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2023-03-05韩丽侠
韩丽侠
(千阳县国有唐家山林场,陕西 宝鸡 721100)
生态保护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生态造林工程在各地区蓬勃开展,并取得了积极成就。但是目前,苗木成活率较低成为影响各地区林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顺应林业发展要求,应掌握先进的育苗技术与方法。容器育苗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保证了育苗技术的适用性,其应用前景广阔。
1 林业育苗现状
1.1 林业育苗技术过于传统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林业育苗技术过于传统,以常规育苗技术为主,即通过包装材料将黏土聚集在一起来营造育苗环境,目前较为常见的包装材料有塑料薄膜、蜂窝纸等,不利于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且成材的树木也有可能出现偏根、卷根等缺陷,所以在传统林业育苗技术下,林业苗木种植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这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2 没有选择合适的育苗容器
随着当前容器育苗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优势已经得到社会的关注,在该技术中,选择一种适宜的育苗容器成为提升育苗效果的关键。但是目前,技术人员在容器育苗技术研究中通常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上,而忽视了容器选择对育苗结果的影响。实际上,容器育苗技术中容器的类型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是因为一个理想的容器可以为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2 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
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受季节因素影响不明显。与传统的育苗技术相比,容器育苗通常是在大棚内或者其他指定位置进行的,因此苗木的生长环境稳定,有助于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季节因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尤其是在高寒地区,应用容器育苗技术能够提升苗木成活率。第二,有助于节约种苗。应用容器育苗技术培育的苗木成活率高,有助于提升苗木的使用率,一般传统工艺下每个苗坑需要投放2~3棵苗种,而在改用容器育苗技术之后每个苗坑只需要投放1棵苗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问题。第三,可以提升苗木成活率。苗木的成活率受到根系生长情况等因素影响,在采用容器育苗技术之后,只需要投种到容器中,在树种完全发芽之后,容器内的营养元素被充分吸收,可以避免养分流出,所以在采用该方法之后苗木根系更加发达,确保苗木在移植之后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也能保证苗木生长速度。
3 林业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育苗地的选择
温度会对容器育苗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选择育苗地时一定要考虑温度,尽量在温室中进行育苗,或者在塑料大棚中进行育苗,在这两种环境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容器育苗的需求改变环境条件,调节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育,将会大大缩短培育的时间。如果没有温室或塑料大棚,还可以在室外环境中培育苗木,但是要注意室外育苗地的环境条件,选择光照充足和地势平坦的区域,育苗地的选择应秉持就近原则,尽量选择与林区距离较近的区域,在该区域进行取土、造林,同时还要确保该区域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有充足的水源,有良好的排水能力,避免平地低洼处积水。确定育苗地范围后,需要进行整地作床,将该区域内的杂草和石块清理出去,苗床的宽度为40~60 cm,高度大约为10 cm,苗床的周围需要挖排水沟。整地作床能够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和肥力,要重视这项工作,为苗木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轮流照看,做到全天候看护。
3.2 育苗容器的选择
选择育苗容器时,要注意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标准,了解育苗的流程和方法,避免出现失误或技术不达标等情况,确保苗木根系完好无损,防止根系受到破坏。育苗之前应当选择一个合适的育苗容器,育苗容器包含多种材质,如常规的硬质塑料、罐盆、泥炭杯和塑料布等,目前比较常用的育苗容器是无纺布容器,该种容器非常先进,容器全部由机器生产,用机器将轻型材料制作成模体,对模体进行焊接补缝,将介质填入其中,用机器粘合,最终形成育苗容器,具有成本低和成活率高的优点。使用育苗容器时,需要配备一个料斗,将基质导入料斗中,基质通过料斗进入到容器内部。选择育苗容器时,需要分析苗木的品种和规格,培育小粒种子时,容器的直径在2~3 cm,容器的高度在9~14 cm。如果种子直径较大,需要根据具体的直径大小选择容器,尽量使用直径和高度较大的容器[1]。
3.3 催芽和基质配制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缩短种子休眠时间,可以运用催芽法,经过催芽后,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缩短了育苗的时间。种子出芽之后,要观察种子出芽的情况,如果出芽后的状态好,说明苗木质量较高,将会产生较大的效益。对于不同类型的苗木,应当使用不同的催芽处理方式提高苗木的出芽率。如果种子恰好处于生理休眠期,在催芽工作中采用层积催芽法,这样处理能够达到良好的催芽效果。例如,培育银杏树时,发现种子发芽时间较长,生长速度缓慢,可以采用低温催芽法,即选取一部分湿沙,湿沙量是银杏树种子的三倍,将其分层存储到低温环境中,环境温度不得超过5℃;也可以将其存储到低温坑洞中,坑洞中的温度要超过0℃。为了进一步提高催芽率,可以在坑洞底部铺一层河卵石,坑洞边缘线20cm范围内不可以放种,在催芽期间控制温度和湿度,除了采用低温催芽法,还可以采用高温催芽法[2]。
育苗容器中包含多种物质,基质指的是幼苗以外的所有物质,育苗基质中存在水分和养分。树皮粉、竹叶、马粪、动物有机肥、木屑、珍珠岩都是比较常见的育苗基质,应当根据苗木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育苗基质。配置基质的时候,要准备各种物质,把握好各种物质的含量,将这些物质均匀地混合到一起,配制期间,要重点检查水分含量,各个区域的水分含量应当均等,确保各个区域有着相同的干湿程度。只有让各个区域的基质相同,才能让各个幼苗在同等条件下生长,不会出现某区域幼苗长势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容器中最多的就是土壤,营养土的占比为90%~95%,配制营养土时,应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和透气能力。
3.4 播种和灌溉管理
播种的时候要采用恰当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两种播种方式,分别是条播和点播。播种时还要考虑种子的发芽能力,确定单穴种子的数量。如果种子的发芽能力非常强,发芽率在75%以上,可以在每穴中播种2~3粒种子;如果种子发芽能力较差,发芽率在50%~75%,可以在每穴中播种3~4粒种子,确保种子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播种之前,应当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消毒处理、催芽处理,确保单个容器中有2~3粒种子,测量种子的直径,以此来确定覆土厚度,确保土壤表层不会看到种子。确定播种的数量和日期时,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和种子特性,播种后,将土壤覆盖到种子上,覆土的厚度大约是种子直径的3倍。
覆土工作完成后,需要浇透水,让营养土和种子均保持湿润的状态。刚刚出苗时,可以用细嘴壶浇水,浇水时遵循勤浇少浇的原则;苗木生长阶段应适当增加浇水量,让营养土保持干湿交替的状态;苗木生长较为充分之后,要适当减少浇水量;准备出圃之前,要停止浇水。浇水时还要注意时间,尽量在5:00~6:00和18:00~19:00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浇水。播种和培育期间,需要注意容器中苗木的数量,如果单个容器中存在两株及两株以上的苗木,需要及时采取间苗措施,将劣质的苗木移出容器,避免劣质苗木争抢水分和养分,确保容器中的优质苗木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培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温度条件,确保温度始终处于18℃~28℃,温度过高时,可以进行遮阳和浇水;温度过低时,要采取升温措施。
3.5 施肥管理要点
容器中的育苗基质包含水分和养分,施肥能够增加基质的养分。培育幼苗的时候,主要施加基肥,适当添加其他类型的肥料;配置基质的时候,直接将基肥混合到基质中,将肥料混合均匀,播种的时候要调整种子的间距,为种子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加其他肥料时,要考虑幼苗对养分的需求,特别要注意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幼苗能够吸收基肥中的养分,但是无法直接吸收微量元素,所以,在基质中加入基肥时,不必添加微量元素,直接将微量元素和基肥混合,喷洒到幼苗的叶片上即可。施肥时可以采用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让幼苗更健康地生长,顺利度过移植阶段,提高苗木成活率。施生物肥料时,可以采用菌根真菌接种技术,对幼苗施菌根肥料,严格控制生物肥料的施肥时间,通常,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根系会变得更加发达,菌根能够和幼苗共生[3]。
3.6 幼苗越冬和苗木移栽
自然生长环境下,无法保证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也无法对温度等环境条件进行控制,而容器育苗基质为幼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冬季温度非常低,在自然环境下,幼苗的抗旱能力较差,会在冬季大量死亡,对于容器育苗来说,虽然容器的温度也比较低,但是可以对容器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将温度调整到幼苗可承受的范围内,确定适宜幼苗生长的最低温和最高温,使容器中的温度适合幼苗生长。幼苗根系不断生长和延伸,有可能会接触到容器壁,该区域比较靠近外部环境,是容器中温度最低的区域,如果温度过低,幼苗的根系有可能会逐渐冻伤或冻死,靠近外部环境的根系冻伤后,幼苗就只能依靠老根吸收营养,这会影响幼苗的长势,还会降低幼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所以,要将容器放在特定的设备中,对容器温度进行控制。
苗木移栽之前,不可以进行浇水,移栽前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浇水量和浇水频率。苗木移栽之后,要立即进行大范围灌溉,将土壤浇透,以此来提高存活率。移栽后的15天内,应当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浇水,这个阶段还要注意土壤中的养分条件,可以适当施氮肥,促进苗木生长。移栽30天后,调整肥料,施复合肥。移栽之后要及时预防病虫害,如果苗木移栽后遇到病虫害,应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4]。
3.7 病虫害防治
容器育苗期间和移栽之后,要始终注意病虫害问题。为了预防病虫害,需要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在培育之前处理苗木种子,再对培育的土壤进行施肥和消毒处理,处理好种子和土壤之后进行播种。种子快出土时,要适当浇水,对苗床的湿度进行控制。苗木高度大约在10 cm的时候,及时喷洒农药和消毒液,避免苗木受到虫害和病害的影响。苗木的真叶出现之后,每月都要做松土工作和除草工作。苗木出齐1个月后,进行间苗,控制苗木的密度,调整苗木的间距,确保苗木有充足的光照,如果其中存在新培育的苗木,应当对其追加施肥3~4次。对苗木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考虑当地的病虫害暴发规律和苗木品种的病虫害类型,可以用化学防治的方法。4月下旬-5月上旬是幼虫苏醒的时间,此时幼虫的抵抗能力较差,适当喷施药剂,能够轻易消灭幼虫。7月下旬-8月上旬是害虫孵化的高峰期,这个时期也是虫害预防的重要时期。如果采用人工防治的方法,需要在深秋时期集中处理受到病虫害侵害的苗木,再将患病的苗木清理干净。如果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需要对各种病虫害进行分析,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采用与之相克的方法,例如,有些成虫具有趋光的特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育苗地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进行防治,消除苗木生长环境中的病虫害[5]。
4 结论
容器育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在正视该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容器选择不科学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熟练掌握容器育苗技术操作要点,使容器育苗技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我国林业工程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