直坚定不移地朝着这条路发展。我这一路走来,都是按照舞蹈生涯规划一步步完成的。”虽然一开始只是为了矫正形体,父母也没有期待孙秋月能成名成家,但是在课余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每次外面的学校来挑演员时,她总是第一个被挑到,这无形中给了她很大的鼓励,让她越来越自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98年,孙秋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当時实现了还觉得很不真实。”孙秋月坦言,“我们上学时是全封闭式管理,早8点上课,6点就要起来整理内务,叠方块被,窗帘、水壶的整理、摆放也都有讲究,打扫卫生之后要集体列队去吃饭,饭后回来再集体列队去上课……一切都是军事化管理。学校的环境影响了我,让我之后对很多事情都更加自律、原则性更强。涉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时,会把个人的诉求放在后面。这是部队教育融入血液里的东西,也一直影响我到如今。”

持平常心,稳扎稳打

在校期间,孙秋月刻苦训练,表现突出,还没毕业就参加了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并获得了中国古典舞少年女子组表演二等奖。2003年10月,她被分配到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

得益于较好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孙秋月将很多奖项收入囊中:她曾先后获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铜奖”“表演银奖”,独舞《望雨》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金奖。2008年,由她担任领舞的舞蹈《飞天》荣获“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爱节目一等奖”;2011年,她主演的舞剧《三家巷》荣获“荷花奖”作品金奖,她获得个人表演最高奖“评委会特别大奖”;2013年,她主演的舞剧《红高粱》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大奖,她获得文华表演奖;2014年,《红高粱》获得全国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

“拿到‘荷花奖金奖的时候挺意外的,因为当时还很年轻,而且这是我独舞里第一个拿金奖的作品,感到非常激动。”多次比赛的洗礼,让孙秋月的心态平和了很多,面对纷至沓来的奖项,她冷静且清醒:“尽管有时候没有拿到理想中的奖项,也不会有太多纠结,越发能保持平常心了。”

对待演出,孙秋月就没有这种放松的心态了。她表示,每次演出前,她都非常紧张:“演出之前那种紧张,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因为有时候演出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上台之前我就感觉心已经提到嗓子眼,喘不过气来,但是你必须迅速调整自己……”直到现在,不管演出大小,孙秋月每次上台之前还会紧张。“根据演出内容不同,紧张程度也不一样,可能有些全是技术性的,就会更紧张,如果表演性多一点的时候,就会稍微放松一点。对于演出而言,如果上台不紧张,也不是太好的事,因为各种意外都可能会发生。事实上,每次我跳到第三个动作,基本上就忘了紧张,完全投入到角色当中,后面就顺其自然地演绎了。”她说。

由于平时坚实的积累,每到重要场合,孙秋月的发挥都超出预期。“我不是那种‘人来疯——平时散漫,上台忽然找到感觉,我觉得我是比较稳扎稳打的那种,在台上的发挥是基于平时努力用功的结果。”

稳定,也是和孙秋月合作过的编导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得益于平时的积累,我上台之后心里特别有数,舞台表现不会忽高忽低。”孙秋月说。

回归表演,别有滋味

2014年,孙秋月借调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担任创演系舞蹈教员,将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讲台上。随着孩子的出生,她更是暂别舞台。直到2021年,孙秋月通过舞剧《张骞》重回大众视野。今年11月,她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舞台,在舞剧《曹雪芹》中再度展现曼妙轻盈的舞姿。

对她来说,回归舞台颇有难度,还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相当于要把童子功重新再来一遍。“一些角色我是可以演,但有些基本功的东西我心里没底,不知道还能不能像年轻的时候发挥得那么好。这是个特别痛苦的过程,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骨骼、韧带等机能不如以前,以前可能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活动开,现在也许需要30分钟才能活动开。要在舞台上有完美的表现,需要付出原来两三倍乃至十倍的努力。”

曾经,和许多人一样,孙秋月也认为舞蹈就是青春饭,职业生涯特别短暂。现在,她对此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诚然,年轻时在肢体表达方面更有优势,但是经过更多生活的沉淀,她给出了回归舞台的另外一种答案:表演更加细腻敏锐,感情处理更到位了。“在舞台上的情感表达更丰富了,比如排《曹雪芹》的独舞时,我每次都泪流满面。以前对很多角色需要先有个想象中的勾勒,然后再去演绎,现在则不需要再去做更多预设,很多时候已经是抑制不住的真实情感的流露了。能够更快进入角色,这是阅历带来的另外一重收获。”孙秋月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猜你喜欢

舞蹈家上台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毛小熊想当舞蹈家
舞剧《瑞鹤图》剧照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上台说汉服
班长上台(节选)
澳大利亚 堪培拉 百岁舞蹈家
舞蹈家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