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2023-03-05程实四川普天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3年6期
关键词:股权国有企业评估

程实 四川普天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并深度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提升经营效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经营、市场环境以及管理阶段等诸多风险。因此需要借助股权投资来优化产业链,降低经营、执行风险,采取有效的内控手段,加强对股权投资风险的综合管理,因此,针对国企投资职责、风险类型以及管理策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国有企业股权投资职责

股权投资主要分为参股和控股两种,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强链、补链,由于其性质属于实体经营,因此其投资行为并不完全是为了拓展PPP 类项目,更多的是配合国家深化企业改革政策,通过整合资本、技术、政策、人才团队、市场等资源,实现对国有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问题

国有企业针对投资方面普遍都具有一套详细的内控体系,其中包含风险的直接管控组织、识别以及评估等,相关制度比较详细,并从前期安排、执行、立项以及风险识别等多个角度完善制度。但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投资案例失败的原因普遍在于风险管理方面出现纰漏,常见风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股权投资决策风险

国企股权投资主要由企业负责人或独立项目的负责人先组建团队来分析项目可投性、收益以及双方所需承担的风险,进行充分研究调查,从而提升投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急于项目落地、未能与专业机构、第三方等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考核精细化程度不高,所制定的投资方案与企业自身需求之间不符。部分企业的尽职调查过于笼统,只是照搬以往的数据,最终出现不可预估的投资风险,决策出现失误。此外,在进行方案制定或评估方式选择时,选取条例过于单一,过于偏向主观评价,量化内容较少,财务工作落实不到位,最终为企业投资带来一定风险。在投资计划阶段落实可行性分析时很多问题并未深度分析,只为过审而埋下隐患。

(二)投融资风险

1.融资风险

股权投资的交易往往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额度资金,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风险,除了交易的资金外,还需要考虑自身流动资金的受影响情况,从而确定控股规模,避免存在成本与承载力之间的不平衡,过度消耗现金流形成资金链问题。此外,国有企业尽管拥有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但融资渠道仍然是国企融资的硬伤,普遍的融资顺序为集团内部融资→金融机构→股票→基金,相比之下,组合类融资较少,风险相对集中。

2.投资价值评估风险

对于投资企业来说,针对风险的把控是极为必要的,在进行投资之前会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价值评估,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执行流程以及后期跟踪奠定基础。若在前期价值评估方面存在疏漏,必然无法进行精准的财务分析。价值被投资公司在交易对价阶段存在报表信息故意粉饰的情况,其实际价值可能会被高估,造成预期值偏高,最终收益与预期不符,这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市场经济形势分析缺陷问题,无法精准预判业务未来走势,专业性的价值分析落实不佳。除了对被投资控股方的价值评估外,还应对自身承担风险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但部分企业过于注重项目的价值而忽视自己的能力,评估机制欠缺,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决策的片面性。

(三)监督检查风险

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针对股权投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重点关注外部环境,经常存在对投资对象认知不足而出现法律纠纷,例如投资者身份限制造成其无法成为合伙人,只能下设子公司规避风险。部分国有企业片面的看待高风险、高收益,导致频频出现违规行为。部分企业针对投资控股风险的管控存在形式化情况,尽管内控体系十分完善,但执行不到位。例如倒置审批程序、签署投资协议在审批意见之前执行、出资性质不明确、手续不齐全、追加投资不保护股东权利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章程和协议受损,加之评估的不到位,导致项目真实性不高。以上情况成因均为监督检查力度不足,或缺少详细的机制支撑,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内部职权不明,无论是评估还是管理,都会陷入混乱的境地,投资运营与管理风险进一步加剧。

(四)治理风险

治理风险主要针对对外投资公司,从顶层设计上来说,若被投资单位股东股权结构分散,易导致国有企业失去对被投资单位的实际控制权,在董事、经营层、财务人员等方面在被投资单位的公司章程或投资协议书中未加以明确,易导致国有企业失去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管理权。若国有企业投资管理者仅仅将管理行为停留在事后的报表收集阶段,或派驻管理层但并未予以强有力的约束,必然会造成代理风险,甚至存在报表作假、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导致潜在风险未充分反馈给国有企业投资管理者。部分国有企业所派驻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性或相关经验的不足,无法全面落实管理,导致被投资企业的管理与国有企业要求不同步,出现经营困境。国有企业外派管理人员一般实行任期制,使得外派人员更多关注当期业绩的报酬激励制度,长期激励不足,导致被投资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注重短期目标,忽视了公司长远发展目标。

三、股权投资风险问题管理策略

(一)加强前期调研,控制决策

国有企业在落实股权投资时务必保证前期决策的科学性,针对不同项目进行综合审查,具体包括项目信息、相关业务、市场经济情况、盈利能力、风险情况等,从而确认其可投性。具体管理策略如下:

第一,需要严格审查第三方机构,做好相应的汇总报告,包括三方机构的资质、专业技能、工作水平及经验等,确认详细执行方式;

第二,明确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并深度贯彻落实,主要包括投资技术、财务、组织、社会环境、市场等多方面风险,加强论证,确保拥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提升投资可行性,避免后续复杂的补办审批;

第三,企业管理者或项目负责人需要参与到第三方机构的方案策划中,从而保证投资方案与企业的契合度,为后续执行工作奠定基础,在调研的过程中需要提出问题,让第三方机构了解企业需求,不断加强沟通优化方案;

第四,建立项目小组,明确各组的组长及组员,并给予其一定权利,消除部门壁垒提升工作协调性,最大限度控制风险[1]。

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务必加强对可行性分析的关注,确保有预见的、公正的思考项目方案,切忌为了过审而进行导向分析,保证市场调研的全面性,加强企业估值,结合行业发展形势预测未来项目经济走向和社会价值。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针对融资风险问题,国有企业务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投融资方式,尤其针对一些大额度的资金支出,需要做好可行性分析。可给予项目投资小组更大的权利,保证各个部门均能积极配合参与相关工作,并对项目的投资发表建议。在此过程中务必关注法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所递交的内容,防止盲目投资情况的发生,严格控制资金风险。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拓展融资新业务,解决融资渠道单一这一问题,帮助国有企业缓解风险集中的压力。在实际落实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可转债类融资或债券融资,确保方式的多样性。

在我国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应当更加专注于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投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工作中务必关注价值评估,确保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与企业发展方向相适配且具有相关项目经验的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能够立足于国企自身、市场环境以及特定项目,利用专业的评估技术分析项目可投性,确保评估结果真实有效。

第二,针对评估方式的选择,需要借助专业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其中手段主要包括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等。

第三,务必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包括历史数据、市场环境风险、产品风险、收益预测等,以往情况下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相对较少,需要加以重视。在进行评估方式选择时切忌只用一种,而是需要进行方式组合分析,确保数据的合理性,为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决策提供详细、真实的数据[2]。

(三)健全监督评价制度加强组织管理

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细化对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的内容,确保各项流程执行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建立评价标准。针对被投资对象的价值评估和可行性分析,需要增设项目组,并保证组内成员由不同的部门构成,例如法务部、研发部、产业发展部、经济运行部等。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工作除了运营部门施加管控外,还可以为其配备相应的监察组,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审查工作,从而提升审计效率和执行力度。建立预警机制,其中需要包括五项基本内容,有项目盈利、运营程度、投资结构、项目发展趋向以及风险管理。具体的风险管理体系结构为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部→业务部。

(四)注重治理结构

针对治理结构的设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股权合作过程中的建设,国有企业应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对双方未来发展规划的对比与整合,提前制作规划内容,并做好协商工作,务必在合同中展示条款约束,从开始阶段便严格要求按约定执行,保证管理层次分明、执行有序[3]。其二,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被投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所需要投入的控制程度,并进行实质控制,避免出现股权结构混乱的情况,重点关注表决机制、股权结构、席位设置以及一票否决权设置等。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对方管理层的岗位类型及组织框架,确保投资后能够正常经营运转。此外,双方建立管理关系需要一定的文化磨合期,在这一阶段会存在一些业务、制度方面的冲突,为防范较大冲突,可以优先进行制度调研,分析被投企业的内控制度、审批授权流程、权责体系构架等。

四、其他策略

(一)加强参股企业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在确定股权投资、完成股权投资以及控制阶段,均要保证对参股企业的管理。可以从核算方式角度入手,注重后续会计计量和财务核算,做好收益与风险的衡量工作,同时还需实时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和风险承受情况,在新会计准则下选用合适方法提升核算的合理性[4]。为避免被投资企业出现经济决策失误,需要密切关注项目的市场环境、业务环境,落实定期或不定期审查,确保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维护投资企业的权益。建立健全的追责机制,发挥审计部门职责汇报工作进展,不给投资风险“可乘之机”。

(二)加强后期管理,优化股权退出机制

除了PPP 类的投资外,其他的股权投资更加注重控制权的获取,因此在后期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股权投资项目落实后需要对被投企业进行必要监控,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风险,但部分企业针对这一方面的审查主要表现为定期收集报表并判断分析这一方面,深入调查执行不到位。在实际落实时应当重点跟进一些重大项目,并立足于双方企业战略目标的角度,关注其发展情况。派驻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亦可适当为其引荐专业人员或高管,维系关系,不断加强后续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完善资本市场规划,降低代理风险。另外,还需不断充盈自身的管理能力,制定年度运营战略时双方需要相互协调,确认利润分配方案,收集数据变动降低经营风险,落实精细化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方面还面临着投资退出风险,因此务必完善退出机制,确保经营的稳定性。在实际管理中,还需明确企业的获利预期以及不同阶段的止损点,以此为基础对项目的运行加以监测,保证实时性和精准性。若过于偏离预期,则要预警并制定方案调整投资计划。提前建立退出机制,最大限度保证资产增值。在股权投资中,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十分常见,为保证退出时机的精准,应当及时商讨退出方案,包括处置方式、处置意见、退出理由以及损益等,保证评估精准,再送至相关机构获得批准[5]。对于风险管控应坚决杜绝形式化情况,对于重大事项,需要联合投资部门和资金运营部门,编制详细的报告,给出相应意见。其中运营部门的工作范畴不仅限于出具处置方案,还需与市场部门相结合,提升方案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证能够及时投资和退出投资。

五、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也迎来新的问题,国有企业在稳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应对经营方面的问题,还需注意股权投资,从多角度分析投资风险,并进行严格管理。具体包括投资调研、前期可行性与价值评估、方案完善程度以及各方面的战略分析等,同时加强后期跟踪管理,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针对日益增多的投资活动,相关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维护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深化改革。

猜你喜欢

股权国有企业评估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评估依据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