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学习“语文+X”的基本范式探究

2023-03-05袁昌仁袁雯麒

辽宁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新课标教材

袁昌仁 袁雯麒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校,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最后一个教学目标,其本质是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引发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本文主要讨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范式。

新课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并设计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美国科学家、哲学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论”,认为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范式”,即由理论、方法、模型、范例和研究传统等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笔者认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范式应该是“语文+X”,这个“X”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一、语文+科学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

2.2022年10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中国故事•空间站造梦》

(二)理念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学生通过人机互动、数据共享、知识互联,满足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思维方式的养成教育。

(三)过程

1.教师请学生阅读《牛郎织女(二)》中的资料袋:“分布在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起来是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十分遥远”,并提出问题:①牛郎披着牛皮真的能上天吗?(这是神话故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梦想)②中国航天员怎么上天?(神舟飞船)

2.阅读以下资料并讨论,交流探究成果。

中国空间站令国人自豪。此刻,由天和核心舱、神舟十四号、天舟四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正翱翔在距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而就在2022年10月,梦天实验舱将加入它们,中国空间站建设将迎来圆梦时刻。能够在今年圆梦,这和过去10年中国航天自我超越和跨越的速度是分不开的。我们来看两个数据:太空交会对接从44个小时缩短到7个小时,而航天员驻留的时间则从13天增加到了180天。

3.教师提问:读了这段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仅10年时间就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四)意义

“语文+科学”跨学科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思想文化知识,还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天文学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最好的切入点,从远古时代就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开展此项跨学科学习,希望能通过天文科学教育,创造仰望星辰的自由环境,让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断冒出来。

二、语文+历史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

2.《上下五千年(上)》第51、52章

(二)理念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语文+历史”跨学科学习让学生从人文科学、历史背景的角度理解课文人物的精神活动,体会课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过程

1.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请学生在阅读这两个版本的故事之后谈体会。

生:《上下五千年》言简意赅。书中,蔺相如说:“秦国为什么不来侵略赵国呢?还不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两人在。你们想想,是国家要紧,还是私人的事要紧?”这里把蔺相如牺牲小我、顾全大我、国家利益至上的态度写得浅显易懂、清楚明白。

(四)意义

学生从蔺相如和廉颇的家国情怀中获得了志气,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获得了骨气,从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尚道德情操中获得了底气。“语文+历史”跨学科学习,是在制造一种“观展”,立足于沟通与表达,让学生获得与这段历史思想“交谈”的机会,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与民族精神的可贵,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语文+地理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

2.综合百科: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

(二)理念

新课标指出:“跨学科知识是激发丰富的想象力,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取得原创性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问题是“语文+地理”跨学科学习的关键。王充在《论衡·实知篇》中写道:“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可见,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学,还需要问。

(三)过程

1.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四季景色之美

2.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收集地球四季之美的资料,并开展讨论交流,教师可在课件中进行拓展:

(1)四季草木的生命历程之美。春、夏、秋、冬四个字的本义,就是草木萌动初生、盛大、成熟到枝垂叶落的生命历程。

(2)四季的星象之美。《尚书·尧典》中记载了“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四)意义

“语文+地理”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将文学与地理知识介绍给学生,在学生心中播下探索自然的火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语文+道德与法治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搭石》

2.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二)理念

“语文+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庄子·德充符》认为,人的内心要始终保持着“与物为春”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带着善意、带着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周围的世界,让世界充满幸福与温暖。

(三)过程

1.教师提问:读《搭石》之后再读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你有哪些收获?(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德高尚的人,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我们前进的路标、学习的榜样)

2.教师通过举例,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方面的具体表现。

例1:“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例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引申到“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四)意义

“语文+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学生在读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通过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而得到启发,感受到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人格修养,形成崇尚奉献、尊老爱幼等优秀品质。

五、语文+劳动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2.“大语文”国学经典:春节话“饺子”——饺子的来历与寓意

(二)理念

新课标要求“落实劳动教育”,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每个年龄段的劳动教育都给出了具体建议。

(三)过程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开展包饺子实践活动。

师:课文中写道“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你知道饺子的来历与寓意吗?

(课件展示)

(1)饺子的来历。有一种说法,饺子来自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他见到穷苦百姓衣不遮体、冻坏了耳朵,于是用羊肉、辣椒和切碎的祛寒药材,包成耳朵样子的“饺饵”并煮熟,分给来治病的穷人,此举治好了百姓的冻伤。后来,人们开始效仿,“饺饵”也逐渐被称为饺子。

(2)饺子的寓意。古代计时法,除夕夜的子时为交子,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古人要举行仪式,辞旧迎新吃饺子。饺子谐音交子,于是慢慢形成习俗,庆祝团圆,寓意是吉祥如意。

师:你喜欢吃饺子吗?让我们来一次野炊,自己动手做饺子吃,好吗?

(四)意义

“语文+劳动”跨学科学习,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各学段的学习能力,目的不是简单地培养技能,而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

六、语文+物理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

2.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机械摆钟》

(二)理念

新课标要求“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好奇心是“语文+物理”跨学科学习的引擎,教学中,教师应尽早、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与反思,从而找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持久发展。

(三)过程

教师请学生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

师:你们还记得在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读过的《机械摆钟》吗?谁来说一说,机械表怎么会走?(机械钟表里装着卷成一圈的弹簧,还有许多非常精细的小齿轮。卷紧的弹簧在松开时释放能量传动到小齿轮上,小齿轮在转动时就会带动指针一格一格地移动)电子表怎么会走?(石英钟表是依靠它里面的石英晶体的振动来使指针移动的,电子钟要消耗电能)

(四)意义

利用互联网,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语文+物理”跨学科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探究乐趣,从而将积极探索变成终身习惯。

七、语文+艺术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

2.严凤英表演的黄梅戏《牛郎织女·到底人间欢乐多》

(二)理念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艺术”跨学科学习是在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艺术核心素养,构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发挥语文与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三)过程

1.审美感知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艺术表现

师:你喜欢黄梅戏吗?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严凤英表演的黄梅戏《牛郎织女·到底人间欢乐多》。

3.文化理解

师:这段黄梅戏是严凤英大师以艺术为中心,同时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来反映社会生活,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人间欢乐多”的画境——“天上弯弯月,篱边老枫树”,这是美景;“娇儿花两朵,谁能好过我牛郎哥”,这是家庭的温馨;“清溪欢唱水,和我赛喜歌”,这是甜蜜的心境;“瓜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嘘寒问暖知心意,看一看花朵人间舞婆娑”,这是和谐生活的幸福。人间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温暖,怎能不唱出来呢?又有什么比唱出来更开心呢?“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人间的幸福,要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严凤英大师优美的唱腔、经典的表演,给人鼓舞和希望,耐人寻味,值得欣赏。

4.创意实践

师:艺术是美好的,生活是美满的。请大家摄录一段唱歌跳舞或精彩生活的短视频并将其发到网络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艺,与同学分享。

(四)意义

“语文+艺术”跨学科学习,从谈京剧、赏黄梅到制作、分享短视频,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影视的魅力和价值,欣赏语言的艺术美。

八、语文+音乐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月光曲》

2.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爱我中华》

(二)理念

新课标要求“评价要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德智体美劳”的“美”,指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行为习惯方面,音乐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

(三)过程

1.请学生反复朗读《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再背诵下来。

2.引导学生初识乐谱,了解乐器。

3.请学生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并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1)播放《爱我中华》,欣赏乐曲。

(2)想象音乐描绘的画面,交流感受。

(四)意义

“语文+音乐”跨学科学习,把音乐巧妙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教师用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情优教”,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让课堂变得温馨而具有艺术氛围。

九、语文+数学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

2.搜狐网“谈古论史”:圆明园被洗劫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二)理念

新课标要求“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数学”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将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不同的智能组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过程

1.教师请学生理解课文开篇的第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被毁灭的损失到底有多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校外查阅资料,开展探究,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1)硬件设施损失:文物学家估计圆明园的建设费用为白银6亿两,维修费用4500万两。一两白银价值人民币220元,那么,220元×6,4500,0000约为1419亿元人民币;

(2)软件文物损失:150万件,每件文物价值1亿元人民币,那么:1,0000,0000元×150,0000=150,0000亿元人民币;

(3)硬件设施损失+软件文物损失=1419亿元+150,0000亿元=150,1419亿元;

(4)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150,1419亿元除以14.1178亿人,人均损失约106349.360元人民币。

(5)以上还只属于圆明园普通文物,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专家保守估计100万亿美元。1美元约为7.0245元人民币,那么,7.0245元人民币乘以100万亿美元约等于702.45万亿人民币;中国2021年GDP是114.37万亿人民币,702.45万亿人民币除以114.37万亿人民币,结果相当于损失中国6.14年的GDP。

而事实上,文物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此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四)意义

语言智能指向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是运用逻辑和科学的方式思考的能力。“语文+数学”跨学科学习能将语言表达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可估量”的模糊概念,利用数据“可估量”、可观测、可感受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获得更具体、准确、科学、深刻的了解,引导学生将热爱祖国、牢记使命上升到新高度,将培根铸魂的思想道德教育做深、做透。

十、语文+体育

(一)文本

1.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2.体育大众养生网:小学生跑步的好处有哪些

(二)理念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语文+体育”跨学科学习,是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增强体育锻炼意识。

(三)过程

师:课文中写道,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4千米每小时。请同学们上网查一查相关数据,同学之间可以分享交流。

生:厦门专业长跑运动员男子冠军成绩为全马2小时06分19秒,时速21千米左右。

师:你喜欢跑步吗?知道跑步的好处有哪些吗?

(课件出示:小学生跑步的好处)

一是保护心脏。长期进行跑步锻炼,冠状动脉会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预防心脏病。二是能加快血液循环,调整血液分布,消除淤血现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三是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消除脑力劳动的疲劳,预防神经衰弱。四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肥胖,减轻疲劳,振作精神。

(四)意义

“语文+体育”跨学科学习,旨在让学生成为身体健壮、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综上,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建构“语文+X”基本范式,有助于联结课堂内外与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新课标教材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