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过冬,花样百出

2023-03-05何世放

知识窗 2023年2期
关键词:赏雪汤汁火锅

何世放

在没有空调暖气、手机电视的古代,如何抵御严寒,消磨时光,度过漫长的冬季?聪明的古人为了过冬,可谓花样百出。

早在文明诞生之初的史前时期,古人就学会利用建筑来取暖。半坡聚落的房屋建成半地下室样式,中间有一个坑可以烧火取暖,称之为火塘。秦汉时期,古人发明了火墙。墙的内部是中空的,里面放上柴火,把墙烧热后,整个屋子都会很暖和,很像现在东北地区的火炕。这也是古代普通百姓取暖最常见的方式。

从西汉开始,用花椒作为建筑涂料来保暖,成为王公贵族过冬的独家法宝。花椒磨成粉末掺到胶泥里粉饰墙壁,会释放出温和芬芳的香气,再挂上锦绣壁毯,设火齐屏风等,颇有一番西域风情。《陆氏诗疏广要》曾记载:“汉室皇后称椒房,取其实曼盈升,以椒涂壁,亦取其温暖,故长乐宫有椒房。”后来,“椒房”几乎成了皇后的代称。当然,一般的达官贵人也会在家中修建暖阁。有的暖阁墙为中空,在地底有一条通道,连接房外火炉,便于把热量传到屋内,或者是把与大屋子隔开的小房间,作为设炉取暖的小阁。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饮酒是古人驱寒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过古人喝酒前,会把酒烫一下。饮烫酒不僅能暖身子,还能洗去一身风尘仆仆的倦怠。或携友人共饮,或清闲独酌,冬日烫酒都是最轻松的、最适宜的御寒之术。仅仅饮烫酒,那便是无趣的,古人还会吃“火锅”,所使用的炊具就是五熟釜,它可以烹饪多种食材,釜中有五个格子,不同的格子中盛满不同味道的汤汁,再将食材放入汤汁中烫熟,即可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还能烤火,与如今的“鸳鸯锅”颇为相似。相传三国时期的魏文帝就非常喜欢吃五熟釜,《魏略》称:“繇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到了后来,还出现了陶瓷火锅、涮肉火锅等。有美酒,有美食,古人如此过冬,岂不快哉。

古人对赏雪一往情深。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不仅赏得雪夜西湖好景致,更遇到志趣相投之人。王徽之任性放达,不拘形迹,下雪后四面八方白茫茫一片,他不顾道阻且长,乘兴去拜访友人,夜航一夜,却不前而返。在漫天大雪中乘兴而往,兴尽而返,是雪的浪漫。

下雪天,烹茶听雪也是妙不可言。古人喜欢用雪水煮茶,唐人陆龟蒙有诗:“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赏雪之余,还可观梅。宋人卢钺说得好:“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也曾骑驴在风雪中过灞桥,踏雪寻梅。雪珠洁白,梅花朱红,这是古人在冬天最爱的色彩。

岁暮天寒,冷风凛冽。读书最能抵御精神的寒冬。古人爱读书,在寒冷的冬季也不会松懈。前有宋濂以身作则劝导马生,在砚水结冰时坚持抄书;后有林之望“严冬夜读,双足埋于麦糠中取暖”。为了读书,有人程门立雪,有人囊萤映雪,有人绕着城墙走以暖足……在闲暇的冬季,古人的精神过冬必不可少。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早已不是问题,但是对古人而言,他们需要运用智慧,创造出一系列应对寒冷的办法,才能度过无数个寂寥的冬天。

猜你喜欢

赏雪汤汁火锅
日日是好日
嘴角的汤汁
火锅
人性化防倾斜碗
仙女山
伤人的火锅
趣说火锅
唐诗赏读
绞尽脑汁
元旦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