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的初中历史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3-03-05

学苑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减校本历史

谢 健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对历史作业进行设计和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校本作业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研发出的一种作业形式,与传统的作业形式相比较可以发现,校本作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在对校本作业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减负政策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还要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层级,对学生进行划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围绕“双减”政策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校本作业

(一)校本作业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实现减负增效的融合

历史校本作业就是学校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自行研发出的,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校本作业进行设计。通过校本作业设计,可以将学生被动的学习但是改为主动,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予以掌握。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方式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校本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作业形式,与“双减”政策的要求相吻合,有助于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依靠延长作业时间,使学生在疲惫不堪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减轻学习的抵触心理。例如,教师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进行讲解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进行观看,通过运用新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此类作业形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对作业形式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完成作业。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不再将作业视为一项任务,而是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包括相关的文章、纪念物品和诗歌,然后将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课堂上与每位同学进行分享。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进行了培养,对于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队友,在课后设计相关的历史故事表演。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冷战》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让学生自行分组扮演相关的角色,如美国、苏联等,然后对相关的道具进行制作,根据对本课的理解进行表演,同时由教师进行录像,在课前对学生的录像视频进行播放,作为课前引入,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

(二)校本作业有助于学科重难点知识与跨学科方面的融合

每一个学科都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的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教师在进行历史校本作业设计时,也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将重难点知识进行跨学科运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对各门知识相互疏通理解。部分学生地理知识掌握得相对牢固,但历史知识掌握得却较差,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相互连接融合。同理,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道法知识和历史知识都可以融会贯通,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

首先,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相互融合设计校本作业。“史地不分家”是在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一句话,这是因为在历史教学和地理教学之中有很多互通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历史学科对于地点和时间涉及相对广泛,因此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图使作业逻辑性更强,让学生在学习时对历史事件过程进行更好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俄国的改革》以及《日本明治维新》等多个章节都会涉及到地图,教师可以设计与地图相关的校本作业,让学生根据地图将历史事件进行梳理,也可以将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标注在地图上。通过对地图的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传统的学习习惯进行改良。

其次,历史知识与语文知识相互融合设计校本作业。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水浒传》《红楼梦》等,教师在讲到相关方面的历史后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对这段时期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例如,教师在讲到《三国鼎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三国演义》,这样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历史知识进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最后,历史知识与道法知识相互融合设计校本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历史知识就是道法知识。在相关学习中,政治是与国家政党相互关联的,历史与国家发展相互联系,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融合使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与道法知识相互融合。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何时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建立时间与意义?这些知识都与道法知识相通,让学生能更好地将道法和历史联系学习。

(三)校本作业培育学生民族担当与家国情怀方面的作用

中国的历史上有多次的侵略战争,有多次的人民反抗,也有多次的创新救国,每段历史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值得中华儿女共同铭记。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心。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素养品质,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作业设计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对本段历史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对《鸦片战争》进行学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写一篇描述林则徐的文章,包括林则徐的生平和学生对林则徐的评价。在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签订》课程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观看相关的电影,并在课上分享感受,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在假期有时间带学生去相关的博物馆进行游览,并让学生运用课内知识为家长讲解。这种作业形式,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课后负担,还会让学生通过更加轻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这也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二、围绕整体学情及个体特点推进校本作业的实施

(一)作业分层布置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学生个体能力有差异,通过题型的划分(如基础题、拓展题等),由不同学情的学生分别、分类完成,做到弹性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应该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划分。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的联系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例如,学生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知识掌握较好,而对于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等知识掌握不够完善,教师就可以将这几部分的知识串联起来出题。如:以下哪一项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A.新民主主义革命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这种类型题的综合能力较强,要求学生可以进行知识之间的联接,对于对之前知识掌握不熟练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

第二,教师可以建立习题库,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不同类型试卷的组建,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练习。教师在组建习题库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历史教师相互合作,因为在不同的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并且这种方式可以集思广益,提高习题库的质量。

第三,教师可以根据考试试卷情况,对习题进行重新的组合整编。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力更高,所以如果在考试中的习题出现错误,一般代表着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因此教师根据试卷情况进行改编,可以更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让这几道题做错的学生做A 卷,让另外几道题错误的学生做B 卷,以此类推还有C 卷、D 卷等,这样可以根据层级对学生进行更加正确的划分,提高试卷质量,让学生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复习,确保在学习中没有知识的遗漏。

(二)作业合作探究

教师也可以通过组建历史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小组成员进行共同讨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是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还包括其他影响因素,因此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共同思考,并完成作业,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精神。

第一,教师在划分小组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况,确保在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进行小组搭配时,应该让各个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大,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历史成绩较好、性格活泼开朗的成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校本作业。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确分组目标,以及分组展开的作业形式,便于在划分小组时可以公平公正。

第二,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研究类作业,让小组成员课下搜集资料,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终将讨论结果做成PPT,推荐小组中的某一位成员在课上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料,根据资料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结果。

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开展辩论赛,对历史上的某位有争议的人物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得出结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是对于秦始皇这类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些学生会认为秦始皇残忍,在位期间诛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也有些学生会认为秦始皇是一位大英雄,他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度量衡的统一制度等。小组之间对这种人物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宣布辩论结果,告诉学生历史是具有两面性的,一个人物不会是完美的,但是也不会是完全错误的,引导学生要运用辩证的角度学习历史,要看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双面性。

第四,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之间互相帮助的小组任务。例如,在进行考试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在课下对试卷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对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标注,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解答。学生在给其他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自己来说也是对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三、结语

校本作业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作业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设计,也可以通过分层作业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作业。通过这种作业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双减”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双减校本历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