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枪王”刘付鸿锋:用青春淬锋砺刃

2023-03-05谢茜茜

知识窗 2023年2期
关键词:尖兵课目特战

谢茜茜

一身“橄榄绿”,一双冷峻沉静的眼睛,透出中国军人特有的勃勃英气。很难相信,这样一位手握钢枪、保家卫国的特战尖兵,曾是一名体格瘦弱、头染黄发、造型怪异的餐厅服务员。他就是1996年出生的“国际枪王”刘付鸿锋。

刘付鸿锋的家乡广东化州,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从小,他就爱听外公讲述英雄故事,并由此埋下一个军旅梦。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他成为一名餐厅服务员,心中却仍留着一份念想。

“好男儿志在高远,好年华建功军营。”收到征兵宣传短信的那天,刘付鸿锋儿时参军报国的梦想也一点点被激活:“我要当兵!”他立即行动,把一头黄发染回黑色,剪成寸头。入伍通知书,就是刚满18岁的他送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

刚入新兵连,刘付鸿锋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一名特战尖兵!”为了通过特战队的选拔,他吃了很多苦。因为跑步,造成疲劳性骨折;拿打火机当扳机练击发,拿野草当准心练瞄准;比武崴了脚,他依然坚持跑2300米……他几乎是擦着线跨进特战队的门槛。现实残酷地告诉他,他并非天赋型选手。

在当兵第三年时,刘付鸿锋的手枪射击仍有脱靶现象,这对狙击手来说是不可原谅的。看着战友们一个个都成了训练尖子,自己的训练情况却不见起色,他心急如焚,一度觉得抬不起头。教官见状提醒他:“你就琢磨一件事,怎样把射击成绩提上去。”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开始沉下心来钻研射击。每次到训练场,他都会带着笔记本,不断揣摩战友的射击表现,再记录下来。别人休息时,他把自己沉到一堆枯燥的射击理论和射击数据里,先后记满了5本笔记本。为了锻炼双手的稳定性,他琢磨出“大米粒上钻孔”“叠弹壳”等训练方法,每天不间断地给自己加练。日复一日地苦练,他能做到在大米上钻6个孔;叠弹壳时,别人能叠10个,他就能叠12个。

渐渐地,刘付鸿锋的手稳了,射击成绩上来了。2018年10月,当兵第四年的他登上第二届“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的舞台,与来自21个国家的上百名狙击精英同台竞技。

高手云集,22歲的刘付鸿锋显得分外稚嫩。上场前,他在迷彩服上轻轻擦拭手心里的汗。上场后,他在打第一发子弹时,出现了小小的失误。遗憾地闭了闭眼,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最不该丢分的环节把分丢了。但现在不是沮丧的时候,他立即调整状态,告诉自己:“刘付鸿锋,你要打的不止一颗子弹,你还有很多颗子弹要打!”冷静下来后,他慢慢找到了状态。

解救人质狙击课目是比赛中公认最难的一场,不但靶标小、距离远、干扰大、射击时限短,而且参赛选手都已经疲乏。刘付鸿锋打起精神严阵以待,再次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他认真测量着风速等数据,不断修正弹道。瞄准镜里,靶标在“人质”两侧左右摆动,每次出现时间仅为2秒,更是加大了难度。他深吸一口气,将子弹装进枪膛,尔后瞄准,随时等待“歹徒”出现。1分钟、2分钟……他的眼睛开始变得酸涩。突然,靶标瞬间出现,他果断扣动扳机。“砰!”正中靶心!现场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

最终,刘付鸿锋获得个人狙击课目第一名、综合战斗狙击课目第三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枪王”。捧起奖杯,他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了:“我总算成了特战尖兵,真正为国争了光!”

刘付鸿锋的事迹很快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随后他还被部队荣记一等功。保持着一颗报国初心的刘付鸿锋,先后参与过“4·15国航航班备降郑州事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安保等急难险重的任务。2020年,他被保送到武警警官学院。

在军校经过两年的淬火洗礼后,如今,回到基层实习的刘付鸿锋迅速进入角色,成长为一名少尉排长。2022年11月21日,微信公众号“人民网”发表文章《从餐厅服务员到一等功臣,他如今又有新身份!》。身份转变后,刘付鸿锋依旧保持着当初的那股钻劲,钻研教学组训,磨炼指挥技能……在他看来:“优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所达成的成就。有人进步快,也有人进步慢,但只要一直坚持,总会攀上顶峰,达成既定目标。”

正如刘付鸿锋所说的,谁也不能天生就成为特战尖兵。从曾经的餐厅服务员到如今的“国际枪王”,他在一次次挑战极限中,用坚持和信念淬锋砺刃,绽放出青春的光和热。

猜你喜欢

尖兵课目特战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特战女兵
陆航尖兵,GO!
“空降尖兵”BMD-3
越过尖兵看尖兵
深蓝尖兵
代号“今日评说”——新闻特战小分队如何打造?
特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